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约前46—前377)是古希腊著名的医学家,欧洲医学的奠基人,史称“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爱琴海上的科斯岛。父母均是医生,从小他受到家庭的熏陶,也爱上了这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他自幼便随父母四处行医。父母亲去世后,青年的希波克拉底便在中亚各地行医,到过希腊、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和北非等许多地方。他医术精湛,又热心对待病人,把许多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因此获得了“科斯岛上的神医”(哲学家柏拉图语)及“伟大的医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语)的崇高声誉。
希波克拉底不但热心于治病救人,他还醉心于医学的科学研究。他在巡回行医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各个地区的民间医学,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他曾经在科斯岛的医学校里任教,培养出许多弟子。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女婿都从事治病救人的医生职业。他在任教期间,把多年行医的经验和民间医学的资料加以归纳和整理,写出了一部医学巨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这部巨著共分70卷,其中有60卷流传至今。这部著作涉及解剖学、病理学、妇科学、儿科学、诊断学、外科手术、饮食与药物治疗、疾病的预后和医学道德等医学上的许多领域。其中重要的分卷有《论风、水和地方》、《瘟疫》、《骨折》、《头颅创伤》、《急症饮食》、《关节复位》、《预后》、《箴言》等各卷。希波克拉底在这些作品中,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科学思想,总结了诊治中的技术和实践。
在古代欧洲,医学还未诞生,宗教迷信和巫术在人们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人们认为得病是“神的谴责”,尤其是对癫痫病,更认为它是“神病”。人们在得病时,就到庙宇里求神保佑,靠教士的符咒来祛病救人。病人常常被骗去大量钱物,却治不好病,有许多人还因延误了时间而死去。希波克拉底对于这种陈腐的“神赐疾病”的观念不屑一顾,并提出挑战,称其为“魔法师、江湖术士和骗子手之流”的行径。他指出:“这种疾病(指癫痫)一点也不比其他疾病神秘,而是与其他疾病一样,具有同样的性质和相似的病因。”他批评了“神赐疾病”的谬论,努力探索人的机体特征和疾病原因。他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复杂的人类机体由血流、粘液、黄疸和黑疸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它们都是腺的分泌物。由于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不同,因此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等。虽然这种解释并不正确,但是他提出的这些气质类型及其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他还指出疾病的起因是这四种液体的不平衡所致,体液的不平衡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希波克拉底又详细论证了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质、水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自然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点现代医学界也持相似的看法。他还记录了许多疾病的症状,研究了这些病发病的原因,许多见解十分精辟。如他认为尿结石是因为饮水不洁,这导致了尿中的物质部分凝结。这些凝结物的增大和变硬,会引起剧痛,进而堵塞了尿道,导致尿闭。这种解释与现代医学对尿结石的解释十分相近。
希波克拉底不但提出了病因,而且对于病的治疗,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应把病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疾病。他特别重视“自然疗法”,认为治疗过程中,首先注意病人的体质、生活方式、性格等因素,不要轻易用药,应尽量使身体自行恢复健康。他说过这样的名言:“寄希望于自然。”“相信自然的康复力。”他十分重视病人的饮食,认为良好的饮食会有充分的营养来促使病人的身体康复。他批评了一些庸医把病人挨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做法,认为这是十分愚蠢和荒唐的。因为身体只有摄取足够的营养才能战胜疾病。在必要时才用药物治疗。在治疗中,医生、病人、护理人员和环境要密切配合。
他还第一次在医学上提出了“预后”这个概念,认为医生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根据病症预告其发展的趋势、造成的后果及如何康复的措施,这就把治疗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而以往医生只是就病治病,根本不考虑“预后”问题。
希波克拉底在外科学领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弟子们冲破了教会的禁令,秘密对人体进行了解剖,从而获得了对人体结构的许多感性认识,为外科学奠定了基础。他在著作中详细描述了头骨的损伤和裂缝等病例以及如何进行手术治疗,书中把手术的每个细节和具体步骤都作了十分细致和准确的描述。还记载了各种骨折病例及治疗方法以及对脱臼复位的方法。
希波克拉底还专门在《箴言》这部书中,记录了许多有关人生和医学方面的格言警句,如“暴食伤身”、“寄希望于自然”、“人生短促,技艺长青”、“沉疴需猛药”、“无知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心的饮食更有益”、“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一直在人民中流传,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希波克拉底不但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而且具有高尚品德。传说他关心病人的疾苦,医德高尚。前431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人口大批死亡,全城人几乎死光了,活着的人也纷纷逃往他乡。这时希波克拉底正为马其顿国王担任御医,待遇优厚。但他得知雅典发生了瘟疫后,立即辞去了御医职务,赶回雅典组织抢救病人。他从铁匠不得病联想到火可以防疫,便在全城各地点起火堆,最后扑灭了这场罕见的瘟疫。
希波克拉底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他不但自己有高尚的医德,还全面提出了医务道德问题,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他的学生毕业时,都要作为誓词来宣誓,后人又称作“希波克拉底誓词”。其内容是:
“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我要恪守誓约,矢志不渝。对授业之师,敬若父母,倘若需要,我要与他分享钱财,赡养其身。对其子嗣,视若手足,如愿学医,我要热情教导,不图报酬。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宣誓立约的门生,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恪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不把毒药给任何人。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医,进入别人的家,只是为了看病,不为所欲为,不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我看到或听到的不应外传的私生活,不管与我的医务是否有关,我决不泄露,严守秘密。”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一直被作为医科的基本教材而广泛流传,到近代医学产生后才取代了它。但是它的许多内容和方法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此,欧洲人称他为“医学之父”。同时,世界人民也无限缅怀这位伟大的医学家。1948年,世界医协代表大会通过了《日内瓦宣言》,就是以“希波克拉底誓词”为蓝本的。1949年,世界医协大会又通过决议,把它作为国际医务道德规则。今天,西方医生在正式开业时,通常要以“希波克拉底誓词”来宣誓。希波克拉底已成为医生的楷模,成为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