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艺术的相关性与开放性:诗意在生命创造中呈现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艺术的类型丰富复杂,但是,这些艺术类型,不是抽象的思辨的,而是具有生命美感力量的感性世界。文艺美学,不只是抽象的思辨,也是直面艺术作品和感性生命世界的精神反思活动。面对感性丰富生动的艺术世界,是文艺美学的核心任务,事实上,文艺美学就是要立足于具体的艺术,讨论具体艺术的审美特性与生命力量。考察艺术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既要承认艺术的先锋文化意识,又要承认艺术的传统审美文化趣味。
艺术是独立的,又是彼此密切关联的,文艺美学,涉及具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类型。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每一艺术皆有自己的美学特色,如果要穷尽每一艺术的美学特点,那么,没有任何人可以承担此一重任。文艺美学,只能探讨主要的艺术或核心的艺术,因为艺术具有内的相通性,即使有些具体的艺术形式没有涉及,也不影响对它的欣赏与理解。艺术是彼此相关的,因为艺术具有共通性,艺术皆离不开创作者、创作对象、创作工具、艺术形式、艺术接受几个环节。在文艺美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创作活动最为复杂,对于创作者而言,人们最关心的是创作者如何具有特别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到底是自然天赋还是文化熏染的结果?应该说,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缺少任何方面,创造者都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造力。天赋才能,是创造者内在的潜质,它由艺术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艺术意志力几个因素构成。理解了艺术家的天赋才能,也就把握了文学艺术的美感特质,因为艺术美感特性,皆是作为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家通过诗性智慧赋予艺术作品的,所以,有必要考察这些美感创造因素。
艺术感受力,涉及自然感受和艺术感受两方面。人天生有艺术表现的欲望,只不过,在游戏中,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有人能从自然感受中形成创造力,无师自通,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人的创造性导师,人的创造力,直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如果说,创造者在艺术接受中形成了创造力,那么,就可以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创造的中介,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传统保持最直接的精神联系,此时,人的天赋才能,被外在的创造形式和创造因素所激活,进而推动了艺术创造。艺术的感受力要求极其细腻,自然感受作为艺术家的记忆源泉,它沉积在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在艺术感受过程中,可能变成重要的感人的艺术形象素材。艺术感受永远是具体的,它针对艺术本身或自然生活景象本身而来,而且,艺术感受与艺术形式的美感密切相关,它通过艺术形式领悟艺术的意义,通过艺术意义回到生命本身,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情感。
艺术想象力,有规范想象力与非规范想象力两种。前者的想象基于经验,基于生命的体验,带有现实性特征,后者的想象则是基于心灵的幻想,基于生命的意志,带有个人的鲜明性特点,它甚至可能挑战传统,显示出大胆创新的特征。当艺术创造者有了创作冲动,有了生命感受之后,他就会受艺术想象力的支配,自然而自由地想象和虚拟美丽的生命世界。
它会沉醉在想象之中,与艺术的形象一同感受生命,赋予生命特殊的意义。艺术想象力往往要受到生活经验的制约,它总能超越生活经验之上,使艺术自身具有独异的形式,这种想象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新鲜独特,或者,能够使我们的历史生活重新回到我们眼前。艺术想象力就是使生命中的一切恢复其艺术力量,使一切生命景象自由复活,能够让我们置身其中的神奇体验过程。
艺术创造力,有艺术的规范形式创造力与不定形式创造力两种。艺术的规范创造力,就是对艺术传统法则的坚守,对传统艺术的忠实继承与革新。艺术的不定形式创造力,是创造出前无古人的艺术的形式,它更能代表艺术的原初力量。这就是说,艺术的创造力,由艺术的原创力与仿制力所构成。
