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8100000002

第2章 红帮发展史纲要(1)

季学源

红帮,是中国近现代形成的一个很大的服装革新群体。他们是颠覆中国旧服制的主力军。他们在中国服装史上树立了一尊全新的光辉的里程碑。

他们揭开了中国服装业现代化的第一章。他们成为中国服装史上最大的一个服装流派。

一、“红帮”名称的由来

(一)说“帮”

帮,源于行(hang)。行,原是古代买卖交易的场所。在这种场所中交易的人们,渐渐按相同的交易内容,结伙成群,名之为“行贩”、“行贾”(gǔ)。汉代文献中已有记述,如《乐府诗集·孤儿行》:“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史记·货殖列传》:“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至隋代,虽然工商业仍被儒家视为“末”,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生活的改变,行贩、行商还是有所发展的,仅东京丰都已有120行。到南宋,仅临安(今杭州)一地已有440行,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到南宋,工商业已开始摆脱“末”的历史地位,不再是“农”(本)的附属。

至明代中叶,市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商皆本”的思想已呼之欲出,(1)于是各种商业、手工业者以职业为依据,结伙搭帮,形成各自的帮口、帮派。

帮,在旧中国,原是封建性的民间社团。主体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沦落而成的大佬、流民、地痞、恶棍结集而成,如青帮、洪帮。他们往往为某种政治团体所利用,参与某些政治活动。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者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帮派渐次淡化党派政治,全力从事本行业的职业活动。虽然有时也介入某些政治活动,如“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罢市抵制日货等等,但毕竟以本业为主务。

随着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经营理念的发展和更新,“公会”之类行业、帮口组织应运而生。红帮裁缝已经由背着剪刀、尺子包袱走街串巷寻求生意的流浪者,变为开店铺、办作坊、使用缝纫机械,走上机械化之路的业主。他们开始以现代商家的身份登上社会舞台,已经和封建帮派青帮、洪帮之类性质根本不同了。

1927年11月,上海红帮人士发起筹建“新服式同业公会”,1929年1月更名为“上海市西服业同业公会”,后又几次更名,但都称“同业公会”。这种公会先后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成立,发展迅速,均以红帮人士为骨干和主要领导成员。这时,红帮已不再是自在地散漫于城市街巷中的松散行帮,而是一个有组织纲领、章程,机构相当健全、有多方面统一行动的现代性社群组织了。

(二)说“红”

关于“红”,迄今已有如下说法。

1.“红”即奉化县的“奉”

“红”与奉化县的“奉”声韵相近;奉化又是红帮主要发源地之一,人数众多;1915年10月奉化县已有裁缝(本帮和红帮)二三千人,为统一行规、行风、伦理道德,奉化县知事专门发布公告,并于同年秋天成立“成衣公所”。(2)由县政府专为服装行业发布带有根本意义的文告,并有落实行为,在当时实属罕见,很有意义。由此,有人认为红帮即奉帮。此说自然是有其依据的,但其涵盖面不够广阔。宁波地区的每个县,当年都曾出现过红帮名师、高手、裁缝世家,比如慈溪县的裁缝于明代天启年间(18世纪70年代),已经在北京成衣业中大显身手,形成了“浙慈帮”,在北京前门外晓市大街创建了浙慈会馆。这些裁缝的后代,有一些后来与时俱进,改做西式服装、现代服装,所以,应该认为本帮裁缝是红帮裁缝的前辈,有传承关系。再如宁海县前童镇曾以“三百把剪刀”著称于中国服装界,他们曾于清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在“三北创成衣作场”。其他各县也都有创业于19世纪的红帮裁缝。所以2001年开始编著《红帮服装史》的时候,主编便提出:红帮的主要源头在鄞县、奉化县,即“奉化江两岸”。这是一个新提法。并且认为:红帮之源,并不是单源的,而是多源的。(3)

2.“红”源于“红毛”

