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钦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的若干意见》中4处提到“妈祖文化”:“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动妈祖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妈祖文化对“海西”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海西”东与宝岛台湾一水相隔,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居“海西”的主体地位,“海西”建设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个更加”福建的发展载体。这一区域定位着眼于海峡东岸台湾,着眼于福建与台湾联合构成的海峡经济区,着眼于祖国统一大业。福建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这片地灵人杰的土地,孕育了既具有地域性特征又具有世界性特征的妈祖文化,在全球有两亿多的信仰者和五千多座妈祖庙宇,堪称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代,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他们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从南宋开始,就有台湾民众渡过海峡来到莆田湄州岛朝拜妈祖并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信俗。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张克辉先生曾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海西”战略是福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为把这一战略构想变成现实,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界人士的力量,动员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广泛参与。妈祖,不仅仅是民间信仰的神祇,更成为海外赤子寻根怀祖、文化认同的具体象征。这种寻根认祖情怀,融合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实现祖国统一、共建强大祖国的情感基础。弘扬妈祖文化精神将激发海内外福建乡亲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激情,使他们更多的在“海西”中寻找商机、投资兴业,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形成回归投资热潮,成为“海西”新力量。因此,要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旅游业是福建“海西”的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妈祖旅游业发展步伐,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各种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湄洲岛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是“海西”科学产业结构之需,是拓展“海西”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统一祖国大业之所需。妈祖文化蕴涵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妈祖文化遗产必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极。要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特色文化,用好中央赋予“海西”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的独特对台优势和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争取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在莆田先行实施、率先推进,努力把莆田建设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使妈祖文化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崭新支撑点,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