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炳椿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影响的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两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和妈祖祖庙所在地。湄洲岛是妈祖信俗的核心区,其他地区为传播区。
妈祖信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的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的民间信仰习俗。妈祖,也称湄洲妈祖,原名林默娘,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她生前经常为渔民预测出海时的天气情况、义务采药治病、拯救遇险渔船,还曾点燃自家的房子,用火光当作航标引导迷航的商船脱离险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在28岁时因在海上救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岛上渔民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好姑娘,特地在岛上建庙并奉其为海神,希望世世代代学习妈祖精神多做好事,也希冀妈祖继续保佑百姓航海平安。1123年,因为保佑路允迪出使高丽,当时的朝廷首次将“顺济”庙额赐给妈祖庙。此后,妈祖因护佑南粮北调、郑和下西洋等而被历代朝廷褒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共36次。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华人移民,妈祖庙遍布世界各地港口,如澳门地名葡萄牙文MACAU就出自“妈祖阁”的发音。一千多年来,妈祖信俗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传播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拥有两亿多信众和五千多座妈祖庙,成为妈祖信仰地区民众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妈祖信俗也称为娘妈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部分组成。
妈祖信俗主要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
祭祀仪式分为家庭祭祀和宫庙祭祀两种。家庭祭祀包括:(1)“船仔妈”崇拜,就是航海者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祈求航海安全,这是妈祖信俗最原始的形式之一。(2)对海祭拜,就是湄洲岛和其他地区的渔民在海边或在沙滩上摆上供桌、贡品面对大海,向妈祖祭拜。(3)家中供奉,就是岛上居民在家中的神龛上供奉妈祖像点香、祭拜。(4)汽车上挂妈祖像,祈求出入平安。
宫庙祭祀分成日常祭祀和庙会祭祀两种。日常祭祀是由妈祖信众到妈祖庙向妈祖神像行礼,主要包括献鲜花、点香火、摆贡品、行跪拜礼以及燃鞭炮、烧金帛、题缘金等方式。庙会祭祀则举行祭祀大典。祭祀大典形成于11世纪,1788年被列入国家祭典,场面庄严隆重。包括:(1)仪程,主要有司祭人员就位、迎神、上香、读祝文、行三献之礼和三跪九叩礼、送神等。(2)司祭,湄洲妈祖祖庙主持人担任主祭,世界各地妈祖分灵庙负责人参加陪祭。(3)祭器,祭坛上配有烛台、香炉、钟鼓等。(4)祭品,供桌上摆放用面粉、香菇、木耳等食品制成仿海洋生物和自然山景等。(5)仪仗,由清道旗、銮驾、仿古兵器等组成。(6)祭乐,由乐生用唢呐、鼓、磬、琴、笛等28种乐器演奏地方曲调和曲牌。(7)祭舞,由舞生执凤羽、龠管,采用云步、叠步等传统戏曲舞步。
湄洲妈祖祖庙的庙会是指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活动,具体包括:(1)妈祖诞辰。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2)妈祖升天。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逝世纪念日。(3)割火分灵。各地建妈祖分灵庙时要捧着神像到湄洲妈祖祖庙举行“取香灰”的分神仪式。(4)谒祖进香。妈祖分灵庙每隔一定时期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俗称“回娘家”,一次陪同进香的团队人数有的多达七千余人。(5)妈祖巡游。湄洲妈祖金身在湄洲岛和台湾、金门、澳门等地分灵庙巡游,接受膜拜。(6)民俗表演。湄洲妈祖祖庙还进行舞龙、舞狮、摆棕轿、耍刀轿、舞凉伞等民俗表演,表演人员多为民间艺人,参加人数最多可达几十万人,场面壮观。
涉及妈祖的民间习俗主要包括:(1)演戏酬神。妈祖分灵庙如有举行庆典活动或者戏剧演出,都要恭请妈祖神像驾临观赏或请戏班演员到妈祖神像前“弄仙”。(2)妈祖元宵。湄洲岛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各家各户都恭请妈祖神像参加元宵活动。(3)谢恩敬神。家族举行感恩苍天仪式,男女老少统一着装列队到妈祖庙敬请妈祖参加。(4)妈祖游灯。渔民、农民、市民等在节日的晚上都提着“妈祖灯笼”绕游。(5)妈祖服饰。湄洲妇女平常头上都梳着帆船状的发髻,着蓝色的上衣和红黑相间的裤子,表示对妈祖的敬仰和对家人出海平安归来的期盼。(6)圣杯问卜。用木质半月形“圣杯”,向妈祖祈求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7)换花求孕。湄洲已婚未育妇女与妈祖神像头上的花互换来求赐孕。(8)佩戴香袋。到妈祖宫庙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9)诞辰禁捕。湄洲渔民在妈祖诞辰日前后自发不下海捕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0)妈祖彩车。妈祖巡游队伍中装扮有关妈祖故事的彩车。(11)大门贴符。百姓在大门上贴着妈祖的神符,(12)颈项佩玉。脖子上挂着妈祖的玉像。(13)托看小孩。如果父母外出,将小孩托付给妈祖庙看护。(14)妈祖挂脰。在妈祖巡游过程中,信众向妈祖神像的颈项上挂上用红绳子系的金锁、银锁或钱币。
在妈祖信俗的传承过程中,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包括妈祖护商船、佑使者、平海寇、除瘟疫等内容的文献和文艺作品达4000多种,包括:妈祖档案、志书、奏章、碑记、摩崖石刻、壁画、匾额、楹联、诗词、散文、书法、图画、戏曲、俚歌等。
民间性、亲和性、包容性是妈祖信俗的显著特点。百姓将母亲的大爱集于妈祖身上,亲切称她为娘妈、姑妈、妈祖。妈祖信仰已与百姓日常生活水乳交融,世代相传。历代延续下来的盛大庙会、生活习俗和民间传说,都是对妈祖精神的景仰和礼赞,对人类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目前已确认妈祖信俗代表性传承人36人。
对妈祖的信仰和纪念已经深深融入沿海地区中国人的生活,成为该信俗团体身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文化纽带,在维护家庭和睦、社会融合以及弘扬大爱精神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妈祖信俗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标志。华人在侨居国建妈祖庙,并以此来践行妈祖精神,与所在国居民友好相处,共创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