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6500000073

第73章 文艺美学解释与当代思想论争(1)

第一节 美学批判与美学解释学的多元化

1.美学的历史批判与美学解释学的理论展望

“美学批判”,是方法论的批判,也是价值论的批判。人类的思想,因各种原因而必然呈现出多元化趋向,不同的思想解释之间,总会有着根本性冲突,所以,美学对话与美学批判,往往直接推动着美学的发展。美学思想发展的路径是这样的: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呈现,必须构成独立的思想取向与思想形态;文艺美学解释的独立探索,必然构成美学解释学的多元化。在这些杂多的美学解释学形态中,不同美学观念之间必然构成激烈的思想交锋;当某一美学解释形态成为主导性解释形态时,就会引发持续的美学争论;与此同时,当某一美学解释形态不符合主导性美学解释形态时,往往也会受激烈的思想批判。应该承认,这都是文艺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正常思想现象。

正如我已经反复提到的那样:文艺美学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学术语境中,通常被理解成“文艺学”、“美学”和“文艺美学”三门学科,事实上,这三门学科之间彼此关联,并无严格的分界,因而,在现代中国的美学批判中,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与美学理论问题的讨论,总是密切相关,它们共同促进了文艺美学的繁荣。把美学批判与美学解释学关联在一起,就是为了寻求美学思想的原创性与科学性。过去,人们很少把美学理论的建构看作是解释学的工作,在此,我将美学理论的全部解释视作“美学解释学”的自由思想表达。美学解释学,就是要从科学与理性出发,面对审美主体与审美活动,面对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对美学思想与审美活动进行深入而独特的解释。这里,既涉及美学的学科特性,也涉及美学的对象以及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美学解释学,既有它的客观性,又有它的主观性,所以,美学解释学从来就包容多元化的美学观,为多元化的美学思想之创建提供合法性保证。美学解释学,需要美学思想的建构,也需要美学思想的批判,批判与建构,构成了美学解释学的内在思想动力。

就中国当代文艺美学而言,我们可以对“美学批判”这一概念,进行双重理解:一是从思想意义上说,美学思想的交锋离不开主导性美学解释与异端性美学之间的相互批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接近对真理的认识;二是从历史意义上说,是指对特定历史时期美学思想解释之间激烈交锋的历史事实的描述和重新评价。在这里,既要照顾一般思想意义上的美学批判概念,又要照顾特定历史意义上的美学批判概念。从现代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事实出发,可以看到,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和盛行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学思想批判,为中国文艺美学的未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文化经验,总结这些美学批判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展望中国未来美学的思想发展可能性。

严格说来,文艺美学价值形态的真正批判,必须具备历史主义、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思想立场,没有真正思想意义上的文化交锋与学术批判,美学解释学就不能获得进步,从真正意义上说,批判是对局限和错误的超越。正因为现代中国学者在学术讨论上过于粗暴,即从政治意识形态出发,对美学思想建构进行简单的是非正误判断,因而,理论的自由建构,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真正的批判,应该是在批判中建构,在建构中批判,以建构代替批判。在德国近代文化传统中,哲学和美学的自由发展,正是以“批判”为真正动力。

在《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特别标明了思想批判的基本立场。通过对思想史的历史反思,康德认识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思想局限,于是,他企图通过先验逻辑的建立,对经验论与唯理论实施批判,建立先验哲学。杜兰特说:“批判确切地说并不就是批评,乃是批判性的分析。”他还说:“康德的伟大成就在于:一劳永逸地证明外在世界只是作为感觉才被我们认识的;心灵并不仅仅是无能为力的白纸,是被动接受感觉的牺牲品,而是一个积极的动因,经验到来就进行选择和整理。”因为人的心灵并不是被动的唱片,经验和感觉可以在上面灌上它们绝对的、反复无常的意志;它也不仅仅是一连串或一簇心理状态的抽象名称,它是能动的器官,“它把感觉塑造、配置成观念,把混乱不堪、纷繁复杂的经验转变成秩序井然的思想统一体”。

