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成龙
有一个瓶子,乌鸦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双双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用了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子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没有看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名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你真聪明。老师的笑容灿烂了,掏出一朵小红花,亲切地说,奖你一朵小红花。男生喜滋滋地坐下,挺自豪的。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张老师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
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眼睛看着老师,也许是紧张吧,说话也不伶俐了。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学生也太幼稚了。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
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坐下,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在看着赵老师。一位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上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响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着一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