就艺术创造本身而言,形式把握与形式创造,是最神奇的,它表现在艺术中是如此成熟,如此自然,越是能够巧夺天工、出人意表,越能显示形式自由的魅力。真正自由的艺术形式,往往是相当质朴自然的,它清新自由,简单深邃。艺术创造力,具有原始生命的冲动,按照席勒的说法,是“游戏冲动的自由表达”,也是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不可调和的产物”。艺术创造力,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创造的数量来证明,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创造的质量来证明。真正伟大的创造,总可以通过伟大的艺术形象来获得证明,它是形式自由和生命意义的和谐统一。艺术意志力,有基于感性的意志力与基于理性的意志力两种。
意志是主体性最自由的欲望表达,它受制于创造才能和现实生活法则,从根本上说,艺术家的意志力受制于个体的艺术才能以及反抗外在规则的内在思想强力。人的意志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了艺术创造的成就,而且决定了艺术的精神与形式,一个创造者的艺术意志越强大,其艺术成就可能越高。艺术意志,不仅是作者对传统与文化的挑战,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它需要创造者付出巨大的牺牲。生命意志,是保证艺术冲动和艺术超越的重要思想动力,没有强大意志的艺术家,绝对不会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意志力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对内在生命的正视;意志力,不仅可以激活人的内在创造力,而且可以激发人们战胜苦难、超越自我。
在艺术的自由与无力之间,在艺术的成功与失败之间,在艺术的成熟与衰落之间,意志力是艺术家自我确证的最重要动力。无论人们赋予生命创作以怎样的意义,都需要强大的内在意志力作保证,这意志力可以强大而直接,也可以柔韧而持久,只有在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作用下,艺术才能显示出绝代的光华。
从创造者意义上说,这几种艺术的特性具有内在相关性,由于不同的创造者,在具体的创作特性上有着差异,结果,就造成了艺术的多样性价值。
创造者的对象,不外乎自然与生活、历史与文化,生命在其中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面对相似或共同的对象,人们却能创造出千奇百怪的文艺样式,这说明人类的创造力异常强大,每个民族皆能参与同一艺术的原创性之中。
如果从民族艺术出发,人类的艺术可能数不胜数,事实上,人类的文化遗产,有精神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之分,尽管传统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但是,艺术所传达的生命精神则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艺术形式,可以分为经典形式与非经典形式两种,人类的艺术史,或者说,人类的“艺术文明”,共同关注的往往是经典艺术形式,所以,诗歌、小说、音乐、绘画、舞蹈、建筑、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具有核心性地位。人类艺术,由不同语言、不同色彩、不同声音、不同形体所构成,体现了民族创造的审美风范与精神智慧。既然艺术是相似的,那么,艺术的精神就具有相通性,但是,也应看到,艺术之间,虽然有着明确的划界,有着自身的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永远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永远排斥别的艺术。其实,艺术具有相通性与互渗性,艺术工具与艺术表现材料的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艺术的巨大变化,虽然基于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艺术,还不能消解传统的艺术,但是,电子艺术对传统艺术形式与艺术观念的巨大颠覆性是有目共睹的,未来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变革会导致艺术怎样的革命,在现时代,还无法预料。
文艺美学,如果永远在抽象言说,它就永远与大众远离,因此,真正的文艺美学,它总是保持着艺术的感性特质,让感性生活世界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直接让人们在感性形态领域中体验快感。文艺美学,永远以感性化的方式向我们敞开,只有感性化的体验,才能使我们在艺术中得到自由,所以,文艺美学,必须把艺术的感性生命力量张扬出来,这是文艺美学的根本目的。艺术的相似性与精神相通性,使文艺之间的鸿沟不再显得特别重要,艺术,在不断综合中又不断在分解。文学艺术的形式与精神,通过美学的反思可以获得更生动的呈现,这本身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是具有启发性的。
