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简称溃疡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溃疡的形成主要是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平衡失调引起的。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或不规律、进食刺激性食物或服用某些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自诊要点
溃疡病一般均有节律性上腹疼痛和周期性发作的特征。疼痛呈隐痛、灼痛、钝痛、压痛或胀痛,可为饥饿样不适感。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多为餐前痛即空腹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偏左,疼痛多在餐后,至下餐前消失。
本病的其他症状如反酸、嗳气、流涎,多见于溃疡活动程度较高的患者。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或烦躁、失眠等消化症状及全身症状。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按穴位:用拇指先揉按背部脾俞、胃俞,然后揉按腹部中脘、建里,最后揉按下肢足三里、阴陵泉,每穴按摩1~2分钟。一般在早晨醒来以后,或睡觉前躺在床上操作。
2.擦胸胁:仰卧位,全身放松,呼吸均匀,用右手掌放在左胸部由内向外,由上而下,来回滑动摩擦3~5分钟,用左手掌放在右胸部也同样操作3~5分钟,以胸胁部发热为宜。
3.揉上腹:仰卧位,腹部自然放松,呼吸均匀。将右手掌心放在剑突下,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揉摩,由上向下,由内向外,由轻稍重,力量均匀,不要深压腹部,一般按摩3~5分钟。
如果有胃脘绞痛,可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一侧足三里穴和合谷穴或梁丘穴,同时用力按压100~200下,必要时再交替施行,反复1~2遍。
方法二
1.按揉中脘、气海: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分别抵住中脘、气海穴,用力按揉,每穴约1分钟。
2.摩上腹:患者仰卧位,以中脘穴为圆心,用掌根在上腹部轻轻摩动约2分钟,以腹内觉温热为宜。
3.提任脉:取坐位或仰卧位,从剑突经肚脐到中极,此为腹中线,也是任脉循行的路线。抓紧此线的皮肤自上至下,一松一紧提拿,重复操作10余次。
4.滚背法:患者俯卧,医者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线上,自上至下施以滚法约2分钟。
5.点揉脾俞、胃俞、膈俞: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在背部的脾俞、胃俞、膈俞穴处,用拇指点揉2分钟。
6.按揉足三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抵住足三里穴,用力揉按3分钟,以酸胀感向下传导为宜。
方法三
1.患者仰卧,医者立其侧,疼痛发作时可用点穴止痛,医者一手点内关,另一手点足三里,同时进行,先点右侧,后点左侧,再用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做分推法数次。
2.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侧,用双手掌揉背腰部数次,如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则重点在左侧的脾俞、胃俞、三焦俞按压;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则重点在右侧的脾俞、胃俞、三焦俞按压,同时配合捏脊法。
3.用手掌揉搓小腿后侧承山穴一带数次,以透热为度。
方法四
1.按落零五穴:胃脘痛时,可一手按压另一手手背的腕背横纹前方,第2、第3掌骨缝处的落零五穴,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2.揉拿腹部:平卧,双手互相摩擦发热后,以双掌四指与掌根拿捏上、中腹部的表皮,提捻3分钟。
3.掌推上腹部:平卧,用手掌从心窝部开始,沿前正中线向下推至脐部,操作1分钟,然后用中指点按中脘,两手拇指点按天枢各1分钟。
4.运摩腹部:平卧或坐位,用掌心对准中脘穴,以中脘穴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运摩上、中腹部3分钟,然后顺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点按腹部的上、中、下脘,呼气时徐徐向下按,吸气时轻轻提起,反复1分钟。
5.推腹直肌:双手置于脐旁约2~4寸处,从双肋下缘下方,沿腹直肌向下推至腹股沟处,反复推2分钟。
6.掐建里三针穴:以拇指端用重力掐另一手掌心处的建里三针穴(腕横纹上1.5寸,在第3、第4掌骨间隙之中,向左右各旁开0.5寸,共3穴),每穴各掐60次。
7.捏脊:医者用拇指、食指捏拿背脊柱两旁的华佗夹脊的8~12胸椎段,捏拿2分钟。
自我按摩
1.仰卧,以两手四指并置剑突下巨阙穴处,自上向下沿上腹、脐部至耻骨联合上方曲骨穴上,垂直向下抚摩3~5分钟。
2.以拇指掌侧先后置上脘穴处,逐渐下移经中脘、下脘穴,各穴均进行长按,待痛止后再向下移动,经气海至关元穴止,反复颤动点按3~5分钟。
3.左侧卧位,以左手置上腹部不容、承满穴处进行长按,同时右手拇指掌侧先后按压风门、膏肓、脾俞、胃俞穴指揉各2~3分钟。
4.仰卧位,以拇指揉下肢之梁丘穴、足三里及足背之太冲穴,反复操作2~3分钟。
爱心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节制烟酒。
◎在气候突变的情况下,要及时增减衣被,并保持居室的温度适宜。
◎饮食规律有节,并尽可能咀嚼充分,限制刺激性食物。
◎慎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保持心情舒畅及乐观的情绪,避免暴怒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