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著述十分活跃,苏丹们和大臣们的鼓励促进了它的发展,因为他们希望获得珍贵的典籍。他们在大都市中建立了清真寺和各种学院。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各种类书的大量出现,卷帙浩繁,汇集了各式各样的知识和学问。著名的著述家有:
舍哈卜丁·努维里:著有《阿拉伯艺苑观止》,内容是有关天空及天体万物、陆地、陆地上的风土人情、动物、植物以及从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331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多卷。
伊本·法德勒拉·欧麦里:二十多卷《各地见闻》的著者。该书具有文学、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巨大价值。本书在叙述上胜于努维里。
盖勒格尚迪(1355—1418):生于埃及盖勒格尚迪村。他聪颖好学,记忆力强,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在曼麦鲁克时代曾主管“书写局”,死于开罗。著有《夜盲者的曙光》,它包括前言和十篇文章。前言讲写作的作用,作家的条件,介绍“书写局”的制度及其成员的职能范围。文章则围绕作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如有关学术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像道路、国家、通信条件及其术语、条约、和约的订立等。结尾是关于邮政和它的历史。他在书中欲将作家所需的知识收纳无余,内容极为丰富。该书于1913年和1920年在埃及印行。此外,他还著有两本阿拉伯部落的书。
柏哈乌丁·阿米里:他的重要作品有《万宝囊》,它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苏菲教派、经院教义学、几何学、医学、星象学、代数等各门科学和艺术。本书编排杂乱。他还著有《食料袋》,类似《万宝囊》,但只限于文学、格言和训诫方面的内容。
艾勒哈吉·哈里发:他著有一部百科全书,名叫《书籍和艺术名称解疑》,包括约一万五千个词条,提到他所了解的书名和作者名,当有关学科词条出现时,对这些学科作了简要介绍。全书按字母顺序排列。
这个时代还有许多按简本—详注—夹批方式编著的书,尤其在语言学和宗教学方面更多。这种方式是:作者先著一部短书称为简本,然后详加注释,后人则用夹批方法对注释进行评论。这方面著名的书有语法方面的《伊本·玛利克千行诗》。
语言学
这门学科的著作很多,但创新很少。我们看到这方面的大部分作品是对已有的繁本进行简编,或将简本改为繁本,或是对零散资料进行汇编。
语言这个时代编纂了许多大辞典。最著名的编纂者有哲马伦丁·本·穆克拉姆,以伊本·曼祖尔之名著称。他从事语言研究,曾在埃及“书写局”任职,后主管的黎波里省,死于埃及。他编有《阿拉伯人之舌》,这是一部按词尾字母顺序排列的大辞典。它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词汇作了详细解释,并引据了《古兰经》、《圣训》、诗歌、演说的例证,这是规模最宏大、解释最精确的阿拉伯辞典之一。但批评家们指责书中存在着某些混乱和矛盾,这是因为作者依靠不同来源而未对其加以提炼和统一所致。《阿拉伯人之舌》于1882年在埃及印行,共二十卷。在他之后是麦吉杜丁·穆罕默德·费鲁兹阿巴德(1329—1414)。他生于设拉子郊区,转徙于伊拉克、埃及、沙姆、罗马、印度等地,后作法官,死于也门的扎比得。他精通语言、解经、圣训,是当时的权威之一。他编纂了一部《辞海》,这是最流行的一部字典,能证明它的声誉的是,在它之后的所有语言字典都借用了“辞海”这一名称。这部字典按词尾字母排列,特点是简明,因而有时显得隐晦难解。许多人为此对它提出批评,同时进行了增补,勘误。如法里斯·舍德雅格就在它的基础上编了一部《辞海探隐》。其后是穆尔泰迪·扎比笛(1732—1790),他生于印度,在也门的扎比德长大,居于埃及,在那里成名,颇有声誉。死于瘟疫。他主要致力于用《阿拉伯人之舌》及其他语言书对《辞海》进行解释,他的解释汇集成《新娘之冠》,这是规模最宏大的阿拉伯辞典之一,于1888年至1889年间在埃及全部印行,共十卷。
语法在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伊本·玛利克。他生于安达卢西亚的吉雅,后迁居大马士革,并死在那里。他一生著有约三十多部语法、词法、语言方面的书,其中语法方面著名的有《千行诗》,这是由一千行诗组成的拉吉兹体诗。此诗为历代语法学家注释,并被译成法文。
哲拉勒丁·苏尤特,是个活百科全书,著有关于历史、宗教、文学、语言方面的三百多部书,其中《繁花似锦》一书具有重要价值,它对词汇、词汇来源、词汇特点以及它与闪语系之间的关系作了哲学性的探讨。
宗教学
著名的作家有艾哈迈德·本·特米叶,生于哈尔兰,在大马士革长大,继承父业讲授罕百里教义学,并精通教法。据说他整编过五百种书,其中有《古兰经——真理还是谬误》《独创和借鉴的协调》《重要通信集》等。舍姆斯丁·本·盖依姆·沼基叶(1292—1350),生于大马士革,就学于伊本·特米叶,精通宗教学。他有许多著作,如有关圣训方面的《来世珍储》《古兰经和表述学的教益》及《命运书》等。
历史和地理
