登陆注册
7754400000028

第28章 “灵魂”修塑的理论基点

作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各种罪犯、被劳教人员、邪教痴迷者、心狠手毒者、阴险狡诈者、坑蒙拐骗者、精神病人、心理变态者。他们的问题之复杂,之严重,简直难以言状!他们的内心为什么有那么复杂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他们为什么是那样的人?作者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是他们的“灵魂”出了问题。要让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及整个人生健康,就得对其“灵魂”进行修塑。所以,作者在许多监狱和劳教所开展有关心理矫治工作时,总爱对那里的领导和干部说,仅靠劳动改造或法制教育是很难解决他们的深层次问题的,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作者曾和重庆市女劳教所合作写过一篇研究文章《劳动教养应改革完善为社会综合矫正》。在这篇文章中,就主张对劳教人员实行以心理矫正、法律矫正、劳动矫正三结合的社会综合矫正。

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使作者深感除上述各种特殊人之外,许多普通人的心理问题也并不单纯是心理出了问题,而是其“灵魂”出了问题,是其人出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除了治病外,更应该治人。而要治人,就得治疗其“灵魂”。然而,“灵魂”的治疗绝非易事,需要众多方面的内容和漫长的时间过程。由此,作者提出了“修塑”的问题。

“灵魂”修塑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更是一种心理建设。不仅应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人进行修塑,而且也应对无明显心理问题的人进行修塑。不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修塑,是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任务。

这里所说的“灵魂”,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灵魂。它是心络在生理系统和外界系统综合影响下以及在心络内部因素相互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凝结体”、一种无形的“实在”,即一种无形的“精神实体”,在某些方面近似于传统意义的灵魂,在整体上更近似于人们常说的精神。

这种“实在”,影响着人活着时的一切,也影响着人死后的一切。正是这种“灵魂”的存在,才使人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身心状态和精神境界。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其“灵魂”的表现。人之所成为那样的人,是因其有那样的“灵魂”。孔子的“灵魂”或“精神实体”,影响着他生前的一切,也影响着他死后的一切。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他“灵魂”的表现。他之所以与同时代的人以及不同时代的人不同,是因为他的“灵魂”与他们不同。

(一)灵魂的有与无

长期以来,有相当部分人认为自然界中以及人类社会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量就是无所不能的神灵。这些人还把一切都与神秘莫测的灵魂联系起来,并逐步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魂。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魂的观念,后来在哲学上被称为泛灵论或唯灵论。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神灵与灵魂。于是,关于神灵、灵魂有无的争论,持续了几千年。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灵魂有之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相信“神低无处不在”,相信灵魂与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他认为,在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永存不变的非物质的“理念世界”。只有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本来的世界。人的灵魂本来在理念世界中,对理念世界是了解的,可是灵魂投在身体之后,因为身体是污浊的,灵魂就弄得糊涂了,失去了对理念世界的认识。他还举例证明他的观点,认为有时人会记起他一生中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就是灵魂在前生经历。他认为,人通过后天经验,只能获得关于“可见物质世界”的“意见”(意见并不意味着正确和真实),而不叫能获得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而只有对“理念世界”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先于人而存在的,即先天知识。所以要获得真正的知识,不是通过对后天经验的学习,而是通过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理念论”或“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先天的且是不死的。它之所以会先天具有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就是由于它在“投生为人以前就已经存在于理念世界的某个地方”。他还说:“既然灵魂是不死的,并且已经投生了好多次,既然它已经看到了阳间和阴间的一切东西,因此它获得了所有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人的灵魂能够把它以前所得到的关于美德及其他事物的知识回忆起来,是不足为奇的。”他认为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死亡仅仅意味着身体变成尸体,而永恒不死的灵魂则摆脱肉体的束缚重新获得自由,重新进入理念世界。然后根据一个人生前表现的德行程度,便在种系发生的某个等级上得到再生。当这个灵魂被投入充满动物的感觉和欲望的新躯体时,它就再次变得完全混乱,再次受到污浊的肉体的束缚和俗累。因此为了恢复和保持灵魂的纯洁,生不如死!他还将灵魂划分为理性、勇敢、情欲三个等级,分别位于身体的头部、胸部、腹部,成为统治者、武士和平民所具有的不同品德。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就在于其灵魂的理性部分的发达,理性的勇敢控制情欲,就同统治者以武士控制平民一样。灵魂三 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当的人。

