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楚王室内乱,越国公趁机起兵,大出嘉北关,一直打到楚王朝京城郢都。
楚国一位王子利用外患,调解各方矛盾,使贵族们支持他登基,是为楚宣王。
楚宣王登基后,在京城以南三十里大败越军,越国公退守嘉北关。
楚宣王三年,大会诸侯,南下伐越。结果王师被嘉北关阻挡,半年未破。
还是秦侯亲自带三千精兵,翻山越岭突袭越国西部,血战一场,将三万越兵击败,才打开了僵持的局面。
西境一败,越国举国震惊,“河西之地”大小贵族纷纷投降秦侯。
越国公只得投降,这才有了楚宣王在嘉北关训斥越国公,越国公发誓子子辈辈效忠楚王朝,永不反叛。伐越之战就此结束。
只不过从那之后,历代越国公都在处心积虑,收复“河西之地”。直到两百年后,殷睿的父亲,现任越国公殷昂趁着楚王室内乱又起,便发动了“滦河之战”,吞并了半个夏国。当然这是后话。
秦侯当年血战之地,后来改称血谷,并从此地开辟了一条贯穿岐山,链接南北的小路。
秦侯经过此战被封为国公,秦国也是此时才成为公国。后来在楚宣王明里暗里的帮助下,秦国成为楚王朝第一大诸侯国。
另外,楚宣王将秦国公打下的河西之地,分封给嫡亲弟弟周夏,此为夏国之始。
两百年来,越国人一直视秦国为眼中钉,可惜两国国土并无接壤之处,越国公馆便在京城与秦国公馆周旋,两国因此不和睦。
这是秦、越两国的旧事了,秦虹一开始也看殷睿不顺眼,不过经过司徒府那一辩,秦虹才对殷睿刮目相看。
同时秦虹认为,殷睿虽然一直没有变法的意图,不过他却是五个公子、侯子当中,对变法之事思虑最深的人。
其实这只不过是殷睿在上一世上学的时候,多看了基本课外书而已。
却说三位公子相谈甚欢,酒足饭饱后,便各自散去。
还离着越国公馆好远,殷睿便看到国公馆门前挤满了宽袍大袖的贵族,殷良在国公馆门口疲于应对。远远地听到他们喊:“殷睿出来与我一辩!”“殷睿蠢材滚出京城!”
不用说,殷睿今天在司徒府算是扬名了,不过“扬”的却是坏名声。
好在那些来找茬的人,并不认识殷睿,殷睿立即调转马头,从小门进了公馆。
殷良听说殷睿回来了,赶紧派属下张程来小院寻找。
张程来到小院时,殷睿正躺在摇椅上晒太阳。
张程想到刚才外面的贵族捎带着对他的辱骂,顿时气不打一处:“公子刚来京城!就闯下如此大祸!实在是……”
穆瑞训斥道:“一个佣人,还敢如此跟公子说话!”
张程想起前几天被教训的佣人头子,他身上的气焰顿时灭了一半。
殷睿打了个哈欠,对张程道:“有什么事下午再说,中午吃了些酒现在乏了。”
“公子还有心思睡觉!”张程气得直哆嗦:“国公馆的房顶就快被掀了!”
“掀了就掀了吧,管我什么事?我这小院可清静的很。”殷睿笑容可掬地补刀:“这还要多谢叔叔好意,把我安排在僻静处,这样即便外面的人喊破嗓子,也不会吵到我。”
接着殷睿一挥手道:“送客!”
穆瑞和黄伯一边一个,对殷良道:“请吧!”
张程冷哼了一声离开小院,回到主院他把殷睿的话原封不动转述给殷良,气得殷良脸色铁青。
不过殷良也奈何不得殷睿,他只好到门口对群情激奋的贵族、学士、神术师等言明,殷睿住在一处僻静的别院,请他们去别院的小门处找殷睿理论。
堂堂公子,会住别院?众人哪里肯听他的话?大家都当殷良是在包庇殷睿,纷纷辱骂殷良是看门的狗奴才。
殷良和张程心里苦啊!他明明也不希望殷睿好过。
……
殷睿舒舒服服睡了个午觉,外面的叫骂声也小了不少,毕竟贵族们也是人,骂了这么久也骂累了。
刚刚从老师汤博那里回来的薛瀚道:“公子,外面的人骂得可难听了,公子不出去跟他们理论一番?”
