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14)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15)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16)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第二学段语句感测量与评价量表(二)
【外显表现】
请认真地将整篇文章默读几遍。
请大声朗读文章的1~10自然段。
【内隐理解】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1)文中的小珊迪是一位可怜的小男孩,是吗?(你为什么不觉得他可怜?)
(2)哪些地方、语句让你仿佛看到了这位可怜的小珊迪?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也仿佛看到那位可怜的小珊迪吗?
(3)如果让你给“乞求”换个词,你会换哪个?(例如学生回答“哀求”)“乞求”是怎样地哀求呢?
(4)透过这个“乞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5)能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处语句吗?
(1)以你的理解,你会怎么读第十自然段?
(2)这个地方(这个词语)你读得特别有感觉,为什么这么读?
(3)你觉得“那种人”是哪种人呢?还有吗?
读了整篇文章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某些词语,可以是某个句子,也可以是你自己最大的感受。
第二学段语句感测量与评价量表(三)
达标
默读文章时,时常伴有较明显的嘴动现象,速度较慢;默读之后,只能把握部分内容。
朗读指定段落时,字词的声韵调发音大都正确,“又薄又破、旅馆、赤着脚、乞求”等少数难点字词发音会出现失误。
朗读指定段落时,有时会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的失误;少数地方出现读破句现象;语气语调变化不明显,有轻微拖调现象。
针对文本进行谈话交流时,能借助语境、经验等对字词句和标点进行一般的理解感受;自身的理解感受较难用感情朗读加以表现。
良好
默读文章时,基本无嘴动现象,但速度一般;默读后,基本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朗读指定段落时,字词的声韵调发音基本正确;语句基本正确、流畅,偶尔有多字、漏字、错字的失误;语气语调自然。
针对文本进行谈话交流时,较熟练地借助语境、经验、想象、积累等对字词句和标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感受;有些地方能将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感情朗读加以表现。
愿意背诵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句。
优秀
默读文章时,无嘴动现象,且速度较快;默读之后,能较正确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正确、流畅地朗读指定段落;语气语调自然且富有变化。
针对文本进行谈话交流时,善于借助语境、经验、想象、积累等迅速准确地把握字词句和标点;乐于通过感情朗读传递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
喜欢积累并运用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三学段语篇感测量与评价量表样例
第三学段语篇感测量与评价量表(一)
林海
(1)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落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了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2)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
(3)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4)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美的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6)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便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第三学段语篇感测量与评价量表(二)
【外显表现】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将整篇文章看上几遍。
请大声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内隐理解】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作者描写了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呢?
(1)你最喜欢兴安岭的什么景物?请为我们读读文章的相关段落。
(2)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1)读了第二自然段,兴安岭的“岭”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说说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个词语、这个地方吗?
(1)请看“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2)望着这么千姿百态的山岭,你想起了哪些诗句?能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好文章的这句话吗?
(3)“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的,顺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样写也通啊,那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个“点儿”呢?能把作者字里行间那种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看着这个提纲,你愿意用文章中的话语为我们介绍一下兴安岭的“岭”吗?(这篇文章中哪些段落你认为写得最美,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第三学段语篇感测量与评价量表(三)
达标
默读文章速度一般;默读后,能大致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朗读指定段落时,字词的声韵调发音大都正确,个别难点字词发音会出现失误。
朗读指定段落时,有时会有多字、漏字、错字的失误;有轻微拖调现象。
针对文本进行交流时,会借助语境、经验、想象和积累等理解词句的含义和内涵;能通过一定的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良好
默读文章具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时,开始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默读后,能概括或有重点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朗读指定段落或部分时,字词的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句基本正确、流畅;语气语调自然。
针对文本进行交流时,熟练运用语境、经验、想象、积累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词句的内涵;能关注言语表达,体会表达效果。
能有感情地诵读言语材料,并尝试通过声调、节奏、韵律等传递出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愿意成段地背诵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言语材料。
优秀
能快速或有重点地默读;默读后,较迅速地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且能准确、快速、全面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正确、流畅地朗读指定的部分;语气语调自然。
针对文本进行交流时,善于运用语境、经验、想象、积累等辨别词语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能恰当通过声调、节奏、韵律等传递文本的内容和情感;乐于成段地诵读言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