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初衷。十八年前拙作《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序言寫道:「研究香港流行文化是細水長流的工作。」當年因為九七回歸,香港文化漸漸為人重視。時移勢易,近年香港文化因為中國崛起而於學院再被邊緣化,在流行場域亦日漸褪色,跟紅頂白在所難免,於是不斷有人說香港粵語流行曲已死,甚至將之歸結到詞人的文字水平。本系列希望借香港詞人專論,釐清流行歌詞的價值,也藉此延續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這項細水長流的工作:「天空晴時,雷霆來時,它都長流。」著名學者葛兆光曾以〈唐詩過後是宋詞〉為題,說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認為若流行歌詞「多一些(語言)機智和(文化)內涵」,我們未嘗不可迎接流行歌詞的時代。既有語言機智亦具文化內涵的香港流行歌詞,可能是過去幾十年在香港影響力最廣的文類。
流行歌詞算不算是文學作品?這個問題一直同時困擾喜愛和批評流行歌詞的人。過去十多年我曾多次出席大大小小的官方非官方講座,可見流行歌詞還是有人關心,年輕人對流行歌詞很有興趣,但學院課程對此並不重視,學生們苦無機會以流行歌詞為研究課題。不少有興趣研究流行歌詞的學生及研究生都有此憂慮:參考資料不足,流行歌詞欠學術認受性,以此為研究題目恐怕事倍功半,最後寧願穩穩陣陣的研究唐詩宋詞,總勝冒險專論流行歌詞。近年不少詞人先後出版自己的精選唱片,明星級詞人更舉行「演作會」,二〇一五年我亦有機會協辦香港書展的「詞情達意: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半世紀」展覽,可見流行詞人相當受人重視。然而,文化產品的「合法化」過程牽涉複雜的論述機制實踐,首要的還是認真的研究。近年已有較多有關粵語流行曲的專著,但還是未見有系統的詞人專論。要推動流行歌詞研究,歷史整理、作家專論和文本分析都不能或缺,而除了論文和專書外,詞人系列也是「合法化」的重要條件。
「香港詞人系列」是多年素願,如今可以實現,我得感謝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特別是助理總編輯黎耀強先生的信任和推介。黃志華兄亦師亦友,多年來走過的歌詞路並不孤單,全賴他的支持和指導,謹此再表謝忱。要獨力承擔一整冊詞人專論委實不容易,本系列的作者在百忙中拔筆相助,對此我實在感激不盡。諸位作者各有專精,學術訓練有所不同,行文風格和研究角度亦有差異。雖然作為叢書,但本系列並沒有採取如評傳之類的統一格式,亦不囿於學院規範,寧可多元並濟,讓作者以自己的獨特角度探論詞人詞作。畢竟香港流行歌詞以至香港文化的特色,正在於其活潑紛繁。最後,且以拙作《香港流行歌詞研究》新版序的話作結:「時勢真惡,趁香港還有廣東歌。」
朱耀偉
二〇一六年六月序於薄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