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是古希腊学识最渊博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对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繁荣时期蓬勃发展的科学文化作了全面的总结,是古希腊科学文化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中,有和《圣经》同等的权威。他对欧洲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了。”
亚里士多德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尼各马科斯是马其顿王阿朋塔的御医。母亲菲斯蒂丝是优卑亚岛人,她在卡尔基斯的房舍,成了自己儿子的最后庇护所。亚里士多德早年丧父,由姐姐阿里木奈丝苔和姐夫普洛克赛诺斯为监护人。他们两人对孤苦伶仃的弟弟的教育十分关心,及时把他带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雅典,进入了柏拉图所开办的哲学学校。除了姐姐,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早年而逝。对于不幸的幼弟,亚里士多德一直无限爱怜。在自己的遗嘱里还叮咛嘱咐毋忘为过世早而无子女的幼弟树立胸像,以示纪念。前367年,渴求知识的亚里士多德年仅17岁就来到了雅典,当时的雅典在文化结构上是全希腊的中心。这里有伊苏格拉底所创办的修辞学校和柏拉图所创办的哲学学校这两所著名的学校,两所学校彼此竞争,相互诋毁,但都是为了全希腊各个城邦培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人才这一共同目标。伊苏格拉底偏重实用,柏拉图则注重理论素养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进了柏拉图的哲学学校。经过10年的数学基本训练,学员们已习惯于从永恒存在的角度观察问题,他们的心灵已进入了哲学境界,迈入了更高层次——辩证法的学习,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思辨的训练。在学校里,亚里士多德受到了师长们的重视,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因为他学业精湛,超群拔萃,被柏拉图誉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不满意自己老师的理论,他说:“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由于未成为柏拉图学园的继承人,离开了雅典。
他来到了北部密细亚地区的阿塔尔尼亚城,客居在该城的僭主宫中,这个僭主就是他在柏拉图学校时的同窗好友赫尔米亚。赫尔米亚曾在阿加德米学习,对柏拉图的理想“哲学家为王”或“王者为哲学家”颇为向往。当他自己果然专制一方的时候,他从阿加德米请来了4位哲学家,其中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这4位哲学家似乎并未过问政事,只是在一起讨论哲学。赫尔米亚把自己的侄女比提亚嫁给亚里士多德,生下一个女儿也取名为比提亚。亚里士多德的妻子早年去世,他后来和一个斯它吉拉女子同居,生了一子取了和祖父一样的名字,叫尼各马科斯。为了报答姐姐和姐夫的教养之恩,他还收养了自己的外甥尼加诺尔为子,在遗嘱中要求他尽快与女儿比提亚成婚。
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开始批判柏拉图哲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3年后,波斯大军的铁蹄踏破了这种宁静的生活。阿塔尔尼亚被波斯人征服,赫尔米亚也被波斯国王阿塔尔泽士谋害,亚里士多德只好举家避居米底勒尼。他深感赫尔米亚的知遇之恩,为他立碑铭文,以志纪念。在米底勒尼他结识了此后25年共同合作、形影不离、又是他学院继承人的泰奥弗拉斯特。两人随从漫游,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据说,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中,70%出于泰奥弗拉斯特之手,可见两人的合作是何等亲密了。
前343年,马其顿国王的儿子亚历山大已年届十三,到了受教育的年龄,菲力普二世物色到了亚里士多德,请他来做未来帝国建立者的导师,他应命由泰奥弗拉斯特在家人陪同来到珀拉。亚里士多德当时还是一个青年学者,得此殊荣,实属不易。前335年10月,年仅21岁的青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即位不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底比斯城平叛。在亚里士多德多方奔走下,希腊文化没有遭到践踏而得以保存。在马其顿完全控制了局势之后,已经是年届五十的亚里士多德和泰奥弗拉斯特重回雅典。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吕克昂建立讲坛。这一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一生真正的高峰期。亚历山大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数量可观的奴隶为亚里士多德服务。据记载,每得珍禽异兽,奇葩异草,亚历山大就派人收集送给老师进行研究。亚里士多德经漫游时期加深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在手头已积累了一批数量相当大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固定模式,而走上独立探索的道路,树立了“逍遥学派”的学风。此时亚里士多德虽年届半百,但是作为教师,作为思想家依然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正是一个黄金的丰收季节。亚里士多德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投身工作,他在吕克昂,上午带领高年级的生徒一边漫步,一边探讨那些专门性的问题,下午在运动场的回廊上,向广大的低年级学员,包括一部分旁听者讲授基础科目。此外他还编写了大量的讲义或教学提纲。
亚里十多德学识渊博,著述繁多,其著作一说四百部,一说上千部,但现仅存四十七部。现存的这些著作是经后人考证、校勘、编纂整理的,其中以讹传讹、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但多数材料可信,可作为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基本依据。在西方学术界,自古以来对他的学术著作有一传统分类法:一类是为一般大众所写的对话形式的通俗读物;另一类是在学园为学生写的比较深奥的讲稿与笔记。前一类多已失传,后一类即今日存留的作品。根据多数研究者的意见,一般把亚里士多德现存的著作分为五大部分:(一)自然科学,主要有《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志》、《论灵魂》;(二)哲学,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等;(三)政治伦理学,主要有《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四)美学,主要有《诗学》、《修饰学》等;(五)逻辑学,主要有《工具论》等。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所提倡的哲学尊重事实,尊重经验,他们积累尽可能完整的材料,总结了不同方面的经验,使他的哲学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宝库。亚里士多德哲学又是以积叠式的方法搜集了多层次、多角度、重复以至相互矛盾的概念所组成的思想总汇,所以它经常“陷于幼稚的混乱,可怜无助的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讲,“逍遥学派”的哲学并非体系的哲学。
前323年7月,亚历山大突然病死于巴比伦,年仅33岁。雅典爆发了反抗马其顿暴政的风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亚里士多德由于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并与马其顿总督安底巴特洛过从甚密,受到株连,被指控犯了“不敬神明”之罪。他不得不把学园交给弟子泰奥弗拉斯特主持,逃离雅典,独自一人隐居在母亲遗留下的老屋里,完全退回到自身之内。次年,即前322年秋季,亚里士多德病死,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博大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学说被宗教神学所利用,在中世纪甚至被发展成了经院哲学的正统。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启发和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哲学家。由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早期思想成果的总结性贡献,人们一直将他公认为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