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里,刘季成沛公;
遇高士,英主得良才
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陈胜和英雄们的英灵犹在,浩气长存。英灵们掀起的历史风暴正在华夏大地上酝酿、纠结,愈旋愈烈,这场历史风暴撼动了华夏九州。
这股反秦浪潮也涌到了刘季的家乡——徐州泗水郡沛县。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天气看看已到九月。
天空中,乌云席卷,微山湖上,涛走云飞,苏北大地,一片飒飒西风,疏疏黄叶不胫而走,在空中漫卷。
在一片惊惶之中,沛县人奔走相告,人情汹汹,动荡不已。街上人群涌动,三五成群,流言蜚起。
人们奔走相告,说是离沛县不远的蕲县,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天下一呼百应,攻城掠地,势不可挡。眼下,义军正向沛县蜂拥而来,整个沛县就像是暴风雨中的一只孤舟,飘摇不定,动荡而颠簸。
沛县周围的许多郡县,遭受的历史风暴似乎更猛烈一些,这场风暴将那大秦的残余势力摧古拉朽,荡涤洗涮,叫它脆弱难支。
这些郡县的老百姓,不堪暴秦之苦,现在有了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替天行道,扫除暴秦,他们欢欣鼓舞,人心大振。人们纷纷弃犁丢耙,持刀仗戟,先后响应陈胜、吴广“张楚”的号召,组织义军,杀掉本地的秦吏,起来呼应义军。
邻近郡县的这些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的传到了沛县,整个沛县骚动起来。
沛县县令非常惊慌,他知道,沛县的老百姓一定会仿效邻近郡县的做法,杀进县衙,来取他的老命的,昔日的子民要杀他来泄愤,要杀他这把老骨头来向暴秦宣战,这是一定的!
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沛县县令思虑良久,他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响应,主动地加入到反秦的浪潮中去,与百姓站在一边,获得百姓的谅解与支持,日后再伺机行事,另谋发展才是上策。
主意已定,沛令就差人请来县里的主吏掾萧何、狱掾曹参等心腹之人商议。沛令向诸人说出了自己的如意算盘,要诸人商议择机举事之宜。
萧何、曹参诸人,都是沛县人,土生土长的、人情熟稔。尤其是萧何,老谋深算,精通吏道,无论何事,皆可运筹帷幄。不仅百姓服他,有事请他拿主意,就是沛县县令也高看萧何,无论大事小事,都先请他定夺定夺。
今天的事,事关重大,县令认为只有与这些人商议,或许有一线生机。
这萧何、曹参一到,县令也顾不得寒暄,就直入主题,他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之后,见二人没有什么反应,县令急了,问二人道:“诸君,今天下之势大乱,天下黔首离心离德,那陈胜、吴广的义军深得人心,天下纷纷响应。诸君认为在如今之乱世,我等该如何行事?”
萧、曹二人默然许久,见那沛令巴望着自己,便坦然直言:“相公,君为秦吏,降盗者,罪莫大焉! 相公须要慎重。依我等看来,相公举事,恐怕不成!相公因有往日为吏行径,相公举事,恐人心不服,反致激变。不如召集逋人有威服者立事,才可威服众人,城池可安。”
县令思虑良久,认为可行。
萧何又推荐说:“那泗水亭长刘季,颇具豪气,足为公辅,现在啸聚在山林,相公若是特赦其罪,将其召回县中起事,必能成其大事。”
县令答应了,即与二人商议此事,确定派谁去召回刘季方好。
曹参道:“现在在沛县城中,唯有樊哙最为合适去召回刘季。原因嘛,其一,樊哙乃刘季至交兄弟;其二,两家又是亲戚。命樊哙入芒砀山召之,最妙不可。”
县令听了,也认为合适。
县令立即着人召来樊哙,命令樊哙带上县令和萧何诸人的书信手札,前往芒砀山中,召回刘季等人回沛县同举大事。
那沛县县令送走了萧何、曹参二人,正待回后衙,只见那屏风后面转出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来,乃是县令之妻也。
那妇人道:“相公,你好糊涂啊!想那刘季乃江湖粗鄙之人,有何信义可言?况那萧何、曹参诸人与刘季乃一丘之貉,如此引狼入室,岂不是害了相公!”
沛县令猛然醒悟,大惊道:“然哉!夫人所言极是,若不是夫人点醒,后患无穷!”
