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这次不参与那些起哄的事,什么不平都没说,只待皇帝问询时说谨遵圣旨。这样也让董鄂家和叶赫那拉部在后续的大清洗中是损失最少的,也是最小的,当然董鄂府鄂硕这一支是没有损伤的。还小小的进了一步,只现在还看不出来。
为了提现满汉一家,顺治帝直接从位分称呼上就体现出来了,在明朝后宫等级是:皇后『统领后宫』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位『正三品』美人'九位『正四品』才人'九位『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位『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位『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位『正八品』后宫等级: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常在.答应.佳丽.秀女....也是为了体现更改,还有大清朝和明朝的不同,顺治帝做出了改变,当然太后是不同意的,按照太后的想法就是按照以前太宗皇太极时期的来。两母子都不想后退那一步,后来苏沫儿在太后就寝时进言,让礼部参与,还可以暗中安排礼部的人更改成自己的想法。孝庄太后果真安排了礼部安她的想法来,当然换了汉人的称呼,还在自己的慈宁宫也安排了品级,主要是想着住在慈宁宫后殿的那些个蒙古秀女,这样也可以笼络蒙古各族,顺治帝看到礼部呈上的折子上写的是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顺治帝看后很生气,觉得礼部的官员串通各大家族,还有蒙古各部,并且也有蒙蔽他之意,更知道这是他的皇额娘是参与的,为什么顺治帝是知道的,当然是乌沫安排暗棋透露出来的。所以在顺治帝的改动后变成了现在的圣旨: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就是官女子,俗称通房)。就这样清朝的后宫等级一次到位了,顺治帝以后的皇帝都沿用,并不用更改。
乌沫知道顺治帝要改后宫等级的时候就有意引导,通过书籍,史稿,最大胆的是动用了暗桩,乾清宫的暗桩,念夏培养出来的。很小心的,只让暗桩在顺治帝的贴身太监吴良辅的徒弟知道。再让给顺治帝拿史稿的拿些前几朝的,唐朝,宋朝的放在上面。就这样慢慢潜移默化,让顺治帝有了这个旨意,并且在除夕夜宴上当众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