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文化
自18世纪后半段到19世纪前半段,欧洲的贵族、作家、诗人们,为了增广见闻、充实知识,旅行遍及各国,尤其当时的法国有浓厚的教育文化气息,及意大利在科学与艺术方面的吸引,所以旅行大都集中在这两个国家。西方贵族更将子弟送往欧洲文明诸邦游历陶冶,将之视为完整教育之必经阶段称为GrandTour。
(4)观光文化
在学术教养的旅行时代,孔子就曾环游列国14年,当时由于社会经济情况变动,平民有研求学问的余力,且各国竞相争揽人才,加之交通发达、都市兴起、知识易于传播,且言禁未立,学术思想能够自由发展,所以学术旅行之风盛极一时,可谓观光文化之始。
2.文化与观光资源
观光资源(Tourism resources)或可称为观光吸引(Tourism attractions),因为任何足以吸引观光旅客前来观赏的东西与事物均属之。学者将其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类,另一位学者则将其增列“意识资源”。
文化观光资源通常主要包括四种,即: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文化艺术、民俗节庆等。可归纳两大类为有形人文资源与无形文化资源。兹分述如下:
(1)有形人文资源
如建筑物、绘画、雕刻、工艺品、书法、书籍、钱币等各物均属之。又可分为:历史文物: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有形文化财产最多,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取名系因集合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中山博物院珍藏之文物。由于展览场地之限制,每次约展出五千件,每三个月轮换一次,约需十年方能窥其全貌,收藏之丰富由此可见。上述文物包括历代钱币、甲骨文、石刻绘画、铜器、陶器、玉器、书画、织绣及典册等。
名胜古迹:欧洲之所以成为国际观光中心,其历史文物与名胜古迹实居于重要之地位。中国大陆之万里长城,北京之故宫、天坛、颐和园,南京之明孝陵、中山陵,洛阳之白马寺、周公庙,杭州之灵隐寺,西安之大雁塔、碑林、孔庙等,不胜枚举,深深吸引中外游客。台湾则因开发尚不及五百年,在名胜古迹方面不算丰富,其中较着名者有龙山寺、赤癳楼、安平古堡、亿载金城、红毛城、孔庙等。
(2)无形文化资源
文化艺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是吸引国际观光旅客的最好资源。如音乐、戏剧、舞蹈、烹饪、茶艺、手工艺等各方面。
民俗节庆:不仅可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更充满了地方的色彩。民间尚存的杂技节目有:相声、双簧、舞龙、舞狮、花船、西游记、白蛇传、桃园结义等。
为配合季节,也可将民间静态之年画、插花等予以陈列展出,吸引更多观光游客。在台湾,民俗节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城隍赛会等,除仍沿袭中华民族数千年之传统外,尚有妈祖诞辰是具有地方特性的一大节庆。尤其台湾原住民祭典,每年庆祝五谷丰收的丰年祭是很隆重的盛大祭会。
3.文化观光开发与其重要性
观光资源开发固然重要,但维护则更为重要,例如台湾原有野生动物、昆虫约一万两千种,鸟、兽、鱼、蛇等脊椎动物有一千四百多种,然因过去保护不周或因人们捕捉滥杀及天然灾害之影响,致使若干珍贵野生动物如帝雉、梅花鹿等,几乎面临绝种的命运。
就名胜古迹而言,其所以珍贵优美乃在于其本身之纯美古朴,具有历史价值及悠久时代文化背景,象征文化的特色。倘未能了解此精神及价值,反而感觉其“陈旧”不美或不够现代化而加以刻意装饰整建,甚至在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均足以破坏文化遗产与自然美。
文化资产的维护:文化资产在日、韩称为“文化财”,在西方国家则称之为cultural property 或cultural heritage。简单地说,文化资产乃是过去人类的文化遗物,也就是过去所留下来的,足以表征前人工业、创造发明、生活、思想、审美观念之文化、艺术、习俗等。文化资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更是人类的遗产,因之联合国保护文化资产的国际公约便明白指出:对任何民族文化资产的损害,即意味着对全人类文化资产之损害。任何地方的文化资产都是全人类关心的对象,如果遇到工程、战争、走私等等造成的损害,将通过国际的劝止,悉心加以维护。
