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姜宸英之名,是在做博士论文《梅里词派研究》的时候,知道他与朱彝尊、严绳孙齐名,康熙皇帝都知道他是“江南三布衣”之一,甚至连其试卷上的笔迹都熟知了。尽管其诗词上的名声不及朱彝尊,但于我还是有特殊的意义,康熙时的慈城还属于慈溪,我当时就把他当作吾乡的先贤了,而且对于这位吾乡先贤的人品和气节还非常佩服。因为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作的缘故,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研究宁波的地域作家,肯定会首选姜宸英。而机会也出乎意料地很快就来了,当我2009年12月拿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梅里词派研究》样书时,那年的宁波文化工程项目也正好启动,而在“宁波历史名人研究”里就有姜宸英的名字,于是毫不犹豫就报了《姜宸英研究》,并于2010年1月顺利通过立项。当初的课题设计,是想全面地研究姜氏的文学、史学和书画上的成就,还有其屡试不第的特殊经历和心路历程,而《姜宸英年谱》只是整个研究的一个章节。依照我研究文学的习惯,总是先搜集相关作家的所有材料,熟读其诗文集,从中找出其交游的线索,并考证其生平活动的大致情况,而且习惯按照时间的先后,随时摘下相关的材料。因此,到2010年暑假,就已经有了年谱的雏形,而课题的截止日期是2010年底,于是就想索性做成一个20万字的年谱吧。接着又花了半年的时间修改、补充,于是就有了这本“急就章”式的《姜宸英年谱》。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方志,一方之史也;族谱、家谱,一族一家之史也;年谱,一人之史也。三者皆为国史取材之资。而年谱之效用,时极宏大。盖历史之大部分,实以少数人之心力创造而成。而社会既产一伟大的天才,其言论行事,恒足以供千百年后辈之感发兴奋。然非严密之传记以写其心影,则感兴之力亦不大。此名人年谱之所以可贵也。”如果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我把这本年谱拿出来跟大家见面,心中不免有些惶恐不安。本人的能力和学识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是作了一些资料的爬梳、排比和考订的工作,不知能否勾勒出这位江南大布衣的些许心影?做年谱本来是个细致活,花个三五年都不为过。但是,时间上不允许我去细细打磨这部小书,也就只好硬着头皮交差了。希望能对研究姜宸英的读者朋友有所帮助,能提供一些有益的研究线索,权作引玉之砖吧。希望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当此书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各位领导,尤其是科研管理处的王仕龙老师,《姜宸英年谱》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经费支持。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热心相助。浙江大学龚缨晏教授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建设性的意见;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非常细致地审阅了书稿,对本年谱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和资料;浙江大学季翔翔教授最后审读了书稿,帮助我拾遗补缺,减少了疏漏,借本书出版的机会,谨对三位的高情雅谊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校图书馆的浦延秋老师,浙江图书馆孤山古籍部的沈雅君女士、沙文婷女士、董继红女士和谢雷女士,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的张群女士、苏立峰先生和徐雪凡女士,在我查找资料、借阅图书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研究生李慧帮助查找了部分资料,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吴伟伟女士和何瑜女士也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