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封王中,唯有燕王与秦王,重点关注着南京中央朝廷的政治风云。
自朱允炆下定了决心,并在朝会上得到文武大臣一致同意后。
不仅北平的燕王,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回到西安的朱尚炳也在数日后见到了来自南京的消息。
“来人,传邓长史,邓将军前来议事。”
这段时间里,秦王府的文武首领赵全与邓迁,正在为朱尚炳的军政命令忙得脚不沾地。
长史赵全,负责内政。
在朱尚炳准备再次对朵颜三卫用兵的倒计时中,他已经为此每日都要少睡两个时辰。
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赵全发愁。
“难怪会有穷兵黩武这么一说。
”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赵全总会在忙完一天的事物后感叹一句。
战争打的不仅钱粮,同时还有人口。
虽然上次兵出阴山,大败瓦剌只损失三千多将士。
但,钱粮一事,一直成为了如今整个陕西的燃眉之急。
不久后,针对朵颜的军事,虽然已经让晋王分担了钱粮,但民夫却还是需要陕西自己负责抽调的。
上次攻打瓦剌,抽调的民夫已经严重影响了陕西春耕。
毕竟是十万民夫!
现在,赵全最担心的,还是朱尚炳下令修建道路一事。
为了让上次回归的民夫,不至于因为耽搁春耕后无事可做,朱尚炳便下令大修陕西的官道。
修路,也没有什么不对。
用朱尚炳的话说,要想富j就要先修路。
只是,朱尚炳在修路这件事情,做出的调整,让赵全愁上愁。
原本修路,是属于劳役,是百姓们无偿为大明做的贡献。
毕竟建设家国,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千年来的传统。
而朱尚炳,却要为原本应该无偿劳动的百姓,支出钱粮。
这在当时,就让赵全全力劝阻。
因为朱尚炳的工程量太大了,已经涉及整个大西北了。
如此工程量,将为其付出的代价,只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朱尚炳却不管当家不知柴米贵,强制推动此事。
好了,如今好了。
秦王府的底蕴几乎到底了。
没有钱粮支付,怕是会量成祸事。
听到有太监前来通报,赵全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他准备好的一本账册跟随太监而去。
而另一边,将军邓迁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邓迁的烦恼,自然是来自朱尚炳的命令,要为陕西卫所官军支付军饷。
虽然已经提前交代了,以半年的期限。
然而,别说半年,就这段时日,看着吃了练,练了睡,睡了又吃,吃了又练的将士们。
邓迁只感到无数的钱粮,正付之东流,心痛难耐。
同时,与赵全的忧愁一样。
邓迁也是对秦王府的家底是一清二楚的。
长此以往,邓迁真不知道朱尚炳以什么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愁眉苦脸,是邓迁现在每日挂着的表情。
而正是因为邓迁露出一副别人欠他钱的模样,却让集合在西安城外练兵的将士们,站力直线飙升。
“希望家里能有办法。”
邓迁已经为朱尚炳在想办法了。
他为朱尚炳娘舅,他的办法只能向老家的邓氏家族开口。
毕竟邓氏家族,不仅是挂着卫国公的家族,同时也是大明数一数二的豪门。
邓家,的确是豪族,而且是近乎富可敌国的家族。
想当初,在元末时期。
邓家的邓顺兴,也跟随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在泗水起兵抗元。
因为有钱,有粮,在加上邓顺兴打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很快邓顺兴便在泗水招募上万青壮,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
要知道,数万起义军的一切开支,都是邓家自掏腰包的,可不是靠着抢劫。
后来,邓愈,也就是朱尚炳的外公,选择投靠朱元璋,邓家便更上一层楼。
不仅将嫡女,也就是朱尚炳的母亲,嫁给了朱元璋次子朱樉为妃,邓家便从豪门,一跃成为了世家,而且还是军事世家。
当然,除了邓家嫡系子弟,像邓迁这样,才知道邓家在大明军事集团中有多大的比重。
其他人,包括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不知道,邓家能在当年与他势力相当时,选择投靠的深谋远虑。
其实,这一直是一个迷,一个让外人至今为止无法解开的迷。
为什么当年,邓愈会投靠势力与他相当的朱元璋。
要知道,邓愈当年可是喊出了风云汇集,谁主沉浮的口号的。
邓愈志在天下,却在半路自断长城的用心,恐怕也只有邓愈自己清楚。
安排好将士们接着练,狠狠练的事宜后,邓迁便跟随传话的太监一同往秦王府而去。
秦王府的偏殿内。
朱尚炳,魏公公,邓迁,赵全四人,再次开启了闭门会议。
“魏公公,你来讲。”
待四人都入座后,朱尚炳让魏公公将事情复述给邓迁和赵全听。
魏公公领命,将朱尚炳给朱允炆建议,朱允炆决定将在襄阳举行大比武,以及前来华山的事情说与两人听。
“大王,意在何处?”
听完魏公公的话,赵全便开口询问。
“本王大公无私吧!”
朱尚炳微微一笑,自我嘲讽一句。
确实,朱尚炳为朱允炆出谋划策的行为,根本不利于朱尚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朱尚炳这样的做法,显然违背了这句经典名言。
“华山在我秦王府封地之内,皇上既然答应大王,却要在襄阳举行大比武,难道皇上要带兵入陕西?”
邓迁,却是提起朱允炆阅兵的目的,是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尚炳收敛起笑容,正色的对邓迁说道:“邓将军,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皇上想去哪儿,想如何做,是天经地义之事。”
“大王教训的是。”
邓迁自然明白,朱尚炳对他的不满,故而连忙告罪一声。
“民间又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本王自认为所作所为,上对得起我大明帝国,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朱尚炳如此说话,让三人一致称赞。
“大王乃我大明柱石。”
朱尚炳毫不谦虚的笑着应答道:“你们倒是明白人。”
随即,朱尚炳话音一转,坚定的告知三人。
“皇上既然邀请天下封王共襄盛举,本王便给他来一个单刀赴会……”
“不可……”
朱尚炳的话还没有说完,便遭到三人异口同声的反对。
朱尚炳的话着实吓了三人一大跳,开什么玩笑,即便是关二爷在单刀赴会前,也是做好了谋划的。
大王,这是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