基督教认为灵魂是上帝赋予的,生死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按《圣经》的说法,上帝将人造得原本可以不死。上帝吩咐人看守伊甸园时,园中除了有“智慧树”外还有“生命之树”。上帝允许人吃生命树上的果子,从而变得永恒不死;却不允许人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如果吃了就必定死。可是人经不住蛇的引诱,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了“原罪”。上帝恐怕人吃了智慧树的果子后,又摘吃生命树上的果子,就把人赶出伊甸园,同时又在伊甸园的东面安设守护天使,持一把四面转动并有火焰的剑,把守通往生命之树的道路,使人终有一死。

基督教认为人有灵魂,认为身体与灵魂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且认为人的身体、灵魂是有罪的和必然要消亡的。但基督教又认为,人死可以复生,灵魂也可以不消亡,但前提是要信基督教,要心中有上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有灵性的、不朽的身体。在基督教里,有两种人:信奉基督教而“灵魂不死”或“死后复生”的人。

奥古斯汀的基督教哲学体系,统治了中世纪哲学近千年。除了信奉并宣扬基督教《圣经》中的各种教义外,他的哲学就是认识上帝和灵魂。他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灵魂是上帝赋予的,上帝存在于每个相信上帝的灵魂中。哲学家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认识上帝。为了了解上帝,一个人必须转向自己的内部并观察自己的灵魂。灵魂就是上帝在人身之内的代表,了解灵魂就是了解上帝。只有在出神状态中才能与存在于灵魂中的上帝会合,才能获得真知。这种转向内部探求自身内部的活动后来在心理学上称为“内省”或“反省”。在“内省”中必然会体验到各种内部经验。这种内部经验的主体就是灵魂。它是非物质的,不占空间的。

2.灵魂无之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与柏拉图在灵魂问题上是完全对立的。他反对泛灵论和灵魂不死的思想,而对各种现象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一天,德莫克利特的邻居在外面行走,天上飞过一只老鹰,很快,天上掉下了一个大乌龟,打在了邻居的头上。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老鹰是宙斯(最高的神)的传信鸟。于是,这位邻居被吓得半死,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他是遭到了惩罚。面对这样的神话,德莫克利特却认为,这完全是自然的巧合。他说:老鹰是最喜欢吃乌龟肉的。由于乌龟壳太硬,老鹰就常把乌龟叼起来,然后从空中丢下去,以摔破龟壳,达到吃肉的目的。而这次就凑巧掉在了邻居的头上。德莫克利特的解释是有道理的。类似的现象在人类有很多。如一个人在地上走,天上飞过一只乌鸦,而乌鸦屎刚好掉在了这个人的头顶上。这个人和其他人不理解这种巧合,就可能作出遇到了霉运等的解释。

德莫克利特坚信:世界是物质的,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构成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物质是原子,而原子运动的空间就是虚空。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不断运动,相互结合而生成世界万物,而物与物之间的差异是由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目、形状、大小、位置、排列等的不同而形成的。在德莫克利特看来,灵魂也是由物质原子构成的。构成灵魂的原子遍布人的全身,并在一定条件下与构成身体的其他原子之间相互影响而起作用。单个的灵魂原子以及数量不够的灵魂原子都不能形成生命和灵魂,而只有灵魂原子达到足够的数量后才可能形成生命和灵魂,灵魂原子还由身体吸入或呼出。人死时,灵魂原子就完全地离开了身体,而人也就因此停止了呼吸。同时,人体的其他原子也开始逐步消散,直到身体最后消失。灵魂原子消散了,当然就没有灵魂了,所以说灵魂不死、后世还会轮回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很显然,德莫克利特的灵魂观是以“原子论”为基础的。

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卢克莱修反对灵魂不死的学说。他说,如果灵魂是不死的,那么灵魂获得感觉就要有感官,但感官只有活人才有,谁能说出独立存在的灵魂的感官在哪里呢?如果灵魂是不朽的,那今生今世的人就应当记住前生前世所做过的一切,但除了疯子的胡说外,谁能知道前世的情况呢?如果灵魂是不朽的,人死后,不死的灵魂就应当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致腐烂,但有谁的身体死后不腐烂呢?如果灵魂是不朽的,它就应当永恒而不发生变化,但事实上人从小到老,灵魂却在经常变化着,这又怎样解释呢?

