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艺术生产作为商品服务于人的经济生活需要,服务于有钱阶层的精神需要,与此同时,艺术的非物质享受性,使艺术的价值在物质生产价值面前受到了极大贬损,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马克思不仅揭露了商品如何侵蚀了文艺,而且论述了文艺如何揭露、描绘金钱拜物教,如何刻画资本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资本。从古代的索福克勒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到18世纪的巴尔扎克,马克思在经济学或哲学研究中,都作了广泛的引证。所以,马克思能够看到,物质生产的某些一般规律,也适用于精神生产,适用于文艺。
“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是为材料提供需要。”“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基于这些分析,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概念。他提出:“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也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这正是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总体思想的一部分,为文艺研究开辟了新领域。马克思把文艺从自身的封闭状态中引出来,置于开放的整个社会结构之中,落实到现实根基之上,从而导致了文艺学的真正革命。这样,文艺学与娱情、与游戏、与趣味划清了界限。我倾向于研究马克思美学的文艺学形态所具有的独立性意义,但不赞成从科学的文艺学基本原理入手,把马克思美学的独创性思想削平。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正是他在美学思想方法上所具有的独创性,也是前马克思美学时期从未出现过的概念,从艺术生产出发,不会把作家和一般人孤立开来,仿佛作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艺术生产”,是作家在社会生产中所选择的职业方式,不再是个人的孤芳自赏,它必然进入流通之中,因而,它必然要受到反思评价和判断,必须估定其商品价值,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因而能统一起来。一方面,生产出于独创性生产,重视自我精神的表达,但另一方面,生产又屈从于社会需要而生产。忠实于前者,可能为社会所认同,也可能为社会所漠视,尤其是孤独的艺术家之独创就更不易为人所重视。忠实艺术生产的商品规律,实质上,只能屈从机械复制时代的社会商品生产规律,而艺术生产本身的审美规律则被忽视了。
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艺术在商品时代的特殊命运。即,艺术高度重复,无独创性,思想贫乏,艺术只能以微不足道的悲喜剧方式来激发人的眼泪或以性的艺术形式吸引读者。马克思在一般意义上确定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确立了艺术生产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又非常强调艺术生产的特殊性。
一些理论工作者,在强调艺术生产的社会特性和一般特性时,恰好忽略了艺术生产的特殊性,这显然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法思想原则。艺术生产,如不是出自自我需要而生产,实质上,就是异化劳动,艺术生产只有是自由劳动,才能自由地显示出艺术创造的思想价值。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并没有将艺术的独创性和自由抒情与灵性体验等问题完全抛弃不顾,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这种自我沉思的艺术观和美学观,仍然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艺术生产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只忠实于社会需要,那么艺术就不可能具有超越精神,因为心灵艺术,毕竟不可能完全自由交流。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预示了工业时代到来文学的困境,因为他当时就看到了资本主义文艺的内在困境,所以,必须看到艺术生产理论所具有的独创性和积极意义。-178马克思美学的文艺形态的建构,我既不主张卡冈式的建构,也不主张目前流行的“文学原理”式的建构。这种建构的出发点,必须是建立在艺术综合基础上,而艺术综合必须充分体现独立自主性,需要“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而不能依托某种理论,试图包罗万象。那种试图借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价值形态包罗古今中外的所有理论的努力,必然导致思想的大杂烩。
卡冈的美学,不如斯托洛维奇有独创性,也正是因为他从一般价值形态出发而较少从独创性问题入手来解释马克思美学或艺术思想。目前流行的文艺学原理,更是如此,将文学理论分解成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和批评论四大板块构造,是文学理论教科书的一般结构方式。因此,真正独创性的马克思美学价值形态的建立,必须从独创性出发,马克思的文艺学,应该从艺术生产出发,探讨艺术生产、艺术消费、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传播之内在过程。
我们既要看到文学的审美本性,也应看到文学的商品属性,以前过于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其实,并不是马克思文艺学的初衷。马克思美学的文艺学形态,到底应以什么面目出现?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只有充分体现其独创性原则,才有希望诞生深刻的现实主义文艺学理论和美学思想。
4.马克思美学与人类艺术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美学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艺术历史发展观,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有其一致性,事实上,在研读黑格尔美学时,马克思无疑会充分理解美学的历史的观点。马克思美学的形成,既是马克思对人类一切优秀艺术遗产自觉学习与反思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出发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与人类掌握世界的具体方式深刻反思的结果。马克思美学的真正形成,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不断与美学史上一切优秀思想自由交流的结果,也是直接与德国当时最有影响的哲学美学思想对话的结果。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在批判中建构,在建构中批判,与德国思想界和西方思想界保持着深刻的联系。
首先,马克思美学高度重视希腊文学艺术在西方人的精神生活中乃至在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解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时,马克思也没有忽视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远古艺术遗产的重要价值。对于他来说,神话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但它只能是人类在童年时期才有的精神想象方式。在人类童年时期过去之后,我们可以怀念古老的艺术文化遗产,但不能重新复制这些艺术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这些人类艺术遗产中继承自由的人类艺术精神。艺术总是人类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必然是它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马克思对希腊艺术的重视,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是从荷马史诗出发,重视古典神话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的证明,神话充满了想象力,生动地展示了希腊人的精神想象力。马克思也看到,这是希腊人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人类生活的自由想象。神话,从艺术意义上说,具有特别的力量。虽然与马克思同时代的尼采,也充分肯定神话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关注希腊神话中的叛逆者形象,特别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形象与反叛精神。