县令于是急忙召来县丞,令其守住四方城门,拒绝刘季之流入内。同时,还下令,叫县丞吏卒马上捉拿萧何、曹参二人。
且说那樊哙受县令之托后,日夜兼程,赶到那芒砀山中,好不容易寻着了刘季及一干亡命之人。
樊哙将那沛县县令之意如此这般一说,刘季大喜,又读了那些书信手札,乃确信沛令是真心诚意召回自己,有萧何的书信,萧何大哥的书信那还有假?
刘季感到自己那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他立即命令部下收拾行装,烧毁山寨,随那樊哙下山不提。
且说那沛县城中,萧何、曹参二人急切地等待着刘季诸人的归来,他们深怕县令久则生变。
越是怕鬼越有鬼!就在二人正焦躁之时,突然有一小卒闯入,乃是好友周勃。
周勃一进门,来不及寒暄,就急切地对二人说:“大事不好了,你二人快快出城逃命去吧!县令大人正命令我等捉拿你萧大哥和曹大哥呢,是什么缘故我也不知。我已经派了几个弟兄,在南城墙下助你二人逃出城去,你二人赶快出城,寻刘季大哥去吧!”
这正是萧何和曹参担心的事情,二人正担心时,这事情就来了。
这沛县县令由于听信了那妇人之言,唯恐刘季诸人归来对自己不利,于是命令士卒守住城门,同时搜索萧、曹二人,想要诛杀之,以绝内应。
萧何、曹参二人顿足道:“事已至此,已顾不得家小了!”于是,萧何和曹参在周勃等人的协助下,用藤筐越城而出,飞一般地迎刘季去了。
这时,刘季他们这一帮人正兴冲冲地望沛县而来,半道上,突然见到萧何、曹参二人的惊慌而来的模样,刘季心中一惊,料之有变,就惊问:“君等如此狼狈,却是为何?”
萧何、曹参二人逢着了刘季,方才定下心来,言道:“我等奉沛县令之意召公回县谋举大义,自是高兴。岂料那沛县令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疑公等回来于他不利。现已下令闭守城池,他欲诛杀我二人,亏得周勃助我二人逃出城来,才脱得厄运。但家眷诸人性命,尚不得而知,只得另图良策了。”
刘季本来是怀着一腔热血要做成大事的,现在见到了萧何、曹参二人,胆气更壮了。他并不因为沛令的反悔就将所谋的大事半途而废。今事已至此,当再图之,他当即对二人说:“我刘季承蒙二公恩重,多次照拂,正思无缘报答。今二公有难,兄弟定当竭力相助。我今已有部众百十人,且随二公去城下,察看情势,相机而动,再作计较。”
萧何、曹参二人闻得刘季之言,乃宽心了许多,觉得大事有望。
刘季及众人同至沛县城下,只见那城门紧闭,无从出入。从城外就可以听到城中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三人急寻良策。萧何道:“城中百姓不从县令者众矣,莫若投之以书信,让城中人伺机策应,或可图之。”
刘季道:“此是上策,请急修书。”
萧何道:“修书不难,只是城门紧闭,书笺无从投入。”
刘季道:“只等书成,我自有办法投入。”
萧何急忙草就一书。
刘季接过看时,只见书上漂亮的小篆凤翔鹤舞地写道:“天下苦秦久矣。今沛县父老,虽为沛县守城,然诸侯并起,必然屠沛。今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可全,父子俱安。否则,父子俱屠无益也。”
刘季看罢,不由得赞叹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极了。”
刘季当即命令部下将书信抄之数份,用弓弩射入城中,并对着那城墙上的戍卒呼喊道:“尔等速看我书,勿自寻绝路,快寻保命保城之策!”
那些守卒展读书信后,人心惶惶,守卒之中的豪壮者蠢蠢欲动,欲击杀县令而投刘季。
且说那周勃,自从帮助萧和、曹参二人逃出城后,时刻巡察着城内外的动静,伺机策应。今从戍卒手中得到书信,只见文字简短,却精辟地分析了沛县当前的处境。周勃赞道:“大哥真乃帅才,关键时刻善于把握时机,争取民心,鼓动众人,佩服!”
