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业挫折的克服
(1)正确认识挫折。人们所设定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过程,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毫无阻碍地完全实现,因此应当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客观、坦然的态度对待挫折。这样,在遇到挫折时就不至于过分激动和苦恼,而是保持冷静的态度,比较理智地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根据自身职业成长发展的条件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具体问题一定要做出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具体解决办法。
(3)舒解挫折情绪。达观、乐观是对待挫折的心理准则,改善外部环境、舒解情绪是减缓受挫折心理的重要途径。舒解挫折情绪的方法有:暂时脱离受挫折的情境,避免“触景生情”,减弱受挫折后的不快心情;为受挫者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提供关怀,使其感到温暖,使其尽快从郁闷、痛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避免对受挫者采取冷淡、疏远和训斥态度;变换活动内容、转移心理关注方向,忘却挫折之事;等等。舒解情绪,有时受挫者自己就可以实现,有时则要有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人的帮助,才能够达到。
(4)适当进行宣泄。例如,向亲人和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与愤懑;在空旷之处大喊几声;写一封给导致自己受挫者的信(不必发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等。虽然宣泄不是解决挫折问题的根本办法,但也不失为一种缓和人们心理痛苦的有效方法。
(5)提高挫折商。塑造人的高挫折商,是应付职业挫折的根本措施,是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思想成熟、有修养的人往往具有很高的挫折商,他们无论在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时,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通过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培养意志等方式,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耐受挫折的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水平。
四、正确对待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是指个人在社会不同类别、不同地位层次的职业之间的流动,即个人获得新的职业地位的过程。职业流动按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个体流动的意愿可以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职业流动,最通常的假设是:在与声望较低的工作相比较时,绝大多数的求职者都倾向于声望较高的工作;如果职业倦怠和职业挫折较长时间而无法克服,总的职业期望基本无法实现,那么职业流动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流动的原因剖析
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毕业后3年跳槽率达到70%,一场招聘会上四成以上是前一年的毕业生,这是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的基本情况。最近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称:上海人不到4年时间就换一次工作,而本科生换工作最频繁!学历越高,职业流动周期越短,本科学历和研究生的职业流动周期分别为21.1个月和22.8个月;专科学历为30.5个月。学历较高的知识型劳动者,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强,对岗位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职业流动体现自身价值,他们也相对容易找到更满意的工作。当然,社会上也以此指责大学毕业生缺乏诚信。其实大学毕业生跳槽也很无奈,也有一些直接的社会原因。
1.心理预期与现实比较落差大,愤然跳槽。大学毕业生刚工作时,一般都满怀希望、充满信心、锐意进取,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因环境不尽如人意,工作不能完全胜任,人际关系生疏、复杂,工作待遇不够理想等原因,有些人便会出现心理逆转,这是大学毕业生跳槽的直接诱因。
2.先就业再择业,形成惯式,顺势跳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以解决暂时就业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国家提倡的。但是,在大学毕业生潜意识中第一次就业只是暂时的,以后要待机而变,条件差不多就动,这成为大学毕业生跳槽高发的主要原因。
3.适应企业要求,积累经验,主动跳槽。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需要有经验的应聘者,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没有多少经验。他们为迎合企业的要求,不得不先到小企业锻炼,积累经验,然后再拿着写有“经验”的履历到大企业去应聘。
4.用人单位缺乏诚信,不履行承诺,毕业生无奈跳槽。
5.相互攀比,满足虚荣心,盲目跳槽。刚刚涉足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乐于和自己的同学比,他们又好面子,谁不愿自己待的单位岗位优越、加班少、工资高、福利好?于是越说越夸张,越传越失衡,最后决定自己也要去寻找那“美好的工作”而盲目跳槽。
(二)正确对待职业流动,合理选择职业流动的时机
合理的职业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由于社会等级序列的客观存在,较高的社会等级、社会地位可以成为人们对良好工作能力表现的一种肯定与褒奖,所以合理的职业流动能够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进取意识与竞争意识,并增进创造能力和开拓能力。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周期较短,反映了就业积极的一面,但因跳槽频繁而忽视了经验、技术积累等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理智地选择职业,合理地转换职业,不能任意跳槽,更不能频繁跳槽。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渐趋务实,先选择一家小公司积累经验,然后“骑驴找马”,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通常的做法。因此,跳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跳槽太早或太频繁则难以积累到好的经验,一般认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两到三年之后,再选择跳槽比较合适。只要工作比较满意,也不是非跳槽不可。同时,刚找工作时,不要只是攀比薪金、环境、发展空间等因素,重要的是能否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自己能否适应社会。
