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变革的时代,他们无不渴望自己的人生能顺利通达成功。当每个大学生对未来满怀期待或对就业感到迷茫时,他们都会想到同一个问题:我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该怎样为自己的成功作好思想、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其实,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在思考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要让大学生学会审时度势,实现顺利就业,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尽早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其目的是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身长处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面对未来的岁月,在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上,制定一个既可操作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并针对未来所预期的目标,配合时间的先后,加以有效处理的这样一个过程。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地、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生涯规划的典范。大学时期的生涯规划,包括了健康规划、学习规划、情感规划、生活管理规划、职业规划等等。对大学生来说,有了生涯规划,便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不再犹豫彷徨,不再迷失自我,不再消极颓废,使生活有了重心,生命有了意义,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积极进取以求自我的成长与实现。
有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呢?”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在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见,没有职业的梦想,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立身人世的人,必须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个人一生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过程的勾画。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不少同学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些什么?不知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度过,大学的道路该如何走。这些困惑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烦恼。有的同学带着这种烦恼度过了高职三年,直到大三时才弄明白——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会选择另外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而有的同学则超越了这种烦恼,很好地规划了他们的大学生活,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学生活。
(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现代社会中,职业发展的机会众多,但往往使求职者无所适从,缺乏明确的目标,也使不少人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有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就会使人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在为这个目标积累资源,创造条件。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人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环境,以便在纷纭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并在自己的潜能方面不断地发掘和拓展,最终实现事业的辉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用足自己的长处,二是充分用足环境资源。因此,有规划的人生大于无规划的人生,正如西方的一个谚语所言:“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你通常哪也去不了。
(三)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社会的效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发挥程度。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的是”人职匹配“,即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更注重的是”人职发展“,由于职位的要求是不断发展的,人也需要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是一项必要的管理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使社会的效能最大化。
(四)职业生涯规划是追求最佳人生生涯的过程在人生生涯的设计规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于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即人的职业生涯。因为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活动中,是最为辉煌鼎盛的阶段,最能体现和发挥创造及存在的价值。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一个恰当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意味着成功职业生涯的开始,而失误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可能潜伏着危机。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会给我们带来一劳永逸的益处,因为这只是人生事业道路的起点,它还要经过多次的修正,才能达到绚丽人生设计中的顶峰。
三、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成长阶段(14~15岁)
儿童开始辨认他们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他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二)探索阶段(15~24岁)
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和机会,可能会做暂时决定,并在幻想、讨论、学业和工作中尝试;(2)过渡期(18~21岁)开始就业或进行专业训练,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职业选择变为特定的选择;(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进行职业生涯初步确定并验证其成为长期职业的可能性,发现不合适就可能作出反复调整。
(三)建立阶段(25~44岁)
根据职业实践,进行自我与职业的统合,促进职业稳定与职业行为趋于成熟,这是职业生涯中最关键和最见成效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承诺稳定期(25~30岁),个体开始寻找安定的工作,如果工作不满意则力求调整,开始有稳定的工作;建立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富于创造性的时期,开始进入职业的高峰期。
(四)维持阶段(45~65岁)
一般不会有大的职业变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现有的成就和地位,一部分人也可能取得新的工作成就。
(五)衰退阶段(65岁以上)
根据个体生理与心理机能的日渐衰退,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开始发展新的角色,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替代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四、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依据舒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处在探索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年级为试探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为定向期:了解相关的专业和课外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为主要目的。三年级为冲刺期:本阶段学生应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选择就业。三年级的最后一学期是三年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普遍心浮气躁,忙着找工作,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成功就业上。
第二节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和对策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博士的观点,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一方面,已能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社会阅历、对自身的了解等都存在欠缺和不足,这就决定了高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不能尽早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引导。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
高尔基曾说过,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在大学里,确实存在不少像高尔基所说这类不幸的人。他们在大学里,生活没有目标,不清楚自己的大学生活该怎样度过。所以,这些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的表现是这样的:大一浑浑噩噩,认为经过高考该歇歇了;大二看别人谈恋爱很潇洒风光,也想触电一回;大三急于找工作,联系几家单位,不是自己不满意对方,就是对方不满意自己,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定了不错的工作单位,心里很着急,从而出现就业恐慌现象。据劳动部的一份调查中显示,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或不重视生涯规划,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自己潜能有多大所知甚少,随大流,表现出较严重的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的任务,与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大关系不少高职大学生在谈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都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毕业生的主要任务,而处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是不必为职业规划而”浪费“时间的,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不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如果不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到毕业真正面对就业问题时,就会陷入盲目状态,当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出现不知所措的尴尬,追悔莫及。
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也已经让一些高职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一方面,通过职业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另一方面,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内在“的素质培养。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和督促,不少学生并没有能够在进校时就开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不准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幸的是,许多高职大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随之而来是对自己的过分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缺点并克服这些缺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过分地否定自己,也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人,其事业是难以成功的。许多高职大学生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首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想进行职业规划,但不知如何下手。在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最好是面对现实,作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做好”四定“,即”定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定点“,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定位“,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定心“,做到心平气和。这些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低价出售“自己,也可以防止期望值过高而一无所获。
(四)职业生涯规划中,把就业、职业与事业混为一谈有些学生把就业、职业、事业混为一谈,认为就业等同于职业,甚至把就业与一生的事业发展画上等号。因此,在就业问题上显得优柔寡断,把就业当成一生中带有定格性的事情来对待,既不利于毕业时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长远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事业发展。
职业生涯设计师认为,人生职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质,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有时不能一步到位。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80.9%,”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正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的一种就业新理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也应围绕就业、职业、事业三个层次逐步推进。
(五)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
职业目标的定位是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种。
1.自主决定目标意识不强。调查数据显示:在职业目标定位时,大学生自主决定型的人数仅占13豫,他主决定型的占80豫,迷失方向型的占7豫。他主决定型目标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是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不太明确,二是不知道自己优势、劣势所在,三是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思考,四是搜寻职业信息能力不强。有研究发现,搜寻职业信息努力程度越高,就业概率越高,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就业的概率就能提高2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