于是,他马上将书信交与城中的父老们阅读,鼓动士卒们杀掉县令而迎刘季。
众人果然心动,周勃当即率人冲进县衙,那县令和娘子躲在案几下,哆哆嗦嗦的,众人将二人拖出来,看时,已是尿了一地。只见刀光闪处,訇然两声,两颗人头已然落地。接着打开城门,迎接刘季一行人入城。
众人迎进来了刘季,一起跪下,一起敬请刘季做首领,率众举事。
刘季慨然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今若置师不善,则会一败涂地,悔不可追也!我非感自爱,深恐德薄能鲜,未可保全父老子弟。还请诸公另择贤能,方足可图谋大事!”
那萧何乃是这乱世的智者,多年寻求英主是他的夙愿,他早就认定,天下举大事者,非刘季莫属。萧何现在见刘季推辞,急了。他急忙对众人高声喊道:“我等与刘兄相交多年,深知他豁达大度,待人宽厚,处事果断,能听雅言,知人善任,匿有大才,非我辈所能比。想我等众人,虽胸有文墨,却不通武事,不足以成大事。我等愿共荐刘兄,率众举事,匡扶正义,拯救黎民百姓,共创千秋大业!” 曹参、任敖等人也极力推举刘季做众人的首领。
刘季还要推辞,众父老同声说:“我等素闻刘季奇异,必当大贵,且我等占卜,以刘兄为大吉,望勿固辞!”
刘季推辞不过,被众人拥立为沛公(县令)。
刘季于是就在县衙中设坛祭祀,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因此树起赤色大旗,誓师诛秦。
誓师完毕,刘季就命令萧何、曹参、任敖、樊哙、卢绾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
见沛公招兵买马,沛中子弟蜂拥而投之麾下,沛公刘季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两三千人了。这时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九月,刘季已经四十八岁了。
刘季作了沛公后,立即召开会议,商议大计。众人一致推举刘季作为义军的首领,招募沛中子弟,反秦自立。
刘季即任命萧何为县丞,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帮助料理军、政大事,命萧何、曹参、卢绾、任敖、周勃等人分头招募精英弟子,组织反秦义军。
刘季又命令周勃掌管原沛县的士卒,严加操练,整顿待命。
萧何见刘季答应了作沛公,并誓师举事,如愿以偿,心中十分欢喜。于是就与刘季合议,打开了沛县的仓癝、府库,拿出帑资,出沛县去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准备起事。
萧何日夜操劳,不辞劳苦,他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动员父老乡亲们出壮出丁,共谋反秦大业。
萧何本就是个心善的人,虽为公人,去极愿意关心乡人疾苦。他曾经资助过一位老妪。这老妪只有一个儿子,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服役在边疆。老妪思念儿子心切,日夜盼夜夜盼,以致忧思成疾,卧病在床,儿媳妇急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婆媳俩家中贫困,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又无钱治病,这婆媳俩就抱头痛哭,欲同赴黄泉,一了百了算了。
当这婆媳俩相扶着来到一条河边,正欲投河时,恰好萧何办差路过,急忙救下了二人,并将二人护送回家,还慷慨解囊为老妪医病,又想方设法调回了老妪的儿子,使一家人团聚了。因此,这婆媳俩对萧何那是感激不尽,素怀报恩之心在怀,。
现在,这一家人听说萧何正在征兵,扩充队伍,欲举义旗诛伐暴秦,老妪立马就亲自送儿子到了沛县县衙,要将儿子交给萧何。
萧何知道老人家里的情况,就对老人说:“不能呀!老人家,你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您又年老多病,需要人照料,您家的孩子就免了吧。”
老妪上前一把拉住萧何的手,恳切地说:“萧大人呀,老身受大人恩德,无以为报,今天,老身亲自送子当兵,是老身的一点心意。如今兵荒马乱的,哪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呀!我将孩儿交给萧大人,老身才放心呢!”
县城的东门外,有一个老妇人,守寡几十年。老人家中虽然有五个儿子,但是,老人家里贫困,没有能力娶媳妇。尤其是老大,已经三十好几了,仍然没有人家肯将女儿嫁给他。
萧何心善,见不得困苦,见老人家有难,就叮嘱熟人,多方托付,多方张罗,不遗余力,为老人家的儿子保媒。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户人家,见是县吏萧何保媒,想象觉得萧大人保媒的人,一定是不错的人,便将女儿嫁给了老妇的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