因此,康德的哲学批判,推进了德国近代思想的真正发展,一个民族倘若缺少这种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获得自由发展,这种批判,绝不是粗暴的否定。由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狄尔泰、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构成的德国美学批判的传统,在根本性问题上,确立了思想的逻辑方法与理性原则,建构起了时代哲学的路标。

本真意义上的批判,是“深刻的反思”,对此,黑格尔指出:“因为哲学的事实已经是现成的知识,而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批判即需要普遍意义上的反思,但那无批判的知性,证实它自身既不忠实于对特定的已说出的理念的赤裸裸的认识,而且它对于它所包含的固定的前提也缺乏怀疑能力,所以,它更不能重述哲学理念的单纯事实。”黑格尔的论述富于启示性,因为反思是用思想的关系来规定事物的真正本质。尽管黑格尔认为“后思”比“反思”优越,但是,“反思”实质上也是后思,是历史性思考、整体性思考、实践理性的思考,因为后思是对感觉、表象中的内容加以反复思考之意。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把“纯粹的反思”,分成“设定的反思”、“外在的反思”和“规定的反思”三个阶段:设定的反思,是把表层看成底层,把差异看成同一的思考方法;“外在的反思”,是把两者看成彼此独立、互不发生联系的对立性的领域;“规定的反思”,则把两者看成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事物。黑格尔关于反思的理论,充满辩证法的意味,这对于批判的本义之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批判确实是这样复杂的思维活动。

就美学批判而言,批判者必须把批判的对象置入历史语境中,只有在历史性的把握中,才能对理论自身进行真正的批判,因为任何思想,都有其历史性渊源。在历史性把握中,才能真正把握美学的实质,例如,在现代文艺美学批判中,人们针对李泽厚文艺美学思想的批判,较少这种历史性把握。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都有其历史性根源,在中外美学史的整体观照中,可以看到:李泽厚美学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特质,如果孤立地从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来批判李泽厚美学,就不会得到某种实际的结果。在历史性的反思中,可以看到,李泽厚美学的内在思想律动。要想深刻地理解和批评李泽厚的美学,就必须理解他的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应该承认,李泽厚始终致力于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的美学与哲学思考,他与中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国近代革命思想传统、西方近代思想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保持着紧密联系,这样,他的思想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出思想的内在矛盾,甚至可以说,他为了个体的自由解放而思考,但始终找不到现实自由的道路。

因此,不可能简单地从根本意义上否定李泽厚美学,应该给予他的美学以某种合法的解释。当然,对李泽厚美学本身的批判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在批判李泽厚美学的同时,批判者必须有其独立的思想建构,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而且,这种批判,显然,不应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美的本质观念论争上。近二十年来,我们有关文艺美学的思想批判,总是呈现为单一性文化语境,似乎习惯于对当前一些有影响的美学思想进行批判,而忽视了对历史语境的美学思想和其他民族的美学思想的反思性批判。

“美学批判”,如果总是停留在美学批评和意识形态式否定之基础上,那么,美学批判自身永难获得自己的独立性,因此,仅有历史性的把握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批判性反思的整体预见性。批判性反思,不仅要有其历史根基,而且要在人类思想的整体性观照中做出某种有预见性的发现。这一意义上的美学批判,在现代中国美学中尤其缺乏,相反,在西方美学中,这一有预见性的美学发现,则真正推动着美学的发展。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维特根施坦的语言分析批判及其对美学的治疗,甚至包括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贯通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和现代语言哲学所作的努力,正体现了对未来美学发展的预见性。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审美文化”和“日常生活交往”以及“审美解放”的理论,从思想发展的路径来看,都极具预见性,展示了现代人类“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深渊心理。这种富有预见性的批判性反思,是现代西方美学得以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美学解释学创新形态的思想证明。

正如前文所述,“美学批判”,不仅意味着对错误观念的克服,也意味着对经典思想的超越,所以,新的美学解释学,往往要在真正的否定和破坏中重建。只要客观地评价一下中西美学史,就会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基本事实,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在东西方思想史上所具有的持久性影响。一旦某种思想解释形态形成权威话语形态,就势必构成了其他理论话语生长的潜在威胁。