“理论什么?”殷睿在躺椅上打了个哈欠:“我从不与猪打架,因为打赢了也得弄一身脏水,打不赢更惨,连猪都不如。”
穆瑞微笑道:“公子所言甚是。”
薛瀚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正说话间,殷良急匆匆来到小院,说有位王使来请殷睿入宫。
殷睿忍不住挠头,看来今天捅的篓子太大,太宗的人找上门来了。
楚王朝施行的“六卿五官制”,其中的六卿是“天子六师”的长官,这六个军事长官,同时是朝政的真正掌握者。一般都是六卿决定大政方针,再让五官去推行国政。
所谓六卿,分别是:太宰、太宗、太史、太卜、太祝、太佐。
其中太宗的作用,是约束王室成员以及诸侯子弟的部门,同时太宗还管理天子采邑,以及王室与诸侯之间的来往关系。
太宗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贵族法庭”。
殷睿之前没事的时候,曾经翻过《楚律》,上面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各级贵族可享受的礼仪、服饰、排场等等待遇。并三令五申,僭越是重罪。
而约束贵族行为的条例却很少,特别是对王族和诸侯,除了僭越和谋反,几乎没什么约束。
那么王子、公子、侯子们犯了错,司寇自然是不敢管的,身份显赫的太宗会出面处理。
不过太宗断案,没什么谱,也没有个固定的章程,最多就是遵循旧例。或者看犯案的贵族具备多大影响力,是否肯出钱赎罪等等,总之由于没有固定的律例遵循,这其中有很多门道。
殷睿到了越国公馆中堂,跟随楚王的使者进宫。
门外的贵族们见是王宫来人带走了殷睿,以为是太宗要把他叫去定罪,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大呼:“大王万岁!”
殷睿到不怕太宗那些老头子,现在楚王室刚刚稳定,太宗不可能将一个大诸侯的公子严办。
进了王宫,三转五转殷睿就有点迷糊了,反正也没有攻打王宫的打算,他干脆不再去记路。
王使将殷睿带到一处偏殿,嘱咐殷睿在此稍候,他便退下了。
这个偏殿不是很大,左右各有一张长案,在上位还有一张宽大的书案。
殷睿刚转悠着看了一圈,突然从外面闯进来几个带着食盒的奴仆。
几个奴仆一声不吭,把食盒里的四样小菜、一碗汤、两样糕点、一壶酒、碗筷等摆在了左侧的长案上。
干完这些后,几个奴仆一声不吭的躬身离开。
殷睿愣了一会儿,才问站在角落里的女奴:“这是给我吃的?”
偏殿里的四个女奴,以及门外的侍卫无一人回答。
殷睿一度认为,楚王室财政紧张,养不起那么多奴仆,所以在这偏殿内外,放上了几尊雕像充数。
看到长案上的酒菜,殷睿吧唧了吧唧嘴,此时已是黄昏,他也有些饿了。
既来之则安之,他便倒上酒,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吃了两口殷睿才注意到,长案上的吃食,竟然都是越菜!
殷睿上一世的时候,因为加班频繁,经常与方便面为伴,所以穿越来了之后,对饮食没多大的要求。
殷睿身边的黄婶,是夏国人,一直说越菜粗鲁不好吃,经常给殷睿做夏国菜吃。
闲暇的时候,殷睿曾经总结过两国的饮食,越国因为多山,所以饮食多是从山中捕来的猎物,多野味,多山珍,味道偏于清淡。
而夏国国君,是楚王室的分支,夏国菜其实就是楚国菜。楚国因为享有横江、淮水之便,所以楚菜多河鲜、蔬菜,味道或辣或甜。
看到这一桌子越菜,殷睿想起舅舅周岳曾经说过,当今楚王好吃,王宫里汇聚了来自各诸侯国的厨子和美食。
殷睿正想到这里呢,突然有个没精打采的声音道:“寡人宫里的饮食,可合你的胃口?”
从内殿转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微微有些胖,脸上没精打采的,像是个老宅男。
不过这老宅男头上那顶王冠殷睿还是认得的,他赶紧跪下道:“大王万福!”
来人正是天下共主,当今楚王。
楚王在书案后面坐下,才对殷睿道:“起来吧。”
殷睿起身后,楚王又没精打采地道:“你也不容易,小小年纪就来到这异国他乡,所以寡人才特意叫人做了桌越菜招待你。”
殷睿躬身道:“谢大王关怀。大王这里的越菜非常地道,堪称精品,下臣吃的很爽……咳咳,吃的很舒心。”
楚王微笑道:“那就好。”接着他上身往前倾了倾:“寡人听说越菜的精髓是清淡,这几天大鱼大肉吃腻了,你给寡人做点清口的东西吃如何?”
殷睿多少有点蒙圈,把他叫到王宫也不找太宗的人训斥,也不说今天司徒府之过,而是让他来做饭?
楚王见殷睿发愣,便问:“怎么,寡人还请不动越公子么?”
“不敢。”殷睿道:“下臣这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