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首选药物
(1)己烯雌酚:口服,每日2~3次,每次1mg,4周为1个疗程。
(2)高特灵(特拉唑嗪盐酸盐):口服,每日1次,首次剂量1mg,睡前服,以后每日2~4mg,早晚服。
(3)前列康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
2.次选药物
(1)哈乐(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饭后服。
(2)舍尼通(普适泰):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连用6个月。
3.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成桃仁、苏木、白芍、熟地黄各9g,川芎、红花各6g,水蛭3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党参、灸甘草、白术、当归、茯苓各12g,升麻、柴胡、陈皮各6g,生黄芪15g。水煎服,每日1剂。
六、前列腺炎
前列腺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一个器官,因其开口与尿道相连,故极易在各种致病菌的作用下产生炎症。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临床上急性前列腺炎比较少见,而慢性前列腺炎在成人中发病率比较高。
【病因】
急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肠杆菌。发病多在劳累、着凉、长时间骑自行车、酗酒、性生活过度、损伤、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时,致病菌乘虚进入前列腺致病。
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除上述细菌外,还有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其病因也较为复杂,多数并未经历明确的急性期,只有少数是由急性前列腺炎未能及时彻底治愈迁延而来。
【临床表现】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常见发热、寒战、厌食、乏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有脓性液或浑浊液体从尿道排出,或出现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或疼痛,并向腰、大腿、会阴部放射;有时尿道口滴白,性功能降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基本同上,只是病情迁延不愈,尿意不尽,尿后余沥不净,性功能明显减退或消失,严重者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情绪低落。
【诊断】
根据以上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体征检查,即下腹部压痛,尿道有脓性分泌物,直肠指诊前列腺明显肿胀,并有压痛,若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前列腺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1.首选药物
(1)氨苄青霉素:静滴,每日2次,每次2g。
(2)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持续应用4周。
(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口服,每日2次,每次0.2g。
氨苄青霉素在症状严重时用,另外两种口服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单独使用至少用药4周。
2.次选药物
(1)氟哌酸:口服,每日4次,每次0.2g。
(2)罗红霉素:口服,每日2次,每次0.15g。
(3)前列康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
3.中医药治疗
(1)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2)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3)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
(4)热水坐浴,每晚1次。
(5)中医方剂一(扶正祛邪汤加味)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车前子各15g,黄连、蒲黄、黄柏、黄精各9g,牛膝12g。水煎服,每日1剂。
(6)中医方剂二(核桃饮加味)
组成核桃夹30g,鳖甲20g(先煎),熟地黄20g,肉桂3g,黄柏9g,知母9g,芒硝15g,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川牛膝9g,皂刺9g,王不留行9g,车前子9g,竹叶6g,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
七、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简称脱肛,它是由于直肠黏膜、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所致。若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若仅为黏膜下脱位为不完全直肠脱垂。成年和老年人发病多为前者,而小儿多见于后者,直肠脱垂在肛肠疾病中的发病率为2%,男性多见。