罗马时期的另一位思想家琉善,曾对柏拉图所谓的万物之外的“理念”和不死的灵魂等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请问他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东西的?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大地上,他们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呀!

心理学家冯特反对灵魂说,认为如果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为灵魂,那么灵魂只是心理过程的总和。所以冯特所倡导的是无灵魂的心理学,他用心理现实来取代灵魂实体的概念。

3.灵魂折衷说

对于长期争论不休的灵魂问题,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有一定特色的但与柏拉图和德莫克利特均有所不同的观点。他基本上否认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不死和灵魂转世轮回等观点,吸收了唯物主义思想家将灵魂理解为物质活动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皆是由四种因子所构成的,即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质料是指构成某事物的物质原料,如任何大理石雕像的质料都是大理石。形式是指一种事物的本质,是决定那种事物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因子。动力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直接根源,如地上掉下个花瓶,其砸碎的动力因是花瓶落在地上激烈的冲击力。目的是指事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离的。如大理石维纳斯雕像,如果无大理石质料,也就不会有大理石的维纳斯雕像,任何大理石原料都有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不可能有无任何这些特征的大理石。他认为人的灵魂就是人身体的生命形式。它作为人的身体的形式,是根本不可能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的,就如铜球的形状不可能有离开铜球的独立存在、蜡块的形状不可能有离开蜡块的独立存在一样。这就是说,人的灵魂与人的身体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人的身体一旦毁灭了,人的灵魂也就跟着死亡了。

他还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比之于“割”与“斧”的关系,就像视觉对于眼睛一样,其本性就是在于完成实现身体的功能。这就是说,灵魂本不是存在于身体之外或身体中的一种异于身体的东西,它就是“身体的某种东西”,是身体的一种机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关于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灵魂是身体的机能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生命限于生物界,并把生物的灵魂分为三等:植物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生物的灵魂规定了该生物的本质——猫之所以为猫,就在于它有一个猫的灵魂;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有一个人的灵魂。灵魂与身体是相应的。例如狗的身体不能有人的灵魂。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灵魂是不可能轮回的。

他把人的灵魂中借以思维和判断的理性部分称为心灵。心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动的;一部分是被动的。被动的心灵是人的灵魂所固有的,它随人的灵魂有死有灭;而主动的心灵则是从外部进入人的灵魂的“神圣精神的闪光”,好像是注入人的灵魂中的一个独立实体,它是永恒不死的。

亚里士多德在灵魂问题上虽不赞同柏拉图的灵魂不死学说,但从本质上看,似无原则上的区别。在柏拉图的灵魂观和德莫克利特的灵魂观之间,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似乎是调和及折衷主义的产物。

法国思想家、科学家笛卡尔认为人是由两个独立的实体组成的,即物质的身体和不占空间的精神实体(灵魂),但二者的存在与对方并无关系。前者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是按反射的方式机械地产生的;而后者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如记忆、思维、意志等,是受灵魂支配的。灵魂寄居在人脑的松果腺内,可控制“精气”流动的方向,从而产生有意识的活动。可是身体的生命只与身体本身有关,而与灵魂无关。人死不是由于灵魂离开了身体,而是由于身体失去了运动和热量变成了尸体,灵魂才离去。灵魂的唯一特征是意识或思维,而不是永存不朽的。笛卡尔明确地将灵魂与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笛卡尔的这种对灵魂和身体关系的观点,在哲学上被称为“二元论”。