这个时期的另一特点是,有关历史、游记、列国志方面的著述很多。史学家们像他们的前人一样,将历史和文学结合在一起,高度颂扬他们的恩主,贬抑自己的敌手。他们并未将收集的传闻进行提炼,在分析和解释事件过程中忽略了逻辑的方面,过多地注重撰写列王和伟人传记,而不注意社会生活的现象。这时代可引为骄傲的是在伊本·赫尔顿的《历史绪论》中出现了对历史的哲学分析。下面是这些学科中的重要学者:
艾哈迈德·本·哈里坎(1211—1282):生于伊尔伯勒,是巴尔马克家族叶海亚·本·哈立德的后裔。他曾在当地穆扎法尔学校跟随父亲学习,后迁居阿勒颇和大马士革。曾两次主管沙姆司法,后被解职。著有《名人卒年考》,书中收集了众多学者、文学家、国王、埃米尔、著名人物以及穆罕默德的教友和门徒、哈里发的传记。他力求史实,特别是终卒年代很准确,因而本书取名《名人卒年考》。他在书中摈弃怪诞的描述,不用粗俗的言辞,表达简练有力。伊本·沙基尔·库图比曾作补遗附在书后,名为《名人卒年补遗》。
盖兹威尼(1208—1283):是艾奈斯·本·玛利克的后裔,生于里海地区,后迁居沙姆、伊拉克。他曾主管瓦西特和希赖地区,直到巴格达陷入旭烈兀之手。他以历史学和地理学而闻名。他的众多著作中有《万物珍奇》,此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太空的,讲到星体及其运动,四季变化;第二部分是关于陆地的,即地球、大气、海洋及其生物,陆地及其有生物和无生物。在历史方面,他著有《各国历史和人物传记》。
艾布·费达:即哈马国王穆埃依德,著有《人类简史》。
伊本·白图泰(1304—1377):生长于丹吉尔。他进行过三次大游历,到过摩洛哥、埃及、沙姆及邻近诸国,最远到过印度、中国、爪哇,后返回家乡,又到安达卢西亚,最后到苏丹,并到过廷巴克图。他与国王和埃米尔们接触,了解各国情况,记述之准确超过前人,但他也不时陷入错谬之中。他将游历见闻记录在《异乡游记》中,该书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1904年在开罗第二次印行。此书由于具有多方面益处而显得弥足珍贵,它是了解作者所处时代伊斯兰世界状况的可以凭信的资料。
伊本·赫尔顿(1332—1406):其祖先从东方迁居于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后又迁往突尼斯,伊本·赫尔顿即在该地出生。他聪颖博学、观察敏锐,曾为马格里布和安达卢西亚诸王作过文书,并担当过他们之间的调解人。当他受到中伤后即前往埃及,巴尔古格苏丹委任他管理玛利基亚省。他让亲属从突尼斯前来,但亲属在海途中翻舟遇难。他辞去公职,悉心教学和著述,后死于埃及。伊本·赫尔顿在历史方面留下一部名为《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及其统治者们的历史和教训》的书。它由三部书共七卷组成。最重要最著名的是第一部,名为《伊本·赫尔顿历史绪论》,它包含了历史和社会的哲学原理。作者在书中批评了前人,指出他们的缺陷,然后叙述各民族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各族人民在社会、宗教、政治、经济、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进化,国家的形成、发展和消亡,游牧民和开化民的特点等。他以一种系统的逻辑方法进行论述,行文流畅朴实,毫不造作,也不受音韵和修辞的束缚。但学者们也指出伊本·赫尔顿的不足,即他列举的所有例证和实践都只取自于伊斯兰历史,而他在具体的历史叙述中也没有遵循他在《历史绪论》中提出的方法。《历史绪论》一书在埃及、沙姆和欧洲多次印行,全部或部分章节被译成多种文字。欧洲人一直对它十分重视。此书虽然各章质量参差不齐,在叙述事件及史料价值本身上亦有不足之处,但它还是具有各方面的巨大益处,尤其是关于柏柏尔人的历史,仍然是了解中世纪马格里布状况的珍贵参考资料。他还著有《伊本·赫尔顿介绍》一书,类似回忆录,提到他的生活、经历,他的旅游及所处的困境。
玛格里兹(1365—1441):祖籍巴拉贝克。他在开罗生长,从事过多种职业,如会计、宣讲员、教长等。他曾与巴尔古格国国王和他的儿子结识。后来财产颇丰,专心著述,在历史学方面享有声誉。后死于开罗。他著有《计划和遗迹的警诫和教训》,又以《玛格里兹计划》而闻名,其中汇集了埃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资料,曾多次印行,东方学者们曾译过本书的部分章节出版;他还著有《帝王之国介绍》,记载了从伊斯兰教历558年至844年的埃及历史;还著有《货币一瞥》,谈到古代和伊斯兰的货币;还有《埃塞俄比亚的伊斯兰君王》等。他在史书中借用了许多别人的成果,但不大注重批评和分析。虽然如此,他的著作仍是了解埃及历史的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伊本·阿拉伯桑:生长在大马士革,当帖木儿进攻叙利亚时,他逃至撒马尔罕,后经长途跋涉到了埃及,并死于那里。他著有《帖木儿治下之奇祸》,叙述帖木儿的扩张和他以后的各国状况,尤其是撒马尔汗的状况。他著的《哈里发的消遣》一书,是君王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将格言和谚语通过动物之口表现出来,就像《卡里莱和笛木乃》那样,实际上它是模仿波斯的《玛尔兹班纳迈》一书写成的。
复兴时期(1798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