“红毛”是早年中国民众对早期来华欧洲人的通俗总称。因为他们的头发呈红色,成为当时民众区别欧美人与东方人、中国人的首要、主要特征。当时,还有人称外国人为“老毛子”、“金发女郎”,也是与外国人的头发颜色有关的。南方人则把欧美人称为“红毛人”。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就如同后来群众称外国人为“老外”差不多。

“红毛”之说,是有历史文献可征的。

清康熙《台湾舆图》中有一地标谓“红毛楼”;《定海厅志》卷17《关市》记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宁波府所属的定海县专门设有与英法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红毛馆”;《普陀县志》有关于“红毛扰山记”的记述:“约在康熙四年,‘红毛’以郑氏踞其巢窟,遂浮海劫掠。”这里的“红毛”指曾被郑成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侵略者。

因为红帮裁缝早期主要是为这些“红毛”以及为他们服务的买办、翻译、中文秘书、跑街、看门人以及与外国人为伍的中国人,为这些人修补、缝制西服的裁缝,遂被称为“红帮裁缝”。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工业》和《乡风》称:“自海通以还,工人知墨守旧业,不足与人相竞争,于是舍旧谋新,渐趋欧化,若土木,若成衣,……东南两乡业此者,多成衣、土木,名之曰红帮裁缝、红帮作头。”“……沪汉各地,凡为西帮裁缝者,不问而知为(鄞县)南乡人。”“西帮裁缝”即红帮裁缝。

3.“红”源自上海虹口

董涤尘先生在《杭州西服业见闻》一文中说:“杭州西服源自上海,18世纪80年代黄埔江边有一批本帮裁缝,为外国人修补翻做西装,掌握西服款式结构和工艺,经过探索,成为西服裁缝。他们大多住在虹口镇,民众误以为他们有帮会色彩,遂称他们及其弟子为虹帮师傅,因专做外国人服装,又叫外国裁缝”。(4)据当代学者考察,红帮裁缝及红帮名店大多在南京路以及靠近黄浦江的几条马路中,住在虹口镇的也有,但并非红帮主体。此说聊备参考。

4.“红”源于红火的“红”

有人说:红,源自于红帮生意红火。20世纪20年代之后,做传统中式服装的本帮裁缝生意日趋凋敝,而做西式服装的西式裁缝生意日渐红火,于是有人称他们为红帮裁缝。此说未见于文献,有望文生义之嫌,似不足据。

将以上几种说法加以比较,“红毛说”依据似较充分,且能反映红帮裁缝的发展历程,他们确实是从引进、制作西服开始他们的服装创业生涯的,而且,不受他们出生的地域(宁波地区各县)、从业地域(东西南北各地)、他们所做的西服流派的局限,凡是引进、制作西服,进而创发、制作现代中国服装的裁缝,都是红帮裁缝。而且,随着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理念和方式的现代化,红帮便开始泛化了,不只指剪裁和缝纫服装的手工业师傅,而且包括红帮商店中的设计人员、裁剪师傅、缝纫师傅、辅助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这种泛化,是红帮事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红帮”见诸文献,最早是1920年的《夏口县志》:“汉口成衣业分浙江衣帮和汉口衣帮,西服业称红帮。因大多从师于浙江人。”(5)

夏口是古地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分汉阳县汉水以北地区而建,治所在今武汉市。1912年改为县。这一新概念表明,1920年以前,“红帮”一词已经出现。20世纪30年代编印的《鄞县通志》不但出现了“红帮裁缝”这一概念,而且作了背景介绍:“海通以还,商于沪上者日多,奢靡之习,由轮船运输而来,乡风为之丕变……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者矣。衣服之制,五十年来迭经三变。”宁波邻近各县,莫不如此。

镇海、慈溪两县是“宁波帮”主要发源地,自然欧化之风流行迅速;鄞县、奉化两县是红帮的主要发源地,“服制”之变,自然超乎其他各县。

1948年4月发行的《上海市场大观》在《同业团体》一节中说:“民国元年,上海大小同业团体已不下八十家,除总商会性质之‘商务公所’外……称作‘公所’的有石匠、水木、浙宁水木、铁锚、成衣(红帮裁缝)……”

