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
贞德(1412—1431),又译冉·达克,是英法百年战争晚期法国的著名女民族英雄。
1412年1月6日,贞德出生在今法国孚日省境内的东雷米村,父母亲笃信天主教,是纯朴的农民,全家靠务农而艰难度日。
贞德的童年正是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祸乱中度过的,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不仅无能,而且还是一个间歇性的神经病患者,使各路封建贵族难于听命,于是各自为政,你争我夺,尤以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为核心的两派封建主,为争夺地盘,不惜挑起内战。英王亨利五世趁法国内乱之际,于1415年8月,率军6万,大举入侵法国。勃艮第派封建贵族即投靠入侵者,处处表示出对英王的“友好”诚意。奥尔良派封建主面对英军的入侵和勃艮第的叛卖,无力抵抗,致使英军长驱直入。10月,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惨败,随后英军占领法国北部广大地区。
1420年,在英国入侵者的威胁下,英法双方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规定法国王太子查理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为此,法国王后竟迫使疯癫的法王查理将女儿嫁给英王。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几乎同时去世,亨利五世所生才10个月的婴儿即被立为英法两国的国王,称亨利六世。法王太子查理被正式废黜,退居法国南方。《特鲁瓦和约》实际上把法国割裂为3块,分别由亨利六世、勃艮第公爵、王太子查理各据一方。
1428年10月,英国入侵者在勃艮第派的配合下,向南方扩展,并集中军力围攻通向南方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城。很快将奥尔良城包围。奥尔良是通向南方的门户,也是奥尔良派的重要根据地,是保卫法兰西、抗击入侵者的堡垒。奥尔良军民,为保卫自己的城堡,正在浴血奋战。南方各路封建贵族及广大农民、市民和下级教士,正在自发组织起来声援奥尔良,他们运用游击战等各种方式与英军进行战斗,但派往解救奥尔良的部队却不断失利,损失惨重,形势万分危急。法国广大民众把希望寄托在王太子身上,渴望他能成为法国国王,统率民众,收复失地,赶走侵略者。可是,王太子却疑虑重重,束手无策,毫无信心。在此危急关头,一位农家姑娘挺身而出,她就是贞德。
贞德的家乡曾多次遭受英军蹂躏和勃艮第贵族军的烧杀掳掠,她自幼亲眼目睹敌人欠下的累累血债;也听说过法国人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动人故事,这些在这位牧羊女的幼小心灵中播下了爱憎分明的种子。民众的悲伤和祖国的苦难,激起了贞德姑娘保家卫国的决心,她要把拯救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据说贞德在13岁时就在耳边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叫她去见王太子,由她担负起抗击英国入侵者、拯救法兰西的光荣使命。每当敌人猖獗、法国危急之时,上帝就在她身边呼喊,而且喊声越来越响,她似乎成了上帝派来拯救法国的使者。其实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她虔诚的宗教热情中产生的幻觉。贞德下定决心要去说服王太子。
1429年初,贞德还只有17岁,她就到邻近小城去见该城的领主并向领主请求:上帝要她尽快去见王太子,她是上帝派来拯救法兰西的。一时间,人们纷纷流传贞德是“圣女”下凡。远近乡亲无不信以为真,更为她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决定帮助她去完成救国的神圣使命。大家替她购买了盔甲、武器和战马,小城的领主还派人护送她去南方求见王太子。贞德历经种种困难,终于到达王太子所在地什农城。身陷困境的王太子查理接见了这位少女,贞德对太子说,她从上帝那里接受了支持太子的使命:“上帝支持您,您才是法兰西的真正继承人。”并说服太子给她一支军队,去解救被围的奥尔良城。绝望中的太子,一听她是上帝派来的,就欣然同意给她军队。
1429年4月22日,查理任命贞德为军队总指挥,随后组成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急赴奥尔良城。战士们沿途唱着赞美诗,雄赳赳地向奥尔良进发。一路上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呼和坚决支持,这就更坚定了贞德的爱国之志。