作者认为,“灵魂”是肯定存在的。不过,作者认为的“灵魂”与前述所说的灵魂有些不一样,但似乎又有些接近。

长期以来,人们为何要否定灵魂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灵魂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难以把握、控制、预测,不具有物质性东西的“客观性”,且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无论灵魂指的是什么,我们都将面临这样的难题:很难有一个灵魂的模型,很难确定其中的成分,很难明确其性质,很难将其分成部分,也很难确定其整体。而人类早已习惯于将“客观性”作为是否存在的衡量标准。这种难以更改的定势思维,总是将不具客观性的东西视为虚无或根本不存在。将“客观性”作为是否存在的衡量标准,是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世界的一大错误。

“灵魂”是存在的,且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销魂、惊魂、魂不守舍、魂不附体、神魂颠倒、魂飞魄散、魂牵梦绕、魂归故里……人们关于“魂”的说法及其体验,可谓不计其数。这些体验与感受,并不是只有一个人才有的,也不是只能出现一次,即也具有某种所谓的“可重复性”。但这些确实存在的东西又确实无法去把握、去验证,也无法作质和量的分析,更无法搞出准确的模型来。所以作者认为“灵魂”是存在的,但其存在是无形的。

很显然,作者所说的“灵魂”,和历史上所说的各种灵魂概念既相异又相近。作者所说的“灵魂”,主要是指心络系统和生理系统及外界系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集合体。它是既依附于人体又可游离于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能影响人心灵及肉体的“精神实体”。

曾有人认为,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灵魂的学问。“心理学”的英文名字是“psycholog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psyche”(“灵魂”)和“logos”(“科学”)。其字面意思就是:心理学是关于灵魂的科学。早在10世纪,这一术语在文献里就已出现。所以,作为以人的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意志等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没有必要去否定“灵魂”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灵魂”的主要方面视为人的心灵世界或人的精神活动。

作者还认为,“灵魂”是可灭的也是不可灭的。

当“灵魂”仅指存在于人活着时的那部分时,我们可以说,灵魂是可灭的,因为这时的“灵魂”依附于人体。体存魂存,体灭魂灭,这是很自然的。如当一个人在误会中将自己儿子害死时,我们可以说其整个“灵魂”都是痛苦的。而这个痛苦的“灵魂”是依存于体的。如果这个人的身体不存在,他就不可能有这个痛苦的“灵魂”了。

当“灵魂”仅指人死后但其仍存在的那部分“精神实体”时,我们可以说,“灵魂”有可能是不可灭的,因为有些“精神实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永恒的。我们常说的“民族魂”,其实指的就是“民族的精神实体”。这种“魂”或“精神实体”就有可能是不可灭的。“精神实体”的“灵魂”,有时之所以不可灭,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去依附于文字、语言、雕刻、音乐、建筑等等。如孔子的精神实体,可以在孔子活着时存在,并存在于孔子身上,但其逝世几千后,其精神实体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在外界系统、生理系统的作用下,心络的各要素集合、凝结、升华成一个人的“灵魂”。无数人的“灵魂”凝聚成一个民族的“灵魂”。无数民族的“灵魂”凝聚成世界的“灵魂”。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能从那里的人群中或那里的语言、文字、建筑、音乐、民情民风等各种文化中感受到人类的“灵魂”。

事实上,一个人以及一个民族的“灵魂”都不是纯粹的。因为其中既含有今人的“灵魂”,也含有古人的“灵魂”;每个人的“灵魂”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别人的影响,也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别人。孔子、老子、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无数先贤圣哲、英才伟人,早已体灭无踪,但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于悠悠时空,万古不灭,而其中的一部分,就在我们的“灵魂”里。崇高、伟大、神圣而不灭的“灵魂”,就是这样获得了永恒。这种永恒的境界,也许就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最高境界视为儒教中的“天”、印度教中的“梵”、基督教中的“天堂”、佛教中的“极乐世界”、道教中的“神仙世界”。所以作者认为,不管怎样,追求“灵魂”的不灭,追求“灵魂”的快乐、崇高和神圣,应是每个人的使命。