文化资产的保存:文化资产的管理,分公的管理与私的管理。私人管理,再分完全自由式的管理及半自由式的管理。在过去完全采取自由化,古物可以任意收藏、持有、保管、买卖等,现在应该属于半自由式,即调查若某人持有国宝,禁止其对于外国人买卖,在本国人可以买卖自由。除私人所有外,则古物之发现、挖掘,或古代之建筑物、陈列馆,全属国有。
名胜古迹,其价值与古物同,亦为国有或公有,不得私有,且应永久加以爱护保存,及不得任意变更古迹之性质、用途,更不得毁损或减少其价值。
四、台北市文化观光重点的形成1.移民文化变迁
台北市位于台湾本岛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依其自然形势,以淡水河、新店溪、基隆河,与台北县为界,东西宽20.5公里,南北长28公里,全市计有12区,人口约有280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接近一万人。境内东南为松山丘陵与清水坑地块,林木葱秀,有如天然屏障;北有大屯山、七星山、竹子山、面天山等,地质学称为大屯火山群,系由安山岩构成,遗有多种火山地形。
台北市早期文化背景分析:
(1)南岛语族的家乡
考古学家认为:在东南亚地区,古代出现的南岛语族,他们活动的区域相当广阔,不仅在东南亚的半岛和岛屿,而且在中国大陆方面,自半岛而至中国南部,北达长江,甚至远至淮南秦岭以南,都是他们生活的领域。台湾的北滨海岸台北盆地自然是早期喜好海岸资源的南岛语系民族生活的好地方。
(2)史前遗址的文化层
从1896年日人发现台北芝山岩遗址以来,迄今已百年。在这期间,考古学家在台北地区不断地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26个史前遗址。台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文化是长滨文化、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以及植物园文化。
(3)文化人的生活面貌
早期台北文化由下列几项文物可予以分期:单面的砾石砍器;流.线条的绳纹陶;附上捺点的红色陶器;引人注目的黑皮陶和彩陶;方格印纹的厚陶。
2.民俗宗教文化
台北地区移民原来的祖籍以漳、泉、客三地为主,渠等所信奉的神明也是以家乡原有的信仰为本,例如泉州的安溪人信仰清水祖师,同安人信仰保生大帝,汀州人信奉定光古佛,漳州人信仰开漳圣王,客家人信仰三山国王。也有些沿海的渔民与居民信仰观音佛祖和天上圣母,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则是信奉神农大帝和保仪尊王。至于属于意念性的信仰如关圣帝君、孚佑帝君(吕洞宾)则比较特殊。可是,绝大部分居民则配合地方的习俗,信仰道教中的玉皇大帝及其领导下的众神。
台北各庙宇在信仰神明之余,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迎神赛会。每个庙宇都有自己特定的祭典与节日,来纪念他们自己的神明。在台北比较受到注目的庙会,如万华的龙山寺、万华的青山宫、大龙峒的保安宫、大稻埕的霞海城隍以及三重的先啬宫大祭典。每到各大庙宇祭典来临之前,都会引来台北地区各族群,甚至全台各地人民的重视,而来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以大稻埕的迎神赛会为例,农历5月13日为城隍爷的纪念日(农历11月1日为城隍的纪念日,但后来改为关帝的诞生日期5月13日),各种音乐团、诗意阁、广告车等都会出动参加游行。
不过在祭典的前一天,有所谓“打八将”的夜访活动,是为祭典展开的序幕。打八将常吸引无数民众的围观。据民俗专家研究,打八将与远古的“大摊”祭,由人扮鬼,做迎神驱逐鬼的原始宗教仪式有关。霞海城隍庙的打八将活动是城隍爷带着阴司官、八将、虎爷、马爷及五营兵将出巡、查访,捉拿坏人,为民除害,以保佑市民无灾无厄,平安喜乐为目的。
3.文化观光重点
台北市是台湾的门窗,也是结合台湾各种建设的集大成。今日台北市的公共建设和建筑物已呈现出富庶繁荣的景观。
(1)台北市社会面面观
台北市的建设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1945年前,清末已有三市区的鼎立与汉洋建筑的区别。日治时期又有台日民族矛盾和日本建筑形式的输入。国民政府撤退台湾后,移入很多大陆各省的人士,也带来了传统中国建筑的模式。近年来更因各种建筑思想的传入,促使台北接受各种先进的建筑风格。