4月29日,贞德带领的军队进入奥尔良近郊时,已近黄昏,她立即派人进行周密的侦察,摸清敌情后,当晚趁着雷电闪闪、风雨交加之际发起进攻。贞德高举圣旗、跃马领先,指挥部队冲破敌军的层层包围圈,于晚上8时许进入城内,将武器、弹药和粮食送到奥尔良军民手中,城内军民手持火把夹道欢迎,5000军民从此得救。突围告捷,使奥尔良城内外的法国军民士气大振,斗志昂扬。但此时城外的敌人并未击退,贞德就写信给入侵的英军头目,劝英军迅速撤退,返回自己的国家,并警告英军:“神圣的法兰西领土不容你们侵占,……要是不离开法国,你们走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英军头目看完贞德的信后,发出阵阵冷笑,根本不把贞德放在眼里。几天过去了,贞德见英军毫无退兵之意,她义愤填膺,决心给敌人以狠狠打击。从5月4日起,贞德指挥部队向控制着全城的几个桥头堡发起冲杀,她骑着战马,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幸中箭受伤。贞德忍着剧痛拔出箭头,继续战斗。她一边向战士们高喊:“同胞们,前进,向前进!”一边带领大家齐心冲杀。经过几天苦战,大败英军,先后攻克了两个主要桥头堡,侵略者被迫退却。5月8日,奥尔良城周围的残敌被肃清,奥尔良城被解救。奥尔良之役成为法国转败为胜的关键一仗,为法国人民增添了胜利的信心,贞德也因此威望大震,人们称她为“奥尔良之女”。
奥尔良大捷后,贞德继续抗战。1429年6月27日,她率军北上,连克数城,收复大片失地。7月16日,光复兰斯。但此时的法国虽节节胜利,在名义上却仍然受英国人的统治,法国人还没有自己的国王,而国王是民族的代表。为此,贞德认为太子加冕事关重要且时机已经成熟,她就力劝王太子加冕为王,贞德对太子说:“我们的太子,不要再举行这么多、这么长的会议了,跟我来吧,到兰斯去接受您应该戴的王冠吧,不要再犹豫了。”7月17日,按照法国的传统,查理来到兰斯大教堂,在历代君王加冕的地方,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查理继承法国王统,称查理七世。在加冕典礼中,贞德手执旗标,站在国王一旁,显得庄重而威武。
太子加冕成功,使法国人有了新的君王,大大增强了法国军民抗战爱国的凝聚力。赶走英国人,光复法兰西,成为全民族的光荣义务。举国上下到处传颂着贞德的英名,寄给贞德的致敬信和决心书像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飞来,在贞德精神的鼓舞下,从农村到城镇,平民百姓掀起了抗英斗争的新高潮,贞德更是信心百倍地投入新的战斗。
但是,贞德的威望,却引起了贵族和大臣们的妒忌和恐慌,他们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动摇,利益被侵夺,于是就想方设法孤立她、暗算她,甚至出卖她和陷害她。
1430年春,兰斯西北面的军事重镇贡比涅告急,贞德率军救援,与英军及勃艮第派贵族军展开激战,初战失利。5月23日傍晚,贞德带领300精兵偷袭敌军,又不幸失败。贞德只得带领余部撤退,他们边战边退,在快回兰斯城内时,蓄谋陷害她的守城贵族却故意拉起吊桥,关闭城门,将贞德拒之城门外,她进退无路而被敌人包围,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勃艮第叛军所俘。勃艮第派贵族以1万金币的高价把贞德卖给英国入侵者。
英国侵略者视贞德为心腹大患,即将她关进铁笼,百般折磨她达半年之久,企图迫使贞德投降,贞德昂首挺胸,严词拒绝,表示:“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
1430年12月,英军将贞德押到鲁昂,交给由英国授意组成的异端裁判所审讯。贞德再次受到残酷折磨,在无休止的轮番审讯中,她坚贞不屈,始终忠于祖国,不吐背叛法兰西的一个字。但此时的国王却听信大臣而坐视不救。异端裁判所奉主子之命,以“女扮男装”、“妖术惑众”等莫须有罪名将贞德判为“女巫”,处以火刑。
1431年5月30日,贞德被绑在鲁昂广场的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贞德就义前怒斥英国侵略者“一定会受到惩罚”。在高呼“法兰西万岁”声中被大火吞没。贞德死后,其骨灰被抛撒在塞纳河中。贞德为了拯救祖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19岁。
贞德死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的爱国献身精神照亮了法国,唤醒了法国人民,更加燃旺了法国千万民众救亡图存的熊熊烈焰。他们踏着贞德的脚印,开展了更加广泛的抗英斗争,为收复失地而奋勇杀敌。1436年,即贞德就义后5年,巴黎光复。1453年10月,英军投降,英法双方签订和约,法兰西重新实现了统一,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贞德以其光辉的业绩在法国历史上树立起了第一面爱国主义旗帜,成为法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楷模。至今,在巴黎、鲁昂、东雷米村等许多地方,都耸立着贞德的雕像,贞德的故乡被命名为少女村。1920年,法国还规定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为全国贞德节,以纪念贞德的不朽功绩,弘扬贞德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