在新编武汉《商业志》中,还有这样的记述:“包括南京在内,或合绍兴,称宁绍帮。”还有“浙江帮”、“浙帮”、“上海派”等等提法,实际上都指红帮,都是师从红帮师傅,然后自立门户,在上海、南京、杭州、绍兴、宁波以及哈尔滨、北京、天津、汉口各地创业的红帮传人。上海轩辕殿成衣公所等有关文献中的“洋帮裁缝”、“西式裁缝”之说,(6)实际上都是指红帮裁缝。在学术研究过程,这些概念应予统一。

二、红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红帮,这个中国服装史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服装业群体,为什么会产生于宁波这块土地上呢?这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的,是内外多种因素纠结、互动的结果,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是丰富的、深邃的、宝贵的,值得认真发掘、剖析、总结、记取。

兹就其地域、经济、人文、政治几个主要方面概述如下。

(一)地域背景

自六朝至明清,北方人多次大规模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财富和人才,推进了宁波地区开发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人口压力,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步加剧。“穷则思变”,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开拓生存空间、生存方式的内驱力。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宁波本帮裁缝——红帮裁缝产生的根本原因。

宁波人多地少的矛盾于南朝刘宋大明初年始现,这引起了南朝史学家沈约的关注,在《宋书》中他记述了这个不容忽视的人地关系紧张的情景。

东汉之后,北方战事频繁,天下大乱300年,“永嘉之乱”,导致“百官流亡”避祸江南,宁波地区成为北人主要迁居地之一。人口骤增,人地关系失衡。

再经唐宋的“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大批中原人士相继南迁。宋人李心传《建炎系年要录》记述:“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7)南宋王朝南逃,使宁波这个边鄙小郡一跃而成京畿重镇,人口剧增。

据《(宝庆)四明志》记载,北宋政和六年(1116)宁波约有26万余人,至乾道四年(1168),不过52年,宁波人口增至33万人,增加了近四分之一,人均土地占有量则锐减。据宋人戴栩《浣川集·定海七乡图记》记述:定海县(镇海县)政和年间(1111-1118)人均9.12亩,而到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不过100来年,人均不足6.4亩,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这时宁波地区可垦的土地已经不多,所以人地矛盾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显得紧张。

至明清时期,宁波地区的人地矛盾更加严峻,明中叶王士性曾在《广铎志·江南诸省》中发出如下喟叹:“不知何以生齿繁多如此!”结果是:“禾稼所出,不足以自赡。”慈溪县因“人稠地狭,丰穰之岁,犹缺民食之二三。”鄞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鄞县人口607749人,增加近一倍。

至清末,鄞县姜山镇和茅山镇,人口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600多人。农业自身摆脱困境的能力已尽,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民众生存方式、价值观念改变,势在必行;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手工业、商业,势在必行。鄞县姜山镇、茅山镇,奉化县的江口镇、西坞镇,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红帮裁缝,其根本原因概在于此。民国24年(1935),姜山、茅山两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已达628人;民国38年(1949),江口、西坞两镇,人均耕地已不到1.9亩。农民不外出谋食,何以存活?文献大量记述了这方面的情形:

明代陆楫在《蒹葭堂杂著摘抄·论崇奢黜俭》中写道:“若今宁绍金衢之俗,最为号俭,俭则宜其民之富也。而彼诸郡之民,至不能自给,半游食于四方。”

王士性在《广铎志》卷4《江南诸省》中谈到:在土地“半不足供”的情况下,“其儇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次者兴贩为商贾”。宁绍人“善借为外营”,“大半食于外”。

《慈溪董氏宗谱》记载:族人“跋涉数千里,吴蜀晋楚诸省,靡不历遍。”

清代《(光绪)鄞县志》记载:“(宁波)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于用,四出营生,商旅遍天下。”于是至清代后期便产生了“天下无宁不成市”之民谚。这虽不免夸张的成分,但总体情况是确实的。