(二)灵魂的产生及实质

灵魂是怎样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千百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探索,但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1.灵魂的产生与人们对死亡的不理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最初的原始人并没有灵魂的观念,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还不能将自己和自然界区别开来,其认识还处于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据《易经·系辞》记载,远古时,人们把死者尸体抛在野外,像对待野兽尸体那样,不用土埋,更没有丧葬仪式。这表明当时人们还没有灵魂的观念。从“北京(猿)人”的大量遗物中,也没有发现墓葬的迹象,由此也可看出他们还没有灵魂的观念。

从“山顶洞人”的大量遗物中,我们发现其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及能力,并有了灵魂的观念。他们不但埋葬死者,而且还放置随葬品,并在尸体上撒上红色的赭石粉。据民俗学的研究,原始社会的民族,普遍都认为红色是血液和生命的象征,所以他们往往要给死者撒上赭石粉,以此来祈望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里重获生命。所以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等西方的原始民族,在墓葬时也都要给死者撒上红色的赭石粉。

这些都说明他们对死者的离去及其未来有了某些想法,心中有了一个与人间根本不同的灵魂世界。放置随葬品等,表明他们认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死者还会有另一种生活。这种原始的观念,就说明他们认为,人虽死了,但还会以其他形式存在。这种存在,就是早期的灵魂观念。这种观念不断发展,就形成了后来人称为的灵魂。

仰韶文化,距现在约五六千年。该时期有一个特点:埋葬时死者大都头朝西方。其意思表示,死者虽死,但灵魂会到西方的世界去。所以,古埃及人称死者为“西方人”。

我国在解放前,凡死人出殡,人们都要扬幡招魂,沿途为死者撒买路的纸钱。有些地方还要在死者的衣袖里或手里,放上小面饼或小榛子,以便死者去阴间经过恶狗村时好对付恶狗。有些地方要请和尚或道士做道场,祈求地府阎王宽待死者,并让其尽快转世。我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要对死者举行“送魂”仪式。就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今天,我国一些农村甚至某些小城市,都还有类似的现象。

从上述可以看出,人们的灵魂观念是从无到有,此后便不断绵延至今。最初的灵魂观念,是人们不理解死亡原因而产生的一种猜测和幻想,是一种认知的产物。同时也可看出,灵魂观念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对永生渴求的一种折射,同样是心灵的一种产物。也就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灵魂是存在的,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而存在的。

现代生物学等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是一种生物现象,是随着机体的出现而出现的,只要机体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或不存在了,生命就停止了。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而杜林则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

2.灵魂的产生与睡眠和梦有紧密的联系

由于死亡与睡眠非常相像,远古的人类曾经认为死亡是一种“长眠”,而灵魂依然存在。他们认为,死亡与睡眠一样,只是灵魂离开了肉体。当灵魂回来后,人就可以重生。由于人们当时也不明白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认为出生的人很可能就是灵魂的转世。也就是说,人虽死了,但灵魂并没有死,只是重新依附于另一个肉体罢了。他们认为,睡眠是灵魂暂时离开的现象。当灵魂离开时,人就睡着了,灵魂离得越远,就睡得越沉或越久。当灵魂回来时,人就苏醒了。当灵魂长久地或永久地离开后,人就是“死”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许多原始民族都有关于睡眠的禁忌。如在人睡着时,不得大声说话或吵闹,不得移动躯体,以免把睡者的灵魂吓跑,或使其灵魂回来时找不到原来的肉身。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古至今,无论怎样处理尸体,人们通常都会把死者安置成睡眠的样子,以便使死者能更好地“长眠”。

梦不仅对于原始人是一个谜,而且对于当今的许多人也还是一个谜。人睡着后,明明就在某一个地方或床上,但梦者为什么会去了很多地方?人明明是在睡觉,但梦者为什么会在梦中进行许多日常真实的活动或遭遇许多曾经经历的真实事件?而且,梦中为什么还会遇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怪异事情?亲人或朋友早已死去,永远也不可能再见到他们,可在梦中,为什么会和他们重逢……在这无数的困惑中,原始人和当今的一些人就确信人是有灵魂的,且死去的人的灵魂也还是存在着的。

正因为人们对梦的不解而相信有灵魂,所以一些人总把做梦视为灵魂的活动或经历,总想去发现和把握自己真实的灵魂,甚至想通过梦去了解自己的前世。形形色色的解梦,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要破解人们灵魂中的秘密。

