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创业者舞动青春
“很难”,回忆起刚刚创业时的艰辛,已经是公司董事长的李立用了这样一个词。
李立在宁夏某高校新闻系读大学,2012年3月,他从银行贷款35万元投资开办了银川龙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旗下有18位加盟者,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文化活动的策划、图书包装、影视节目制作、广告设计……“都是和新闻专业有关的内容。”
李立的老家在固原市彭阳县,“自古贫贱出良才”是他最喜欢的民谚。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从上高中起他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几乎每种适合大学生做的工作我都做过。”凭借着敢闯敢拼的硬汉精神,年仅23岁的李立已经在文化传播领域站住了脚。
大学校园内的创业者已是屡见不鲜,校园内外的水吧、报刊亭、化妆品店很多是由学生经营打点的。北方民族大学的小周对这些创业者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无论创业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人生而言都是一笔财富,真佩服他们的勇气。”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节纲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明晰了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后,大学生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打好基础。本节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入手,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一)什么是创造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又分真创造和类创造两种: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者最终产生对人类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其思维产品只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大学生的创造大多属于类创造,虽然与科学家的创造有些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
1.人人都能创造
首先,创造并不神秘,创造能力并不仅限于少数天才,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需要的只是把它激发出来并加以发展,那种认为“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的观念是把创造能力神秘化了。
其次,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创造能力不仅表现在较为罕见的真创造之中,而且表现在更为常见和普通的类创造之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新的观点、想法和结论都可以称为创造,可见,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
最后,虽然每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有大有小,但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并不等同于不能创造。
2.大学阶段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创造力,但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的大小,除了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后天创造力开发的程度。大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较快,逐步走向成熟,正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精心培养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长期压抑就可能会丧失这种能力。虽然大学生掌握的知识还较少,但他们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少,具有更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高耀丽指出:“创业能力是指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市场创意转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捕捉市场信息及市场分析的能力、经营管理及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能力)等。在这里,专业运用能力是构成创业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社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毛家瑞等指出:“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其中综合性能力又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创办企业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应该包括创新能力、利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能力。而且,创业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应该以创新能力为保障,以创业意愿为前提,以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创业环境为基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个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一个人的创新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等。
1.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2.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育以机械、模仿、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活多变和主动的学习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学习机制,才可能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质疑
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敢质疑课本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没有怀疑,哪来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性。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除个性品质外,创业品质还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著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品质。
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创办者史蒂夫·马若提列出了12种被普遍认为是创业者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适应能力、竞争性、自信、纪律、动力、诚实、组织、毅力、说服力、冒险、理解和视野。这些能力、素质基本上可以说属于默会知识。而这些默会知识在主要以传授、理解和掌握显性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学不到的,只能在“做中学”“干中学”。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创业能力来自实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大学生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