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看待挫折
培养挫折承受力,首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认识。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生活中遭遇过重大挫折。世界上各行各业有所成就的人都对成功道路上的挫折有深刻的体验。英国物理学家、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过:“有两个字能代表我50岁前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此,大学生应该做好面对挫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一旦遇到挫折就不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而是能够正视现实,敢于面对挫折的挑战。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恰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挫折并不是总会发生,在我们整个生活中还有很多快乐、幸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要只看到挫折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不要始终停留在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中,要尽快地从情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理智面对挫折,歌德说过:“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和挫折中醒来,就会以崭新的面貌走向真理。
(二)正确认识自己
1.肯定自己,增强自信。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关键在于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因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最容易自我贬低,所以失意时更要有意寻找自己美好的一面,增强自信。可以用以下几个具体方法。
(1)发现自己的优点,逐点用笔记录下来。可分类记录,如个人专长、已做过什么有益或建设性的事、过去什么人称赞过自己、受过的良好教育、家人朋友对自己的关怀等等。
(2)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找出三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儿。成功可以是买到了合身的衣服,图书馆里借到满意的书,完成了一篇论文等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完成了三件事儿,又怎能责备自己一事无成呢?
(3)培养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在自己的兴趣中找一样来培养发展,使之成为专长。专长也不必太困难,可以简单到剪发、游泳、做菜、织毛衣、唱歌……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
(4)发挥自己的外在美,穿衣不必名牌、昂贵,作为大学生应打扮得适合自己的身份,清新自然、大方而不落伍。情绪低落时,尤其要注意穿得鲜艳亮丽,加上适当的发型和化妆。这样不仅自己的坏心情因为打扮分散了注意力,表情也会生动活泼起来。
2.调节抱负水平。挫折总是跟目标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当受到挫折后,要重新衡量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定的过高。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投环实验:投掷距离由被试者自己确定,距离越远,投中得分越高。结果表明,凡抱负水平高的人,都选择中等距离投掷,与自己实际水平相符,而抱负水平低者,多选择很近或很远的距离投掷,也就是说,要么他的要求很低,要么孤注一掷。距离很近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这种成就感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若目标过高,超过实际水平,他虽全力以赴,仍会力不从心,达不到希望的目标也会产生失败感。所以,遇到挫折时,应该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否得当,考虑如何进行调整。
(三)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挫折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给人打击、使人痛苦的消极一面,也具有使人奋进、成熟、从中得到锻炼的积极一面。生活中的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和享受。因此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去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营销训练中有一项内容是学会被人说“不”,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培养个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自己、或者他们的师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即给予令人不愉快、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开展逆境生存训练,如对优生适度的批评,对家境优越的学生设置困难,对意志薄弱的学生加以磨炼,对一帆风顺的学生制造困境等等。良好的挫折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个体免受挫折,而是创设和安排适宜的条件,使青年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坚忍顽强,勇闯难关。
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惧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要学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有利的方向转化,要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转机,都能解决。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要充分考虑目标、途径、方法、原因以及转败为胜的措施,加以耐心的实施。不怕屡战屡败,更要屡败屡战。
(四)学会适当地运用挫折防卫机制
挫折防卫机制是指在人遇到挫折时,有意无意地寻求摆脱由挫折产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恢复正常情绪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方式。挫折防卫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升华、补偿、认同、抵消、幽默、文饰(合理化)、压抑、投射、反向、幻想、否定、退化、移位等。
1.升华: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欲望,或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升华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和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宣泄,而且能够促使人获得成功。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领袖人物,都是通过对挫折的升华取得辉煌成就的。
2.补偿:是指人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挫折,或由于自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以其他可能达到成功的活动或自己的特长来代替,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得不到满足和目标达不到所带来的痛苦。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高,但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同样得到一种心理上平衡和满足感。
3.认同: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或者是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身上,或者是将自己与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
4.抵消:是指人们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或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此取代心理上的不舒畅。
5.幽默:是指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6.文饰(合理化):是指当人们的行为未达到目标,或不符合社会规范时,为了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替自己辩护。文饰作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挫折防卫机制,通常的表现方式是“找借口”,“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7.压抑: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中,不再想起、不去回忆,主动遗忘,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使自己避免痛苦。
8.投射:是指把自己的不当行为、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是如此,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9.反向:是指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
10.幻想:是指当一个人的动机或欲望受到阻碍无法实现时,以想象的方式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在空想中获得内心动机或欲望的满足。
11.否定:是指对已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12.退化: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倒退到童年或低于现实水平的行为来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怀,从而避免紧张和焦虑。
13.移位:是指将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为,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种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如在工作中受到领导的批评,心中恼怒又不敢对领导发作出来,于是回到家就冲着孩子发火。
以上十几种挫折防卫机制,往往是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自觉地运用的挫折防卫机制,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防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和保持个人自尊,躲避或减轻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可以起到使人适应挫折,减轻精神痛苦,促进发展的作用,如“升华”是最有积极性和建设性的,“补偿、认同、幽默、淡化”等也有积极意义,积极的挫折防卫机制是把挫折变为前进动力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挫折防卫机制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度,不仅不能减轻紧张和焦虑,反而可能破坏心理活动的平衡,会使人逃避现实,降低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妨碍个人的社会适应,从而导致更大的挫折,还有可能造成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甚至心理疾病,如“文饰、冷漠、反向”等具有掩饰性,“压抑、幻想、否定、回避、退化”等具有逃避性,“移位、投射”等具有攻击性。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适当地运用挫折防卫机制。
(五)学习和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试方法可以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我暗示法。心理学研究证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法就是指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缓解压力和调整不良情绪。如当自己发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林则徐的“制怒”座右铭)等。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进行默念,但也可以采取自言自语等其他方式。
2.放松调节法。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掌出冷汗、腹泻、失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调节法的要点是,首先要学会体会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会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3.呼吸调节法。是指通过某些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呼吸调节法也有很多种,如深呼吸练习、叹气练习、充分自然式呼吸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