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综合目标尽管各个心理咨询学派所用的专业术语不同、具体的中间咨询目标也有差异,但在咨询的终极目标上都是一致性,即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访者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就是心理咨询的综合目标。
(二)心理咨询过程
对于心理咨询的步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把心理咨询过程大致划分为心理诊断、实施咨询、结束咨询三个阶段。
1.心理诊断心理诊断阶段包括来访者信息的收集、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咨询目标的制订。有的来访者思路比较清楚,会很清楚地把问题呈现给咨询者。但有的来访者存在谈话思路混乱或者因涉及个人隐私而心存顾虑等,这些阻抗因素会影响咨询者发现问题。
对于谈话混乱的来访者,咨询者需要认真倾听,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从来访者杂乱无章的谈话中理清思路,引导其对自己认为的问题症结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发现问题。而对于因隐私而欲言又止的来访者,咨询者则要创造安全、轻松、熟悉的咨询环境,打消其顾虑,使来访者向咨询者敞开心扉。在信息收集的环节上要注意客观全面地了解问题,不可一叶障目或在没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咨询者的普遍经验来套用个体来访者的情况。在完成收集来访者信息后,咨询者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抑郁、焦虑、恐惧等神经症症状,也有可能是精神分裂、人格变态等精神病的症状。对于后者,咨询者就要判断来访者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否则要及时中止咨询。在判定来访者属于什么问题后,咨询者与来访者要共同制订咨询目标。制订的目标应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均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多层次之间相互统一的有效的目标。
2.实施咨询实施阶段是咨询的重要步骤,在制订好目标后,咨询者需要确定选用何种咨询方法、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付诸行动。在实施咨询方案过程中要注意咨询与实际生活相互配合,咨询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咨询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来访者在长期的生活中改变自己,所以走出咨询室并不意味着咨询告一段落或者说是结束了,更多的是来访者要在生活中自我改变,自我发展。在实施阶段,咨询者与来访者都要对实施的效果做出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实施方案也要根据评价效果、实施的进度和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3.结束咨询结束阶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或者咨询双方都觉得没有效果或效果甚微,双方决定结束咨询。这一阶段要做的是:帮助来访者回顾咨询的要点,以便来访者在日后脱离咨询者的情况下能应付问题;处理来访者与咨询者分离后产生的分离焦虑;告别性会谈。
六、心理咨询的会谈技巧
会谈技巧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技巧。
(一)言语技巧--听和谈的技巧
言语性沟通是咨询活动的基础,通过语言交流,了解来访者想些什么、担心些什么、希望什么,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解决问题。听和谈都有沟通作用,在会谈中非常重要。
1.倾听在咨询中听比谈更重要,倾听是咨询会谈的最基本技术。咨询活动主要开始于倾听,倾听能使咨询者有效地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及内心世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给来访者创造安全熟悉的咨询氛围,同时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要注意运用以下倾听技巧:
(1)倾听要与关注相结合倾听不仅要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还要关注、留意他的动作、神态等非言语信息,才能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有将倾听与关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完整、准确的理解。
(2)倾听应摒弃偏见对来访者要无条件尊重,在他诉说时,为获取完整的信息,对其谈话的内容不要表现出惊讶、厌恶等情绪反应,不要随便打断他的话,不要过早地做出反应。
(3)倾听者应敏于反应倾听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把他的观念和感受表达出来,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来访者传达的全部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要注意来访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着语言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做出更完整的判断。
2.谈话根据咨询内容,谈话时可结合提问、释意、情感反映、面质、解释、复述等多种技巧来深入谈话,获得预期效果。
(1)提问提问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如“你觉得最近怎么样?”“为什么?”这种没有限定答案,让患者对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自由描述的问题就属于开放性问题。
“你的头还痛吗?”“你能坚持吗?”这种问题的答案被限定在是或否、能或不能就是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一般用于探究患者的想法、感受、情绪,它可以让谈话比较深入、全面。在以倾听为主的谈话中,使用开放性问题是比较常用的谈话方式。若要精确了解来访者的信息,澄清事实,集中讨论特定的问题,则要用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的使用要适度,不能过于频繁,如果过多使用封闭性问题,则会使谈话变得生硬,影响来访者谈话的积极性,破坏谈话氛围。
(2)释意释意就是咨询者将来访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后再反馈给来访者。它的作用是:咨询者向来访者核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确保理解的准确性;对来访者起支持作用,鼓励其继续说下去。
(3)情感反映情感反映是咨询者用言语把来访者的各种体验、感受表达出来。其基本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注意和探索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在意识水平上了解它们,重新面对和审视自己的情绪反应,清理、整合自己的情绪,达到对自己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情感反映和释意有时是分不开的,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差别在于释意着重对来访者所谈的事实、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映则着重于对来访者所透露出来的情绪的反映。如:“你对此事感到很悲伤,是吗?”
(4)面质面质也称为对峙,就是以来访者暴露出的态度、思想、行为等矛盾之处,进行对质讨论,以便使其澄清认识,达到对自己的透彻理解。一般认为,在以下情形中应进行面质:来访者表现出的自我观念与其认为的自我不一致;来访者的自我观念与其实际行为表现不一致;来访者的自我体验与咨询者对他的印象不一致;来访者所谈到的体验、思想或看法前后不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面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在来访者能承受和接受时才能使用;面质不可用得过多,否则可能会损害咨询关系。
(5)解释解释是指咨询者运用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来说明来访者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实质、发展过程及原因、影响因素等,促使其从一个新的角度,借助于理论知识来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做出积极的改变。解释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技术。运用解释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例如,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来访者,解释可以系统、全面些,而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来访者,解释则应尽量通俗、浅显。解释不应该强加给来访者,而且不能用得过多。即使解释合理,但如果对方一时不能接受,咨询者应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能以权威自居,强迫来访者接受。
(6)复述复述就是重复来访者所说的话。其作用是让来访者知道咨询者在关注什么信息,鼓励其做进一步的说明,使咨询者获取更详细的信息;给来访者以语言性的支持,创造安全融洽的咨询环境。
(二)非言语性沟通技巧
非言语性沟通是指借助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
1.面部表情面部和眼睛表情在交谈中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微笑通常表示认同交谈者的意见,对谈话内容感兴趣。观察来访者的眼睛,特别是瞳孔的大小很重要,如果瞳孔变大,表明他对谈话内容感兴趣或兴奋起来。视线的接触是相互交往的开始,视线接触频繁表示彼此双方都被吸引到话题中来了,凝视着对方,表示在接受对方的谈话。但交谈时不宜长时间注视来访者,注视的时间一般为1~7秒,但听对方讲话时比自己讲话时注视对方的时间长些。
2.姿势姿势、身体运动和坐的位置也有讲究。来访者四肢通常会有理头发、摸嘴巴、拨弄戒指、扯扯衣服、两腿交叉、摇脚、敲手指、耸肩及点头、使眼色、伸舌等动作,这些动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来访者的心理状态。例如:身体前倾,通常表示在注意咨询者;后倾或侧身表示消极或撤离话题;挺胸、抬头、伸肩表示傲慢;身体前倾、垂头、垂肩、缩胸表示沮丧。身体呈中等程度松弛的情况表示对咨询者有好感,趋向他;呈极度松弛时表示对咨询者不太感兴趣。咨询者应用开放的姿势,双脚自然分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上身略前倾20°,目光接触,保持放松。
(王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