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我决定程度逐渐增强,认同调节与自我充分同化时,就出现了整合调节,这是自主程度最强的外部动机。如个体认为休闲体育行为不但能改善身体状况,而且还有利于人际关系,个体就会经常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但是自身对休闲体育活动的态度又会限制整合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譬如自身对体育活动本身不感兴趣,那么已经形成的休闲体育行为也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中断,甚至个体会返回无动机状态而处于前意向阶段。另一方面,在整合调节的作用下,个体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的体验限制会阻碍行为进一步向保持阶段发展。当个体感觉这个活动并没有获得愉悦的感受,很有可能会中断该行为而不是继续保持下去。而如果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由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或自身内在的兴趣出发而产生的,此时的自我决定程度是最高的,个体就不会受到此类体验限制的影响,个体就会在内部动机的作用下进入下一阶段——保持阶段。当然一些外在的结构性因素,譬如时间、场地、设施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动机,从而影响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即使在保持阶段,如果个体只是在认同调节的作用下,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那他往往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中断休闲体育行为,甚至返回至前意向阶段。如果个体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由内部动机激发的,他会积极地运用变通策略,从而使自己能持续地参与休闲体育,享受休闲体育。
5.2结论与建议
5.2.1结论
第一,休闲体育行为的发展变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第二,休闲体育行为的五个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动机因素。前意向阶段以无动机为主;意向阶段以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为主;准备阶段以内摄调节和认同调节为主;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以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为主。
第三,休闲体育行为的五个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限制因素。前意向阶段主要感知自身限制;意向阶段主要感知人际限制;准备阶段主要感知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行动阶段主要感知体验限制,影响个体进一步向保持阶段发展。
第四,个体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会使用不同的变通策略,协调动机与限制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无动机和自身限制相互作用,呈负向关系;无动机和体验限制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无动机对人际限制有负向作用。意向阶段外在调节和结构限制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内摄调节和自身限制相互作用,呈负向关系;内摄调节对体验限制有负向作用。准备阶段认同调节与自身限制相互作用,呈负向关系,与人际限制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行动阶段结构限制对认同调节有正向作用;整合调节与自身限制相互作用,呈负向关系,与体验限制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内部动机对自身限制有负向作用,与结构限制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人际限制对内部动机有负向作用。保持阶段结构限制与认同调节相互作用,呈负向关系,与内部动机相互作用,呈正向关系;认同调节对体验限制有负向的作用。
5.2.2建议
第一,我国对休闲限制尚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休闲体育限制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运用阶段变化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休闲限制理论,从一个动态的视角去考察休闲体育行为,为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拓宽视野。在今后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中,应坚持扬弃和创新的态度。一方面,应结合休闲体育的本质特征,借鉴国外的休闲理论,发展休闲体育理论。如在休闲体育行为领域,拓宽与休闲体育行为有关的变量选择范围,如变通等;关注限制变通过程的研究,以及影响个体休闲体育目的的外部环境的研究。另一方面,应把握未来休闲体育研究的方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更大范围的休闲体育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休闲体育行为研究、不同人群休闲体育行为研究(如女性、残障人)、不同生命周期的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等等。
第二,个体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形式和目标。只有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外部动机才会出现内化,甚至激发内部动机。对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的个体,可以与家人、单位同事、朋友一起从事休闲体育行为,让自己感到从属于某一群体或与别人建立关系的需要,从而影响外在动机的内化。对于准备阶段的个体,尽量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项目,如果人们对某项活动产生效能感,则更有可能接受并重视它。对于行动阶段的个体,尽量能自主地选择休闲体育的内容或形式。因为人们只有处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遵循自己的意愿、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上都不受外界束缚的环境时,才能对外在规则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激发内部动机,持续进行休闲体育行为。
第三,休闲体育服务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售后服务。对于前意向阶段的人们,应扩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让他们了解休闲体育,特别是一些新型休闲项目的开发,也可以采用免费体验的方法让他们零距离地接触和了解。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了解等自身因素而被拒之于门外的大众更多地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来。对于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人们,应完善休闲体育的服务。各健身场所、俱乐部可以配备一定人数的私人教练、指导员、陪练等,一方面可以指导人们进行休闲体育,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有些人因为缺乏同伴而取消运动计划的烦恼。另外,加强对会员的管理,那些“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会员,往往缺乏内部动力,要经常提醒、督促,外在的因素有助于促使其行为经常化、持续化。
第四,政府应营造有利于休闲体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为了更多地避免结构限制的影响,政府应大力增加体育设施,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休闲体育场所和设施。譬如小区内的网球场、游泳池,商务楼周边的健身会所等等;逐步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和场馆,允许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和条件下开展有偿康体服务;允许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投资经营休闲体育服务业,如体育主题公园的建设等。同时,政府应努力营造具有休闲体育氛围的环境,如步行道的建设、登山道设施的完善,等等。
5.3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1研究的创新
第一,基于阶段变化理论,从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考察休闲体育行为,认为休闲体育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存在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这样的思考过程拓宽了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的视野。
第二,在Jackson,Crawford和Godbey的休闲限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第四种限制类型——“体验限制”,为休闲限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的思路。
第三,深入而仔细地阐述休闲体育行为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动机因素、限制因素,以及协调动机和限制因素的变通策略,并构建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模式。
5.3.2研究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本研究只是对休闲体育行为中动机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变通策略及其内在机制没有进行定量化研究和深入的剖析。目前缺乏适用于变通策略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多地关注限制变通过程(包括立即/短期的策略,以及长期的策略)的研究。
由于时间和精力、财力的原因,本研究的对象局限于杭州市居民,缺乏不同社会、自然、文化环境的不同个体的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注重影响个体休闲体育行为外部环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