【病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小儿直肠脱垂的发病年龄多在1~3岁,而此时的骶骨正处于发育时期,骶骨曲与直肠几乎垂直,固定的弯曲度尚未完全形成,一旦遇到如腹泻、便秘或腹压增高就有可能造成直肠脱垂。成年人全层直肠脱垂的病因比较复杂,有以下几种说法。
1.盆骶组织薄弱有发育不良的因素,如幼儿期发育不全致盆底筋膜薄弱、萎缩;也有体弱的因素,如老年人肌肉松弛、萎缩,女性生育过多,及大病初愈等,使盆骶组织失去支持固定直肠的作用。
2.长期腹压增高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增生致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久蹲等,长期高腹压状态,使直肠发生移位。
【临床表现】
主诉是脱肛,症状有黏液便,有时为黏液血便,肛门坠胀。
【诊断】
根据主要症状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体检发现肛门外有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不完全脱出的黏膜为红色球形肿块,直肠全层脱出为圆柱形肿物。直肠指诊,可触及套叠的肠黏膜,柔软、光滑,可上下移动,脱垂部分与肠壁间可触及一环行沟。内镜检查,可见脱垂黏膜,肠壁堆塞在肠腔内,黏膜充血、水肿、肥厚,个别可见溃疡和出血点。
【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注射治疗3种。手术治疗多数医院已很少使用,主要是并发症多;注射治疗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公认。
1.首选药物
(1)5%苯酚植物油注射于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一圈,选择4~5个注射点,每点2ml,7~10d1次,共2~3次。
(2)消痔灵注射液,直肠黏膜下或直肠黏膜上高位选择多点注射,每个点位0.5~1ml。
注意:上述药物选择其一使用,同时必须经专科医生治疗。
2.次选药物
(1)酚酞(果导):口服,每次2片,睡前服。
(2)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
3.中医药治疗
(1)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2g。
(2)中医方剂一(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潞党参15g,升麻15g,柴胡15g,陈皮9g,白术15g,当归9g,诃子15g,淮山药15g,煅牡蛎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3)中医方剂二(三味固涩汤)
组成石榴皮15g,五倍子15g,明矾9g。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4)中医方剂三(收敛固脱汤)
组成白矾15g,乌梅15g,五倍子9g,石榴皮30g,红花15g,防风15g,生甘草15g。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八、痔
痔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病症,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痔是肛管、直肠下端静脉血管淤血、扩张并弯曲成团的一个瘤样改变;也可因静脉破裂出血于皮下和炎症刺激引起肛缘皮肤增生形成赘生物。
【病因】
痔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通常与多种复杂的因素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肛垫滑脱学说肛垫是肛管血管垫的总称,位于直肠肛管上的组织垫,由静脉或静脉窦、结缔组织、平滑肌所组成。此平滑肌一部分附着于肛管黏膜下肌肉壁上,另一部分则包绕痔静脉丛,并放射到肛周皮肤,起到坚强的固定和支撑作用。一旦这些结构受到破坏,则血管膨胀、静脉曲张,肛垫滑脱下移形成痔。
2.静脉丛淤血直肠上的静脉,无静脉瓣,痔静脉丛及其小静脉壁又很薄弱,对静脉高压抵抗力又很弱,而且直肠下端黏膜下组织疏松,极易使静脉扩张,血液回流受阻,久之形成痔。
3.炎症肛周的感染、肛窦炎等引起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壁纤维化,失去弹性的静脉扩张淤血形成痔。
【临床表现】
临床上按痔发生的部位,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线上;外痔位于齿线下;混合痔在齿线上下均连通。
1.内痔
(1)出血:为内痔早期的症状,轻者大便带血,继而滴血,重者呈喷射状。
(2)痔块脱出:轻者可自行回纳,重者不能回复,甚者嵌顿、坏死。
(3)疼痛:早期内痔无痛感,仅有肛门下坠,当内痔发生嵌顿、栓塞、水肿、感染、坏死时疼痛才出现。
(4)肛门瘙痒:内痔经常脱出,直肠黏膜分泌物增加,刺激肛门外皮肤引起瘙痒。
2.外痔
(1)肛缘出现肿块疼痛,疼痛较为剧烈,行走困难,坐立不安。
(2)结缔组织外痔常无症状,肛门可出现瘙痒、下坠或异物感,发生感染时出现疼痛。
3.混合痔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点,上述两种情况的临床表现都可出现。
【诊断】
1.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2.直肠指诊有血栓形成或纤维化小包块;镜检可直视痔块。外痔可见肛缘肿块,呈紫色圆形,质硬有压痛,部分外痔已形成皮赘,多伴有肛裂。