多元族群的聚集,造成了台北生活形态的差异;行政管理的不能连贯,也是台北市发展的致命伤;台北市急遽的工商化与都市北移是都市发展受挫的另一个问题。在台湾首善之区的台北市,为了交通网络的推动、山林与水源的开发,以及废物垃圾的清理等,有必要扩大台北市直辖区的行政区域,成为一个大都会,并使台北市内分成上下两个行政的层级,才能建立良好的施政运作。
(2)台北都会区的期待
大台北市形成以“三环”的空间结构来发展都会区。所谓“三环”是包括都会核心区及其六个县市的“居住环境内环”;市郊的“产业环境中环”以及郊区的“自然环境外环”。可将近郊游憩系统分为七个游憩带:如市区游憩带、阳明山游憩带、北海岸游憩带、新店乌来游憩带、观音山游憩带、三峡土城游憩带、十分游憩带等。
(3)交通网络的发展
今日的台北市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了扩大国际间交流,使之成为西太平洋的金融中心,发展交通建设,可促使台北市成为万流汇集的通都大邑。台北市的航空交通,依靠着市内的松山机场与桃园机场。台湾地区的铁路,大部分都位于台湾省辖区内,但枢纽地位却非台北市莫属。台北火车站成为台北地区陆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台北都会区内的捷运且以台北火车站为中心。
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地铁)系统分为高运量的铁路捷运系统如淡水线,以及中运量的胶轮系统,如木栅线。整个台北市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可分为红、蓝、橘、棕、绿五线。南北高速铁路,自台北至高雄,采用最新钢轮式列车系统,在沿线设立车站,尚可与当地便捷的捷运或传统铁、公路系统相互衔接。水运的发展是今日台北市最弱的一环,尚须投入巨资去整治和浚渫。
(4)多元化的建筑景观
台北市的建筑,比较值得提出的建筑特色有接受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接受美援的美式建筑以及欧美引进的现代建筑。宫殿式建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的“兴亚式”建筑,有科学馆、阳明山中山楼及国父纪念馆,又有圆山大饭店与两厅院成为都市的新地标。
其中堪称“最”字号的建筑,大部分都在台北地区。值得罗列的有:全球最高的大楼——台北101摩天大楼;台湾最高的住宅大楼——板桥擎天双星(32层);台湾最早开发的大型社区——花园新城(1960年);台湾最长的办公大楼——大陆大楼(绵延130余公尺);台湾最有智能的办公大楼——震旦国际大楼(拥有全自动化设备);台湾最有表情的建筑物——宏国大楼(造型前卫)。
总而言之,台北市在新旧文化激荡下,有相当多的文化观光重点。然而,比较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除上述的台北101摩天大楼外,就属故宫博物院以及代表民俗文化的龙山寺,还有阐扬传统文化建筑的国父纪念馆与两厅院、中山楼等。
五、台北市文化观光的重点简析
台北市文化观光的重点包括:龙山寺、故宫博物院、国父纪念馆与两厅院等。
以下,将以个案论析的方式加以探讨。
1.龙山寺
早年汉人前来台北垦植,乃一蛮烟瘴疠之地,环境十分险恶,为求神佑以庇护,清乾隆三年(1738),三邑人士乃合资兴建龙山寺,并恭请家乡福建省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来此奉祀,是以龙山寺不仅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与其生活有密不可分关系。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发生,法军侵占基隆狮球岭,居民组织成义军,即以龙山寺印,行文官署,协助击退法军,获光绪帝赐“慈晖远荫”匾额一面,其威信为官方所认可,实已非仅止于宗教信仰上崇拜之意义。
初创之龙山寺,规模雄伟,雕塑精致,冠于全台,历经嘉庆二十年(1815)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暴风雨侵袭再行修筑,1919年栋梁遭白蚁严重侵蚀,当时住持福智大师率先捐出一生积蓄七千余元,集资修复,奠定今日龙山寺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