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一手创造的大明日报,成功的将大明王朝此刻的问题暴露了天下,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思虑变革,这为朱由校回来的改革打下来思想基础。
而大明日报的刊发更是为变革提前了思想基础,统治者的思想被直接的传播到各地。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处境。
朝廷上的结党营私,中低层官僚的中饱私囊,地方上的官商勾结,商人的走私贸易。
辽东的拥兵自重,白银外流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宗室过于臃肿,勋贵不堪用,军备废弛。这些就是大明王朝的现状,大厦将倾。
乾清宫的朱由校现在已经把大明王朝的问题彻底看清楚了,如果给他变成崇祯那朱由校可能就不想着变革了,崇祯中晚期问题将是天启年间的数倍。
再晚几年神仙难救,朱由校看着自己写在案牍上的这些问题,也是犯愁,这一个比一个难。
明末的问题不是小问题,这是太多的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的大问题,这太难了,朱由校直发愁。
朱由校又看向旁边的数据,自己这便宜老爹当了几十天的皇帝,看看这干的事。
史载:朱常洛(泰昌帝)即位后便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
欢腾你个鸡毛!
还有这个!朱常洛即位,便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
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
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
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朱由校都服了,这便宜老爹上赶着给辽东的将官们送钱……你让他们犒赏军士,书读多了吧。
还有这个,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
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
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都是在这一时间被起用的。
嗯,史载都是些正直敢言之臣(其实基本都是东林…)。
泰昌帝干的这三件事情让人吹成了泰昌盛世,史载三十八天的“泰昌中兴”……
朱由校的心里扑腾着一万句芬芳之言。
当前是抓住军权,谁拳头大谁好说话。正当朱由校正想着如何更好控制军权时。
皇城外都已经炸了锅一样,昨天下午到了晚上皇城的厮杀声就没停下来过。
官员跟百姓想要出门可御马监的兵士和禁军都在主要街道上值守喊着京城戒严所有人不得出门,而那各处小巷都是锦衣卫跟东厂番子在来回巡逻。
恐慌情绪持续了一夜,在锦衣卫东厂连夜的搜查了,魏忠贤骆养性在朱由校的暖阁行礼,朱由校疑惑的说:“有这么多?”
朱由校的手里是一张刚刚收录好的本册,记载的是英国公张惟贤府里抄出来的现银就三百万两,还有满地窖的银冬瓜。
连书房墙壁里都藏着金子,光金子足有四百五两,折合成银子就是几千万两,还有两千多万两的银票。
这,朝廷现在库银一共五百多万两,加上内库银也没两千万两,这一个英国公家里居然六倍于朝廷。
“皇爷,张惟贤名下还有几万顷土地。”陈洪看朱有些入神说了一句。
“哦,土地可是好东西啊,朕正好有大用,有大用啊,哈哈。”
“英国公虽然私与乱军当中,但是也是我大明勋贵嘛,按公侯之礼下葬吧。”
“另外,拟旨,就说英国公张惟贤被白莲教鼓动造反,现已私于乱军之中,朕念英国公先祖为大明出生入死,英国公子嗣由国库特拨五十万两白银,张惟贤嫡子继承爵位降为伯爵。”
“白莲教裹挟冲击信王府,现已被尽数处决,信王受了惊吓,生了大病,命御医好生照料。”
“是,皇爷,奴才这就去。”陈洪被一愣一愣的,还能这么玩,拿了人家几千万两,最后又给了五十万两。
朱由校又下旨明发各府州县,因白莲教活动猖獗,朕听从百官建议,命锦衣卫联合东厂彻查白莲教。
另外内阁设置直属衙门,由孙承宗组建,名为监察院,监察院将迅速组建,并联合各地锦衣卫,严厉打击官员腐败问题。
自大明天启元年继续不知悔改,仍大肆腐败压榨百姓的要从严处罚!
朱由校的手段越来越多,朝廷各个派系,现在那怕不同意朱由校的决策也是无从下手,常常自己家里莫名其妙来几个锦衣卫,给银子还没几个要的。
这些官员甚至感觉天天被人监视,相互交流后一个个都感觉不对劲,为了头上这乌纱帽一个个都在家装起了王八。
那勾栏之地,竟然一时冷清了不少,也不知是何故,随着大明日报的广泛传播,人民是越来越喜欢抢着看了。
今天有个朝廷决策,明天有个打趣故事,听说皇上是老天爷托梦过的,对咱们老百姓可好了。
这不,朱由校这厮在确定张惟贤的七八千万两银子到了自己腰包时,果断宣布今年大明所有衙门不许征收一切赋税。
朱由校还给大明上至内阁一品大员,下至衙门捕快的工资(就用工资了)全部提高两倍。
一时间大明各地也算是一片祥和。
朱由校还让东厂番子各地巡视,确保今年免税的实施。
其实朱由校也不想自己口袋里的钱再出去啊,这也是没办法,大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希望自己免税一年能给自己多争取点时间
要不,再搞点银子吧,嘿嘿。
嗯,从长计议,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