五、实现职业成功
(一)职业成功的标准及其类型
追求成功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更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由于人们价值观念各异的缘故,世界上并不存在人人适用的唯一的成功标准。一般认为,主要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追求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含义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对于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进行明确界定,包括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时发生的事和一定要拥有的东西、成功的时间、范围,等等。对于每一个追求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切切实实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己要对得起自己,不要虚度年华,同时要从就业伊始就培养起自己的乐业、敬业的精神。通常人们理解职业生涯成功也有一些共同标准,比如游伯龙、黄书德两位专家认为有五条标准:工作成果比较突出;职务晋升比较快;工资收入和获奖比较多;受到人们的赞美、尊敬、羡慕;自己有独到的见解或超凡脱俗的做法,而不受社会不同舆论的影响。职业成功意味着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的才能不一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够在适合自身优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就算成功。目前大家形成共识的有五种不同的职业成功类型:
1.进取型。成功升入组织或职业较高阶层,甚至达到集团和系统的最高地位,获得自我价值的极大实现。
2.安全型。一些扎实的人需要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获得工作的安全、尊敬并成为“圈内人”。
3.自由型。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控制而不是被控制,他们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和自在性。
4.攀登型。一些人喜欢在工作中经常得到刺激、挑战和冒险的机会,以获得不断上升和自我实现的满足。
5.平衡型。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和协调,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二)职业成功的要素
有学者从20世纪美国最成功的几百位名人的终生经验中提炼出17条实现职业成功条件,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这些条件是:积极的心态,确定的目的,多走些路,正确的思考,自我控制,集体心理,应用心理,令人愉快的个性,个人的首创精神,热情,集中注意力,协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创造性的见识,预算时间和金钱,保持身心健康,应用普遍规律的力量。但如要高度概括和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欲获取职业成功,个人必须具备的决定性要素或条件还可以概括为:信心、目标、行动。
1.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有信心成为成功者,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一定要对此有坚定的意识和信念,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目标。确定总目标,又确定达到总目标的步步为营的具体目标。人生意义在于追求一个目标,人生就是不断打破现状,追求超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如此,必须瞄准顶峰目标,步步攀登,定可抵达巅峰。
3.行动。这是获取职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不付诸行动,所谓信心、目标只是空谈。如下是争取职业成功的必要行动:
(1)积极主动,坚持不懈,保持旺盛激情。不能坐等成功,必须付出极大努力和汗水,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锲而不舍,积极主动争取成功,脚踏实地采取可行步骤去发现,去把握,去争取,甚至去创造。
(2)适应形势与环境,不断有所创新。客观形势与环境,是个人职业成功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应当积极适应环境的要求与变化,以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活动作为催化剂,不断推动个人的职业成长。
(3)自觉把握机遇,有助于职业成功。在职业人生中,一般会出现几次转折关头或几次大的考验,这正是争取个人职业成功的重要机遇。要做好准备,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发现和挖掘机遇。
(4)要有超前眼光。要有远见,有预见力,如果比别人早一步行动,就先占了主动。
(三)职业成功的评价体系
要对职业成功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职业成功与家庭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个人与家庭发展遵循着并行发展的逻辑关系,职业生涯的每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或协调,或冲突。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个体的工作成效有着重大影响。职业生涯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对于年轻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尤为重要。
对于已进入某一组织(企业)的人员来说,按照其人际关系范围,可以将其职业成功标准分为自我评价、家庭评价、组织评价和社会评价四类评价体系(见表1)。
如果一个人能在这四类体系中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则其职业生涯必定成功无疑。人生应该追求多元化的职业成功,这不仅可以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发掘出自己的全部潜能,同时也能让社会保持健康、和谐的状态,让社会成员体验到最大的幸福。
本章小结
当许多同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充分施展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本章从如何克服这种心理落差,尽快适应角色步入社会着手,建议并鼓励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心态、适应职业,克服职业倦怠,追求职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