既然灵魂存在但让人看不见,既然灵魂可每天或长久地离开人的肉身,那么灵魂就是一种无形的可以飘走的东西。既然肉身的消失不等于灵魂的消失,那么肉身不在了,灵魂很可能依然存在。基于这样的认知,原始人和当今的一些人就会认为,灵魂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且永远也不会死亡的东西。于是灵魂不死的观念也就随之而产生。

因为人死了,灵魂还活着,而且还能在梦中见到,所以人类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对死者的祭祀、祈祷等仪式。

作者认为,灵魂的产生源自人们对大自然及人自身的许多东西的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对死亡、睡眠和梦的不理解。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尤其对各种天灾人祸的不理解,便产生了“神”“鬼”“妖”“精”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不理解,便产生了“灵”“魂”“魄”等。雷神源自对雷电的不理解,瘟神源自对瘟疫的不理解,而心魔、病魔则是源自对心理问题和生理疾病的不理解。

如果说灵魂存在,那么,灵魂的实质是什么呢?

现代睡眠研究者认为,睡眠是睡眠机制的功能,受到昼夜节律和生物节律的影响,或者说,睡眠与觉醒都是在昼夜规律的影响下受生物钟控制而产生的生理功能反应(雅各布·恩普森《睡眠与做梦》204页和125页,三联书店。2005年10月)。霍布森和麦卡利(1997)认为,做梦是来自自动的预编程的神经过程(同前,110页)。塞利格曼和耶伦(1987)认为,做梦是大脑皮层对其不能控制的种种感觉输入结合到一起的结果(同前,115页)。总之,睡眠和梦都是人脑和神经系统的属性,是人在自然环境中生理心理的反映。如果大脑不存在了或是人死了,睡眠和梦就不会存在了。从这个角度看,灵魂是不存在的。如果硬要说灵魂存在,那也不过是生理功能的产物。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所以,灵魂是愿望的产物。

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如果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为灵魂,那么灵魂只是心理过程的总和。按他的观点,灵魂的实质是心理现实。

作者认为,“灵魂”是人的心络系统与生理系统和外界系统(包括外界的各种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心络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灵魂”既然是这众多因素的产物,那么这些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就可能使“灵魂”也发生变化。因此,作者认为,有什么样的综合因素,就有什么样的“灵魂”,综合因素决定“灵魂”;如果要改变“灵魂”,就要改变其相关的多种因素。因此,作者认为,“灵魂”是可以修塑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主客观因素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灵魂”。

(三)灵魂的形态及表现

活着的人要呼吸,死去的人没有呼吸,而呼吸的气是看不见的,所以古人认为灵魂很可能就这种气。《仪礼·士丧礼》中说:“出入之气谓之魂。”

由呼吸的气,人们想到了大自然中的云气、云烟、云雾及风等能飘动或飘散的东西。于是有些古人认为灵魂就像这些东西。汉字“魂”字,左边为“云”,右边为“鬼”,人死了就成了鬼,鬼行踪不定,如同流云,所以将两者合起来,就能形象地表达“魂”的意思。一个“魂”字,生动地反映了古人认为的灵魂的形态。

认为灵魂如云似雾,也可在国外一些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见到。《荷马史诗》中就有这样的描写:一个战士被对方的枪尖刺中,当对方拔出枪尖时,灵魂便从被刺中的战士的伤口中涌了出来,像云雾一样地飘散。因为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战士很快就死了。

作者的外公是一个喜欢习武练功的人,且相信灵魂永远不死。小时候,他常对作者说:“当修炼到达一定程度时,灵魂就会从头顶冒出来,化作一道青烟飘向太空。这时你们就会认为我死了,其实,那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我的灵魂已经升天了!”对他的这些说法,作者的外婆、妈妈以及舅舅都深信不疑,而作者,在那时是半信半疑,在今天则是完全不相信。

就是在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也常把鬼魂表现为“一道青烟”或“一阵阴风”或“一团迷雾”。