在单一、单调、贫乏的思想空间中,思想自身的生命力也会枯萎和产生异化,因而,对待美学历史本身,必须有清醒的批判力;这种清醒的批判力,有可能找到权威思想话语的致命缺陷,为真正自由并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论话语之生长提供契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五四”新美学话语的产生,不仅根源于对西方美学的有力借鉴,而且,也是因为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的深刻批判,才显示了美学解释学思想的巨大力量。现代美学思想的批判,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话语的生成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对中国美学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这一美学批判本身,意味着新美学的真正建构。

“五四”时代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批判,是由特定的历史时代氛围决定的,今天的美学建构,有必要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重估,这样,中西交融的新美学的生成才有可能。否定性批判、价值重估、破坏与重建,是新美学理论生成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因此,现代美学的批判与重建,正致力于把东西古今的美学纳入同一性视野中,试图为未来美学的建构寻求合法的道路。这种历史性价值重估的精神活动本身,体现了美学批判的本原意义,真正的美学批判,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探究真理时不断变换姿势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一只脚因站立太久而僵硬。”因此,美学批判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美学批判”,就是为了对旧的美学解释学进行思想解构,而为新美学解释学奠定思想基础。

正如前文所言,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批判范式,在德国美学中体现得尤其充分,德国哲学与美学所体现出来的批判性范式,是推动美学乃至哲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康德是最完整地赋予批判以科学意义的哲学家,在康德看来,“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避这个批判的。宗教企图躲在神灵的后面,法律企图躲在尊严的后面,而结果正引起人们对它们的怀疑,并失去人们对它们真诚尊敬的地位。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能搏得理性的尊敬”。

康德的批判哲学,包含着美学的批判,康德的批判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认真的探索活动,是将旧的形而上学夷为平地重建未来形而上学的探索性活动,因此,康德的美学批判,不是针对某些个人,而是针对美学的普遍性困境而做出的深刻的解释。康德是从真正意义上赋予美学以科学价值形态,并确立了美学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合法地位的哲学家。这样的批判,就不是个别观点之间的争辩,而是对审美活动本身进行真正的人道解释,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对天才和艺术的解释,为审美主体性与人类主体性的合法地位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其实,简单的争辩或胜负式的争辩,在他的批判中没有任何地位,因为“争辩”易于为了保卫自己的观点而形成“诡辩”。康德所确立的范式是批判意义上的探索,他那特殊的逻辑分析方法使他的美学独具一格。

他从质、量、关系、模态四维度,对审美本质的深刻的阐明极有意义;他把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置于知性、想象力与理性的逻辑关系中,不仅看到了认识论与想象力之间的关联,而且看到了想象力与道德理性之间的关联。

同类推荐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石刻与文化艺术。包括大足石刻、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娲皇宫石刻、桂林石刻、佛沟摩崖石刻、鹭峰寨摩崖石刻、子房山摩崖石刻、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中摩崖石刻、九日山摩崖石刻、七星岩摩崖石刻、南明山摩崖石刻、云峰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黄山摩崖石刻、晋城摩崖石刻等。
  • 今世果报 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今世果报 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本书分为因缘故事篇和研究篇两部分,其中包括《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五百强盗成佛因缘》等23个故事和《敦煌石窟中的因缘故事画概述》。
  • 刘淳自选集

    刘淳自选集

    《刘淳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刘淳自选集》分三个部分: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批判。作者刘淳用饱有激情和穿透力的语言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处境,并切中肯綮地指出艺术批评在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刘淳自选集》中收录的这些文章传达着刘淳作为一名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历史和未来的深切关注,也有对诸多艺术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 盐池1936

    盐池1936

    本书以盐池红色经典文化为题材,以1936年前后的盐池历史为背景,集中展示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盐池,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盐池当时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和经济中心,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宁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从1936年至1949年盐池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打土豪、分田地、援抗日、歼顽敌,努力生产、踊跃支前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热门推荐
  • 娘子骗进房