与活生生的艺术相伴,与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持久对话,在艺术的生命沉思中,理解艺术的秘密,这就是“文艺美学的选择”。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与生命的主体性原则
1.审美主体的思想自觉:从生命体验到审美体验
审美活动,是周而复始的主体性的自由生命情感活动。从生命成长的意义上说,审美活动随着生命的成长而不断成熟,但不同时期的审美活动,并不能相互代替,因为每一生命时段的审美皆独具特点;就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而言,审美皆富有思想与情感,它以快感与自由为目的,达成对人生的丰富性体验。“体验”,是人最独异的生命活动,理解体验活动,就是对生命记忆与生命经验的重视;在审美活动中,之所以要重视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是因为审美主体最能自由地构成完整的精神生活世界。从审美主体出你怎么叫吧发,可以发现,“体验活动”,有一个从生命体验到审美体验,又从审美体验回到生命体验的过程。这个思想转化过程,不是简单的思想活动,而是自由的创造性活动。
如果说,审美智慧是审美活动的思想前提,那么,审美体验则是审美活动的中心环节,正因为审美智慧是主体性审美认知的潜能,它本身也是需要开发的,所以,审美体验总是力图在审美活动中发现生命的无穷可能性和生命的无穷秘密,从而领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审美体验是主体的内在性活动,它以审美想象作为基础,以审美意志作为动力,以精神记忆作为依据,以审美目的作为归依。“体验问题”,在生命哲学与现象学视域中,一直被高度重视,它被视作领悟心灵秘密的“本体功夫”,作为通向神秘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唯一合法道路,更被理解成领悟存在、艺术、社会文化之内在机缘,它是领悟生命与文化的内在意义和精神价值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体验的主体意向性,才打开了审美世界的大门,它使人们从具体的审美对象进入奇妙的精神王国。
“审美体验”,可以从多维层面去理解,事实上,体验与时间性、精神性、存在性、人文性密切相关。这些特性,揭示了审美体验活动的多重关系:“时间性”勾画出体验的历史性过程,“精神性”显示出体验的内在丰富性,“存在性”则将体验与生活的澄明性予以正视,“人文性”则表明文明的内在自由本质。
先说审美体验的时间维度的重要性。时间维度,通常是理解体验世界的有效途径。在过去时间中,作为本原的历史积淀,它储存着人的全部情感图像;随着这些复杂情感图像的浮现,审美主体重新构建历史的情景,并对情景中的自我和他人做出情感价值判断。“过去时”,意味着历史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复杂性呈现,尤其是童年经验具有特殊的体验意义,因而,这种体验本身,实质上是对遗忘了的存在之重新唤醒,它使我们在这种分析中重新学会评价历史,领悟历史的悲喜剧和生命的秘密。从前,人们对审美体验的分析,常选择一维分析,即只从历史时间的维度去分析审美心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背景中展开体验的内在视域。
现在看来,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因为体验是由对象进入精神世界之中,由主体性在场与不在场的记忆转化,达成对本真生活情景的“回忆和想象”。审美体验是具有多维性的,它使人的体验内容变得丰富复杂而且深刻新异,这种对历史的重新唤醒,与审美者的现实经验相关,胡塞尔指出:“时间性一词所表示的一般体验的这个本质特性,不仅指普遍属于每个单一体验的东西,而且也是把体验与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必然形式。每一现实的体验都必然是持续的体验。”这就是说,它必然有一个全面的,被无限充实的时间边缘域,或者说,时间性属于一个无限的体验流。“但是,体验流不可能有开始和结束。每一作为时间性存在的体验,都是自我的体验。”这种对时间与体验关系的理解,无疑是生动而深刻的,审美者的现实经验作为意向作用力,它引导审美主体与意向对象建立起精神联系,使人对存在有着本源的发现,面对现象,并能穿透现象。
更为重要的是,审美体验,使审美者对现行价值观念、现行价值原则和现行审美价值取向,保持高度的警惕。这种警惕,源于深思和怀疑,于是,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对未来有了某种预见。这种时间维度的体验,置身于人类历史链条的一环中,不会因为现实而忘记过去,也不会因为现实而对未来绝望。在历史的谛视中,审美主体对人类的精神行程有了合乎理性的认识。在矛盾冲突与平息冲突之间,情感冲突总是主要的,它始终指向人类的精神危机,人类又总是在这种精神危机中获得生机。审美体验的时间维度,建构了审美主体的精神历史和心灵历史空间结构;审美体验的精神维度,则是其思想丰富性的本质构成,它让人认识到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审美体验与自然体验、审美体验与文化体验之间的内在沟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