由上述这些,又有些人想到了光、影等,认为灵魂有时也像光、影等。因为光、影也是捉摸不定、来去无踪的。汉字的“灵”字,下面的“火”就是代表“光”。“灵”字也表明,人们心目中的灵魂与光有某种联想或联系。灵魂如光如影,所以许多人在描绘鬼魂出现时,往往就是“亮光一闪”或“黑影顿现”。

灵魂还有许多难以胜数的形态,如人的变形、兽的变形,人兽的混合形,甚至是植物及物品的变形等。何况,灵魂可以附在任何人、任何动物植物上。可以说,人们的想象有多少,灵魂的形态就有多少。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灵魂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作者也认为,“灵魂”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但由于灵魂的内涵不同,所以作者认为的灵魂形态的无限多样与其他人所认为的灵魂形态的无限多样是不同的:“灵魂”的形态如同水的形态,逢方则方,遇圆则圆,在摄氏一百度以上为气,在摄氏零度以下为冰。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和感受其“灵魂”,也可以从其所爱所恨、所喜所悲、所画的画、所谱的曲、所写的文章以及所追求的事业等中去发现和感受其“灵魂”。

(四)灵魂与人生

灵魂与人生的关系,至少有以下两种观点:

1.灵魂决定人生

按柏拉图等人的观点,人生是由灵魂决定的,因为灵魂是先天的,在人投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且是因它附于人体后,人才得以存在。而这先天的灵魂支配着人的一生。人之所以不同,是因其灵魂各异。有的灵魂决定有些人为统治者,有的灵魂决定有些人当武士,而有的灵魂则决定有些人做平民。

按奥古斯汀等基督教派的观点,上帝决定人的生死,并赋予人的灵魂,灵魂也是上帝意志的表现。所以,人一生的任务就是要去认识和把握自己的灵魂,去感谢和崇拜上帝。这样,由上帝赋予的灵魂,就决定了人的整个一生。

2.灵魂与人生无关

按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所谓的灵魂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人生与灵魂无关。

作者认为,“灵魂”是人的第二生命,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灵魂”虽是心络系统、生理系统和外界系统相互影响的产物,但它也同时反过来影响着这三个系统,并使这三个系统再次发生相互影响。所以,人的一切,构成人的“灵魂”,而这“灵魂”,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一切。

现代医学证明,有70%的身体疾病与人的心理有关,许多的身体疾病都是由心理疾病导致或诱发的;心理疾病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出现疾病。从这个角度看,“灵魂”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人的外界系统及人对外界系统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大家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看,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之所以因人而异,有许多因素,但其中主要的就是由主客观因素决定的“灵魂”不一样。如我们和邓小平都曾经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期的同一天中,但他所处的外界系统以及对外界系统的影响就大大地不同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因他的“灵魂”根本不同于我们的“灵魂”。

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也与人的“灵魂”直接相关。有些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和谐,有些人则很不和谐。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灵魂”各异。大量事实证明,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障碍患者、神经症患者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失调的问题,而这些失调问题的一大原因是“灵魂”有程度不同的问题。

“灵魂”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从心络的范围看,人的“灵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某种模式,直接地长久地反作用于人的欲望、人格、认知、能力、情绪、行为、意志等等。人的一切,不仅仅是心络的表现,也是其“灵魂”的表现。人的“灵魂”,决定了人的整个心灵与精神的面貌。

从心络学的心理病理观和心理症分类观来看,“灵魂”问题能导致一系列心理症。这些心理症有:“灵魂”空虚症(精神贫乏症、精神无托症、精神失落症)、“灵魂”丑恶症(自私无德症、无情残忍症、坑蒙拐骗症)、“灵魂”灰暗症、“灵魂”变异症。这些心理症对人都有严重的影响。如果要想解决这些心理症,就应对其“灵魂”进行修塑。