    娘子骗进房

    有传皇上最爱的太子,自幼便独自去了它国游历,近来回朝,皇上替其御笔钦点候选太子妃十人。有采花贼闻此消息,扬言要亲尝未来国母之鲜,她是小小清水县的捕快,因太子妃一事,被借调往京城,全力缉拿采花贼。却不知道她的幸福全由这些采花贼给促成了。
  •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这是一个能够将知识具象化的世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知识分身”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经验值,以此兑换商城里的武器、衣服、属性加成。为了让自己的分身更能打/帅/强,学生们纷纷投入了知识的海洋,竭尽全力汲取宝贵的知识财富。“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经验值+5!”“熟练背诵《洛神赋》!经验值+6!”“未能通过英语听力小测!经验值-8!”而我们的主角沈戈,却另辟蹊径,找到了另外一条通往巅峰的路......“如果你持续放屁6年9个月,屁所产生的气体能量堪比原子弹?”经验值+341!“胡子多容易秃头?”经验值+250!“说脏话可以缓解疼痛?但会被妈妈暴揍啊......”经验值+123!沈戈满意地放下手机,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 逆天斗魄,特工废柴

    逆天斗魄,特工废柴

    从21世纪穿越,冰冷却爱哭的超级特工,她的摇身一变足足让整个世界不堪一击。。。。。。。。。。。。。。。。。“作为……你……的朋友,我要……告诉你别哭……了,你……可是……这个世界最……最……厉害的人。。。。。”
  • 自轮回开始的万界旅途

    自轮回开始的万界旅途

    当无上存在期待着你超越极限之时,你能否如他所愿。
  • 诸天奇幻之行

    诸天奇幻之行

    赵敬机缘得了能行走诸天的金手指,从此开始了奇幻的诸天之旅!
  • 我辈孤雄

    我辈孤雄

    关于那片笼罩世界中心的广袤的风暴之海,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几万年以前,也就是人类诞生之初,无穷的风暴覆盖了整个勒维亚坦大陆,为了拯救这个陷入黑暗与混沌的世界,神创造了人类。经过漫长的斗争,人类在两位圣贤“光之王”与“焰之王”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黑暗,放逐了背叛人族的塔尔塔洛斯。无穷的风暴自此龟缩回世界的中心,也就是今天的风暴之眼。然而,这样的传说又能有几分可靠呢?当圣光军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西土大陆时,无妄者的阴霾已悄然逼近。当帝国邦联的千万大军在百万圣光军面前节节败退时,暗裔的复苏将引燃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夜航,这个异世界的来客,将给勒维亚坦大陆带来怎样的转变呢?
  • 魔帝萌娃:本宫喜当妈

    魔帝萌娃:本宫喜当妈

    凤竹语对于那个叫自己“娘亲”的萌萌哒的小胖墩毫无抵抗力!可他的魔帝爹爹高冷又傲娇,凤竹语怕怕哒!为救小萌娃,凤竹语努力寻妖女为魔帝做魔妃生崽子收集脐血。一转身却被魔帝……后来,她肚子大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万事如怡

    重生之万事如怡

    上辈子,陈万怡是个失败者,爱情,友情,亲情,金钱都没能抓住,最终骨髓癌去世。重生回到17岁,她想要保护好家人,并且让家人衣食无忧。
  • 空花水月

    空花水月

    远古的传说,上古的禁地,神秘晦涩的天之传言,呼风唤雨,斗转星移……这就是大时代的前兆,传说中的圣域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一切将都会再现……真龙永耀,御统群龙,欲霸荒古,再耀今朝。真龙必将腾飞于九霄之巅,遨游于云海之外。
  • 经典英文小说:小杜丽(英文版)(套装共6册)

    经典英文小说:小杜丽(英文版)(套装共6册)

    Little Dorrit is a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which satirises the shortcomings of both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 of debtors prisons, where debtors were imprisoned, unable to work, until they repaid their debts. The prison in this case is the Marshalsea, where Dickens's own father had been imprisoned. Dickens is also critical of the lack of a social safety net, the treatment and safety of industrial workers, as well the bureaucracy of the British Treasury, in the form of his fictional "Circumlocution Office". In addition he satirises the stratification of society that results from the British class system. In his Introduction, David Gates argues that “intensity of imagination is the gift from which Dickens’s other great attributes derive: his eye and ear, his near-universal empathy, his ability to entertain both a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and a sense of ultimate significance.” Dickens criticizes the hierarchical society which would demand s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