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1975年,当18岁的银路正该上大学的时候,却来到成都龙泉驿区平安公社红沙大队插队务农。他很苦闷,因为他不知道这一辈子是否还能够圆自己的大学梦。他有些瘦削,文质彬彬,典型的书生气质。但两年下来,他的皮肤已经被晒得黑黝黝的,栽秧、打谷、挑粪、割麦,这些粗活他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五大三粗的农村小伙。
1977年恢复高考,银路心里十分激动。劳动之余,他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顺利被南京邮电学院录取。就这样,年轻的银路怀揣着做一名优秀电信工程师的理想走进了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但事与愿违,四年的专业学习让年轻的银路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境地。几年的学习他渐渐感到,自己似乎对宏观的东西更感兴趣,而所学专业则更显微观。一时间,他有些迷茫。在课外学习和吸取新知识的时候,银路无意间接触到了刚刚开始引入我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西蒙的《管理决策新科学》,波波夫的《管理理论问题》等。他一下子就被这些管理著作深深吸引了。这些书中所阐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与他平时所接触到的大大不同。尤其是书中强调的重视对人的管理,注重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让他耳目一新,实在是别有洞天,难以割舍。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邮电部成都电缆厂。厂里了解到他在学校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就让他在厂部质量管理处从事管理工作。兴趣志向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成为他立志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契机。
他果断地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仅仅一年半后,他就考取了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主攻“邮电经济与管理理论”。1986年,他成为我校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开始了他新的人生追求。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如容易却艰辛
从1985年以来,银路教授先后主攻过“信息经济学”、“质量经济学”、“质量经济效益”、“邮电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商品定价模型”等领域,并在上述领域均处于国内同行前列,曾被多本国家级的介绍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书籍介绍。他四次作为第一申请人获得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国内所少有,《科学之星》一书曾评价他为国内连续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最年轻学者。他先后主持过十余项各级别的科研项目,在《经济研究》、《通信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各类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过1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过15部专著和教材。他个人曾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奖”、“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曾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个管理学领域的新概念开始出现,那就是“新兴技术管理”。银路教授受一些专家学者的启发,敏锐地注意到这一领域在学术上的巨大价值和对经济结构的巨大影响,他立即着手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所谓新兴技术,就是指那些正在形成或发展的、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新,是可能创造一个行业或者改变某个老行业的技术。至于新兴技术的重要意义,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2002年5月,“新兴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商业与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邓楠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获得或开发应用新兴技术的办法。应邀出席论坛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德赛则说,新兴技术对于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新兴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其新兴技术的管理也向传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将不适用于新兴技术的管理,而必须研究和建立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
2003年10月,银路教授出席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支持召开的“首届中国青年技术创新论坛”。会上,发表了他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由他分别和我校教师成红、邵云飞合著的论文《如何有效管理新兴技术》、《新兴技术的价值评估方法探讨》,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在2004年召开的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银路教授受邀在大会上做了关于新兴技术管理前沿的大会报告。同年7月,他在《中国软科学》上发表了《新兴技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及特殊的市场拓展思路》,把新兴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这可能是我国首篇正面研究新兴技术的论文。文章首次明确给出了新兴技术的概念,分析了新兴技术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在新兴技术管理上必须要注入的六种新的管理思想。同时,由他和我校管理学院李士民教授撰写的约30万字的《新兴技术管理概论》一书也将出版。该书可能成为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关于新兴技术管理的专著。
银路教授不仅在科研上卓有建树,在教学上也深受学生的拥戴,是管理学院的教学骨干之一。目前,他主要为MBA开设《技术创新管理》,为博士生开设《新兴技术管理》等课程。为了弥补当前教材内容偏陈旧的缺陷,银路教授在教学之余抽出了大量时间用于教材撰写,由他独立撰写的研究生教材《技术创新管理》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毫无疑问,在新兴技术管理学科领域,年轻的银路教授再一次走在了前列。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正是银路教授的真实写照。
除却巫山不是云
银路在管理科学的辛勤耕耘,使他迅速在我国管理学界占得一席之地,他自己也迅速成长起来。他1986年参加工作,仅用一年时间就被破格晋升讲师,1989年被破格晋升副教授,同时担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被破格晋升教授并成为我校首批破格晋升的四位年轻正教授之一,1993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3年,年轻的银路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学校产业处处长。其后又兼任电子科技大学天海科技实业总公司经理。1998年7月他主动辞去了产业处处长的职务。
如今的银路教授卸下所有包袱,一心一意从事管理科学的研究。从学术到行政管理,从行政管理到商业市场,从商业市场再回到学术,经历了一个大大的轮回的银路教授是怎样想的呢?对此,他深有感触,他认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管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实践的科学,作为一个研究管理科学的学者,如果能够具备在行政和市场上的实际管理经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实践为理论提供验证并充实理论,而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并修正实践。“我比其他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人幸运,因为我有机会从事了实践的环节,当然比起做‘官’和做市场,学术研究很苦,也很枯燥,但最大的乐趣也恰恰在此。我自己觉得做学术有意思。苦点没什么,三年插队时也苦,还不是挺过来了。”也许,正是三年难忘的插队经历,锻炼了他的毅力和恒心,这也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
2004年5月,47岁的银路教授在学术上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他被评为新兴技术管理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成为该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对此,他深感责任和压力。他希望自己能够培养出一批管理学科领域的人才,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银路教授的心中,管理科学是他真正的沧海巫山。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