第二个层面,则是从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观念出发,探索希腊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希腊艺术的幸福观和自然观进行了形象生动的理解。
第三个层面,是从希腊雕塑出发,着重解释了希腊人的生命观念与生命表现的意义。
应该说,马克思的希腊思想艺术观,是在德国古典学思想影响的直接结果,它代表了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追求。马克思指出:“古代人的前提是自然界的活动,而现代人的前提则是精神的活动。古代人的斗争只有在可见的天国、生活实体的联系,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吸引力被打破的时候才得以告终,因为要达到精神在自己内部的统一,自然就不得不被打碎。希腊人创作雕像,用赫淮斯托斯的艺术锤子把自然打碎;罗马人把自己的宝剑直接刺入自己的心脏,这两个民族都灭亡了。”由此,柏拉威尔看到了希腊神话艺术对马克思思想的深入影响。
其次,马克思美学对西方近代经典作家充满了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马克思特别谈到了莎士比亚与歌德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欣赏,主要表现在艺术家对金钱本质、社会本质和人性本质的形象生动的想象和说明。马克思的丰富艺术实践活动说明:他相当关注的艺术的社会文化内涵。相对而言,马克思对歌德的浮士德形象的重视,是因为浮士德代表了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而且,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意志在人的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影响。马克思不是抽象的思想家,他十分重视伟大思想家对人类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自由想象。柏拉威尔指出:“从1835到1841年间,马克思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他所怀有的那种从事文学创作的欲望,本国有才具的人没有哪个在这方面比得上他;他倾向于批判别人对待生活和学识的态度,从而在这过程中建立起自己在这方面的态度。他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对于它所体现作者意图和时代的方式感到兴趣;他把文学批评的术语转用到人类活动其他领域去的那种爱好逐渐增长。”这些评价,符合马克思的文学艺术解释倾向。
第三,马克思美学特别重视激进主义诗人与诗歌的中心地位。马克思对海涅充满了欣赏和理解,这是因为海涅不仅是革命的诗人,而且也是德意志民间诗人,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德意志人民的伟大精神意志,这是人民的力量,也是劳动者的力量。他不仅关注民间的歌声,而且也重视民间文化精神,十分有趣的是:作为两种完全不同意义上的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与尼采共同表达了对海涅的伟大欣赏。在尼采看来,海涅是德国抒情诗人中的最伟大的诗人,它以生动而迷人的民间诗歌诠释真正的德意志理想;马克思则特别肯定海涅的革命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对德国文化的深刻认识,与此同时,海涅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也引起了马克思的重视。柏拉威尔指出:“这种交往无疑都对他俩发生影响,一方面鼓励了海涅把他的讽刺政治诗写得比以往更激进,一方面促使马克思继续阅读海涅的作品,以致使他自己的文体在某种程度上留下使人觉得出的影响痕迹。”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第四,马克思美学对艺术中的反抗者形象充满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普罗米修斯等形象,在马克思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解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马克思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批评者,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也看到了这一文化所赖以存在的私有制基础。马克思毕生反抗资产阶级的社会文化制度,试图创造崭新的共和国,让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动人民真正获得自由解放,真正能够获得幸福。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对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富有牺牲精神的英雄形象,极力歌颂。就希腊作品,马克思说:“在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里已经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的希腊神,还在琉善的《对话》中喜剧式重死一次。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我们现在为德国当局争取的也是这样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这是马克思通过艺术形象分析对艺术价值的伟大理解。
在马克思的毕生活动中,他还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领略和理解人类的全部的艺术遗产,特别是东方的艺术文化遗产,但是,在马克思的美学价值取向中,可以看到,马克思重视古老的神话艺术,重视人文主义价值的艺术,重视具有反抗精神的艺术和形象。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马克思对人类艺术遗产的批判继承态度。马克思重视民间的艺术,重视真正的人文主义的艺术,重视具有自由反抗精神的艺术,这代表了人类艺术的正价值方向。马克思对人类艺术文化遗产的自觉继承,告诉我们:美学中应该创造富有神话精神的形象,创造伟大的叛逆者形象,为无产者和劳动人民而创作,对民间文化中的美丽精神进行歌颂,对伟大艺术家对人类社会本质和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表示充分肯定。
5.马克思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
马克思美学的形成,是历史的过程,但马克思美学的发展,则是不断阐释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美学,是由马克思开创的,经过无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断推进发展而形成的审美理论价值形态。这一价值形态,不同于东西方传统的美学价值形态,更不同于经院主义美学价值形态。东方传统美学强调审美与伦理,审美与礼教,审美与人性之间的关联,把仁、礼、义等人格精神充实到审美理论之中,并把礼和乐,把静和养气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种美学精神,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逃离,只是自我平衡的精神学说,至于如何改变现实社会,减弱异化劳动,反抗专制社会,这种美学表现得特别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