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头,是临清王。
他一把捂住我的嘴示意我噤声,而后拉着我急速向后走去,直到一处浓密的树荫下才停下脚步。
他站在我的面前,定定看了我片刻,开口道:“初月,你救不了她的。”
“她……她就是素云?”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临清王缓缓点了点头。我一把扯住他的袖子:“王爷,昨夜的火灾与她无关,请你救救她。”
临清王的眼中闪过一丝怜悯,轻轻叹了口气:“不可能,也不可以。”
我有些着急起来,转身向后探视着那里的动静:“王爷,奴婢可以确定昨夜的火灾与她无关,是一个太监做的。她是因为我才惹上这场祸难,我不能够坐视不管。”
临清王强行地掰过我的身子,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道:“难道你还不明白吗,那火不是她放的,但她必须因此而死。你不能救她,否则只会连累更多的人。”
我的眼角泛起莹然泪光:“可是……我并没有死在昨夜的火灾中啊,为什么她就必须为此付出性命呢?”临清王垂下眼眸:“初月,你真的救不了她,这不是你的错。”
远处传来了几声凄然的惨叫,打破四周寂静的沉默,我惶然转过头去,闻到了空气里飘来的淡淡血腥味。阴沉沉的天空仿佛染上了一丝猩红的血色,冰凉的风吹进了我的领口,好似一桶冰水,浇透我的全身,冻得我浑身战栗。
我抬起双手,看了看掌心清晰的纹路,那样纷乱地交杂在一起,像极了我脑中如今混乱的情绪。
素云,因为我而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第一次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我而消失,我抱住脑袋,缓缓蹲了下来。
临清王亦在我面前顿了下来,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初月,别难过,这不关你的事。”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胸口的心跳,缓慢而清晰。我还活着,可是素云却因为我而死了。我亲手把她推到了死亡跟前,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丧命,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我喃喃地对着临清王道:“是我害死她的,王爷,是我害死她的。如果没有我,她兴许就不会死了。”说着说着,眼泪就快要掉下来。临清王沉默了片刻,缓缓道:“不是你害死她的,害死她的人,是那些原本想要害死你,害死萧贵妃的人。素云不会怪你,她只会责怪那些把她推上绝路的人。”说着他目光一凛:“现下你可明白了吧,这就是宫廷。不是你死,就是她亡。你只有好好保护自己,才不会连累他人。”
他拉着我站起身来:“本王会雇人将素云好好安葬,你放心。时候不早了,你赶快回去吧,千万不可让人看见你在这里。”说着他挥了挥衣袖就要离开,我喊住他:“王爷请留步。”
他停住,含笑看向我,我脸上一红,缓缓跪了下来:“奴婢多谢王爷的数次相救,王爷的恩德奴婢永生不忘。他日不论王爷有何吩咐,奴婢必当尽心竭力,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临清王后退一步,脸上的神色有些复杂:“本王奴仆众多,哪里需要你来效犬马之劳,你……你只要自己好好保重便行了。”
他快步离开,留下我一个人愣在原地,脑中比之前更加混乱。
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宫里平静得宛如一潭深沉的湖水,再没有泛起半丝波澜。直到半个月后,一直居住在江南的安庆侯来到了京城。
安庆侯是已经逝世的两朝元勋——右丞相季平安养子,可是他的骨子里,流淌的却是纯正的皇家血脉。
这本是宫里的一个惊天秘闻,我亦是在幼时听爷爷对父亲说起的。
世人都知道,先帝共有九子,其中第三子临兴王爷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便是青阳公主。临兴王爷之母庆妃入宫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嫔位,并不十分受先帝宠爱。直到后来怀了身孕,产下一对龙凤呈祥,这才使得先帝龙心大悦,位列妃位。可是后来却被人告发,当年庆妃产下的,并不是一男一女,而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临兴王爷是弟弟,而哥哥,正是安庆侯。庆妃怀孕之时曾受到过皇后羞辱,大动胎气,险些胎儿不保。虽然后来母子平安,但是安庆侯却因此一降生便带了左手与左腿的先天残疾之症。嫔妃产下残疾婴儿,被视作是上天降下的罪孽。庆妃害怕遭到先帝怪罪,便狠心命她的贴身内侍张公公将安庆侯丢进了宫里通向宫外的河中,又另外抱来了一个女孩,谓之龙凤呈祥,以讨得先帝龙心大悦。
只是可怜了安庆侯,甫一出生就遭到了亲生母亲的遗弃。
后来不知怎的,皇子没有死,却被右丞相季平安得知了此事。于是他将这个不幸的皇子收养在府中,取名季庆安。只是当时庆妃与左丞相联手,权势太大,他只能默默将这段秘密埋藏在了心中。
十三年后,左丞相逝世,季平安便将此事告诉了当时正受宠爱的太后,太后又将此事告诉了先帝。
先帝勃然大怒,召了安庆侯入宫,当场审问庆妃。安庆侯当时年纪已经长大,与临兴王生得一模一样,庆妃无论如何是抵赖不得,于是就此失宠,被打入冷宫。临兴王也因此郁郁寡欢了一段日子,最终暴毙身亡,庆妃承受不住打击,没过多久也一命呜呼。
只是这终究是宫廷里的一段丑闻,若是传到民间必会招人笑柄,损害了皇室尊严。于是皇上封了季庆安为一等安庆侯加以抚慰,又将青阳公主远嫁北漠和亲,这才平息了这场事端。
虽然当时先帝下了封口令,可是这段皇室里的秘密还是透过零星半点的蛛丝马迹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诸人虽不说,却个个心知肚明。
安庆侯感激当时太后帮助自己恢复身份,于是在先帝驾崩后与太后联手,将太后的独子扶上了皇位,成为如今的皇上。皇上与太后亦感激他的鼎力相助,对他大加封赏。只是他自恃功劳卓著,开始变得愈发贪得无厌。最终皇上在忍无可忍之下,于三年前以调养身子为由将他调离了京城,发去了江南。
这是三年后他再一次来到京城,美其名曰觐见皇上,却不知他内地里打的是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