综合多种史料推算,1852年移居上海的宁波人至少有6万人,到20世纪初,移居上海的宁波人已达30多万,到1948年,上海总人口是498万,宁波人为100万。在服装、饮食等行业中,宁波人已占绝对优势。

《江海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竺菊英的《论宁波人口流动及其社会意义》,以及宁波的《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报告总册》涉及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宁波外迁人口的一些数据,均可参校,兹摘录如下:1891年,181000人;1905年,198597人;1920年,926081人。

从上列数据中可以窥见,传统农业社会中那种死水无波似的守土恋乡情怀,在宁波地区已经逐渐淡化,而且随着变法维新运动的出现,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宁波人外迁渐次增加;红帮的前期创业者鄞县张尚义家族、奉化王睿谟家族和江良通家族的外迁,都典型地体现了宁波人的外迁态势。它明确表明,封建时代“安分守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已经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转变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生活理想、人生价值追求。

同类推荐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本书主要叙述了蒋光慈与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色迥异的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蒋光慈一生以宽厚仁爱的胸怀成全包容女性,然而最终还是因革命的爱情而染疾于女性,最后在事业、情感、生活的多重窘迫中,贫病交加,凄惨早逝。
  • 有趣的中国妃子

    有趣的中国妃子

    选取了中国历史上23个妃子,讲述了她们在深宫中的人生。在这里,你能看到美艳如毒药的夏姬、最优秀的美女间谍西施、最悲惨的妃子戚夫人、最幸福的母亲薄姬、史上最绝姐弟恋中的万贵妃、处在政治旋涡中的珍妃……她们每一个都在那一段历史中曾经灿烂过,又归于湮灭。
热门推荐
  • 空间净神录

    空间净神录

    沈君筎的成长是三观崩析的结果,还是被厌弃的未来?世界不简单,我不单纯,你也一样,心怀鬼胎。噢,这个空间啊,毁灭了又怎样,反正我是王,我可以一直重塑,按照我的想法,难道不好吗?别跟我谈条件,你们太脏了卑微的蝼蚁。
  • 天上的眼睛

    天上的眼睛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主宰雷霆

    主宰雷霆

    一道道雷霆,从宇宙深处不知名的黑暗中劈出来随便一道,无数星球化作粉末,尘埃一个又一个文明被摧毁,湮灭,烟消云散许叶依稀看见,那黑暗深处,似乎有一尊伟岸,宏大的身影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穷极目力,都无法看清那黑影是什么模样仿佛那是天道,是主宰,是形而上的真理肉眼凡胎,望不穿天道至高。恍然间,许叶生出一股信念,要继续奔跑,飞跃,踏上这片星空,深入到宇宙尽头,时空的边界,将那黑影拉扯下来……------------
  • 矿工

    矿工

    《矿工》以东北地区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为背景景,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描绘了现代煤矿工人真实的生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围绕着一个经历了矿难、劫后余生的家庭,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了煤矿工人张逢春一家在煤炭企业兴衰中所经所的聚散离合。反映了这个国有煤炭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经历的阵痛,塑造了以陈双宝为代表的新一代煤矿工人群体。他们个性张扬,头脑睿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才干。勇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彻底改变了煤矿脏乱差的面貌和煤矿工人的傻大黑粗的形象,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奋斗中经历了苦痛,感悟了亲情,考验了友情,收获了爱情。
  • 五行之火魔

    五行之火魔

    魔种入凡尘,玄天不死身!豪门世家惊现霸道妖孽苏炎,修法碾压各方天才,驰骋沙场镇守天下,火势滔滔,燃尽八荒四合!
  • 锦瑟:如若初见请勿怀念

    锦瑟:如若初见请勿怀念

    我认为那是我此生唯一一次被他爱上的机会,却不知道是天下间最无悔的悲哀,便是我与他之间的错过。
  • 人生中的遇见与经历

    人生中的遇见与经历

    每一章都是一个话题如果你们喜欢什么话题想让我写的话可以告诉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