【治疗】
1.首选药物
(1)马应龙射香痔疮栓:每日2次,每次1枚。
(2)马应龙射香痔疮膏:外用,每日1~2次,每次适量。
(3)强力痔根断: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
(4)酚酞(果导):口服,每次2片,睡前服。
(5)消痔灵注射液:适量局部注射。
注意:消痔灵注射液必须是专科医师治疗,仅适用于各期的内痔。
2.次选药物
(1)九华膏:外用,每日1~2次,每次适量。
(2)洗必泰痔疮栓:每日2次,每次1枚。
(3)消脱痔:口服,每日3次,每次3~4片。
3.中医药治疗
(1)麻仁润肠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2)槐角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3)中医方剂一(苦参汤加味)
组成苦参60g,黄柏15g,地肤子15g,蛇床子30g,白芷15g,金银花30g,菊花60g,石菖蒲15g。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1次。
(4)中医方剂二(祛风消痔汤加味)
组成五倍子30g,朴硝30g,桑寄生30g,莲房30g,荆芥30g。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1次。
九、肛裂
肛裂(analfissur)是指肛管皮肤全层断裂,并形成慢性棱形溃疡的肛门疾病。多发于肛管后部,其次为前部,以青壮年患者多见。本病不易根治,反复发作,常伴有皮赘和肛乳头肥大,严重者可致肛管狭窄,形成所谓的肛裂三联症。
【病因】
干硬粪便或排便用力引起肛管皮肤损伤是产生肛裂的直接原因。关于病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1.外伤学说肛门后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浅层不交叉纤维与尾骨连接所形成的肛门后三角解剖裂隙薄弱,加上耻骨直肠肌向前牵拉直肠。肛管与直肠的生理弯曲接近于直角,排便时肛管承受的压力以后方最重,因此在干硬粪便或排便用力后正中部最易损伤。
2.感染学说肛门皮炎、慢性湿疹、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等反复发作,炎症向肛管皮下漫延,组织脆弱,在压力作用下极易损伤造成肛裂。
3.肛管内括约肌痉挛学说内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肛管皮肤张力就很高,易损伤造成肛裂。
4.肛门狭小学说发育迟缓造成肛管狭小,易损伤造成肛裂。
【临床表现】
本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周期性肛门疼痛,即排便时疼痛,持续数分钟后减轻,便后又持续性疼痛,而且会更重,可持续数小时。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量不多,通常是手纸带血,有时粪便表面带血。便秘是周而复始的排便疼痛,使患者对排便产生畏惧心理而忍便的结果。
【诊断】
依据病史及排便时疼痛、出血、便秘的典型症状,结合查体可见肛门皮肤有棱形溃疡即可诊断。值得注意的是,急性肛裂患者避免做镜检或肛门指诊。
【治疗】
1.首选药物
(1)酚酞(果导)片:口服,每日睡前服2片。
(2)达克罗宁雷佛奴尔软膏:外用,每日1~2次,适量。
(3)5%红粉生肌膏:外用,每日1~2次,适量。
(4)3%温盐水:坐浴,每晚临睡前或便后坐浴清洗。
2.次选药物
(1)3%的卡因软膏:外敷,每日1~2次,适量。
(2)20%硝酸银:外涂,每日2次,适量。
(3)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晚临睡前或便后坐浴清洗。
3.中医药治疗
(1)槐角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2)番泻叶:3~5g,每日1次,水煎服。
(3)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4)中医方剂一(愈裂活血汤)
组成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丝瓜络、艾叶、椿皮根各15g。将上药稍加粉碎后纱布包煎,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放置温热,坐浴30min,每日2次。
(5)中医方剂二(五味解毒汤)
组成苦参30g,川椒9g,明矾6g,黄柏30g,龙胆草20g。加水2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十、肛瘘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化脓性感染,脓水淋漓不净久不收口,形成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即通常所说的瘘管。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仍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肛瘘的病因主要为感染。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和变形杆菌,肛门隐窝、肛门腺及其导管常窝藏这些细菌或被其侵犯,造成感染化脓,并在肛门直肠周围流窜,或在直肠黏膜下滞留,脓肿自溃时,溃口不收,流脓水或粪水。个别病例是由溃疡性大肠炎、克隆病、多发性化脓性汗腺炎、外伤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