总之,“灵魂”是人的内外世界的综合产物,是人内在世界的精髓,是人的精神生命,即第二生命。

“灵魂”与人生的关系如此紧密,于人如此重要,所以,每个人都应精心地打造、不断地修塑,使之逐步趋于完善,成为一种境界。即每个人都应进行“灵魂”修塑。

同类推荐
  • 乡村医师手册

    乡村医师手册

    为求内容综合全面,知识前瞻权威,突出实用适宜,便于临床操作。所选病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辅助检查以心电图、X线和B超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血、尿、便三大常规和临床生化项目为主。以适合乡村医师的水平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鉴于乡村医师中,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较少,《手册》只编写了一章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知识,与现行中医中药在农村医疗中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远不能满足乡村医师的需求,有待今后弥补。
  • 专家指导高血压治疗用药

    专家指导高血压治疗用药

    一本为您讲解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用药的专业书籍。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月经病实效经典

    月经病实效经典

    书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体会,内容包括中西医治疗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书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 不孕症名医秘验绝技

    不孕症名医秘验绝技

    从西医和中医的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对不孕症的认识及诊疗方法。后4章作者列出了收集、整理的各名家治疗不孕症的名医秘验绝技、专家经验良方、常用中成药及食疗妙方。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医师及广大不孕症患者阅读参考。
  • 有效控制糖尿病

    有效控制糖尿病

    编者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常见的问题,分别介绍了1型糖尿病相关知识、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常用降糖药的应用,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和意义等。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有效控制糖尿病意义很大。本书内容实用,通俗易懂,对糖尿病患者及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防治糖尿病知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热门推荐
  • 夏天九神珠

    夏天九神珠

    荒古神器太逆天,血肉器灵完美现,因破法则遭天谴,混沌神念九神珠,与主共抵天之劫,神念伤,主人残,血肉器灵永长存。主受仇追无存望,生命将终创神功,万般不舍九神珠,无奈无缘共存之,自身即将归天地,命将终,施大法,将之神器放乱流。缘已尽,身已散,逆天神器独自漂。庐山深处夏天现,雷暴天气真吓人,一道闪电戏弄人,劈断大树光不终,鼓气壮胆欲探之,九神珠,入凡尘,初到地球遇夏天。二十芳龄胆子壮,偶得神珠不知珍,欲想卖掉换金钱,哪知神珠光闪怒,方知此物能通灵,灵光现,百度搜,神器认主应用血。手指破,鲜血出,可却仿遇吸血鬼。眼中哀,心中骂,两眼一黑无知觉。在醒误以身已死,可悲可叹意识存,心疑未喝孟婆汤,举目细观陌生地,身周混沌雾气朦,声音现,疑是鬼,被告已成新主人,声音消,封九成,脑中出现三信息。解信息,终明朗,又得凡人炼灵决。得珠得灵得功法,从此不是普通人。夏天的人生真的会因此而改变吗?一如既往的平淡一生?夏天是否会因为力量的逐渐强大而无法无天?目空一切的称霸人间?霸气或平淡的游玩红尘?还是……?
  • 男神驾到:扑倒帅气爷

    男神驾到:扑倒帅气爷

    苏抹盛觉得,萧依晨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了!坏到可以让她随便欺负他,可以让她不理他。可是苏抹盛就是好爱好爱他!爱到无法自拔,爱到愿意为他做一切!不过呢,萧依晨有点迟钝,当初是她主动追得他,他还说她是“包子脸”!真实不解风情!(本文是宠文,不会太虐!章节不会太长,谢谢!)
  • 寻归之路

    寻归之路

    昔日张扬的少年重新回到了那个危险而刺激的世界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血薥桥

    血薥桥

    她说:“愿君一生安好,我便此生无怨”.....
  • 农妇万小六的幸福生活

    农妇万小六的幸福生活

    万小六莫名穿到同名的农家孤女身上,守着两间茅草房,几分薄地,过着简单生活。直至某日,上山砍柴,捡到只剩半条命的哑巴男。从此,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柴米油盐要打理,桃花债要还,桃花劫要挡。好累啊!啊咧?哑巴男不是哑巴,身份还不简单!好狗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SCP怪物收容会

    SCP怪物收容会

    当诡异降临的时,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我们用生命去见证一切,无论是前方的真理亦或是背后的温暖。控制,收容,保护。 已死之人,向赴死者致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好好工作不折腾

    好好工作不折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