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在江州书院读书的学子都知道在六尺巷里藏着一家赵家书肆,之所以用藏字是因为数十年来书肆老板从来没想过扩展店铺,门脸儿实在太小,几代人就这么守着一间铺子自得其乐,如果没有熟人领着很难找到。
也许有人要说了,找不到就去别处喽,当然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的想法,但是没多久还是要回来继续寻觅赵家书肆。
原因很简单,这家书肆藏书丰富,最关键的是可买可租,实在囊中羞涩的话也可以以书易书甚至当书。满足了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学子的绝大部分需求。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肆老板实在是个随性之人,开店时间太过随意,有时候天光未亮就开门营业,有时候日落西山也不见人影。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这代店主的女儿小赵老板赵峨眉赵姑娘接掌家业才得以稍稍缓解。至于为什么用“稍稍”二字,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之后自会了解。
晨曦微露,芙蓉镇渐渐从睡梦中醒来,六尺巷里的各家铺子陆陆续续的摘下了门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与别家风风火火的早晨不同,书肆老板赵姑娘的节奏总是要慢上半拍,这大概也是源于她祖传的散漫性格,算起来从她太爷爷辈开始便是这般,祖祖辈辈都是兴之所至,随遇而安。
这不,看到巷口卖豆花的孙爷爷老两口正支摊子赵姑娘放下手里刚卸了半边的门脸,就不疾不徐的走了过去。
搭了把手帮老爷子将擦得乌黑发亮的长条木凳摆放整齐,笑眯眯的问了声好,捧着老太太递过来的一碗新鲜的豆花儿捡个清静的角落坐了下来。
这样的早晨对于赵姑娘来说便算是正式开始了。老爷子的祖上据说是出过御前供奉,他家的豆花可是得过皇帝老爷金口称赞的。
是不是确有其事赵姑娘倒并不知晓,只是每每有食客提及,孙爷爷的腰板儿总是会挺上一挺,喊着“豆花儿一碗,请好儿”的嗓门儿也总是要比往常亮上三分。
对不对皇帝老爷口味对赵姑娘来说是真的没半分所谓,但看着眼前乳白的豆花上淋了美味的浇头,确确实实会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如果非要挑出些不足之处大概就是自家来的太早,这碗豆花少了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嫩绿的香菜,赵姑娘抬头看了看忙的团团转的孙奶奶,话到了嘴边却还是没有说出来。
算了,一次不吃也没什么,就当换换口味,想来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
修长的手指轻巧的握着白瓷汤勺的一端,勺中凝脂般的豆花泛着透亮的光泽,薄纱般的豆香萦绕鼻尖,看起来实在是赏心悦目……
“阿姐,阿姐~”好吧,就差一点点,赵姑娘轻叹一声,转头看向来人,疾步走来的少年人笑语盈盈,青涩的眉宇间有掩不住的蓬勃朝气。
“山月,你都是个大人了,要稳重一点”,赵姑娘一边轻声埋怨一边随手抚平少年肩头微微翘起的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