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人要有理想和抱负,但理想和抱负不可漫无边际。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挫折是自己造成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太高,预期的抱负水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而无法实现,久而久之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最终放弃自己的努力。因此,应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并经常将自己的优缺点与社会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做到量力而行,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恢复自信心。
2.调整认知,改变归因。所谓归因是指人们把自己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通常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可控制因素,则有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
3.接受自我,悦纳自我。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自我认识同其本身实际情况越接近,个体所表现的自我防御行为就越少。同样,个体自我接受的态度与防御行为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一个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往往会对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损害自己人格的一切因素都特别敏感,这些因素也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挫折,因此,应正确地认识自我、纳悦自我。
4.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在人生经历的漫长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逆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因此要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这样遭受挫折时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还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挫折既可能产生沮丧情绪,也可能使人在挑战和逆境中提高应变能力遥因此,当面对挫折时,不恐慌,不逃避,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并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不断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人的任何目标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达到,高职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阶段,内心都希望独立自主,希望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只有亲身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高职大学生才能加深社会认同和理解,真正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最终都要在这一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因此,高职大学生在完成好自己学业的首要前提下,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学习实践和科研活动,以尽快适应未来社会角色。
另外,健全的人格体现在良好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人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因此,健全人格塑造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确定合理的目标榜样模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操作中,可模仿现实生活中具有良好个性的人,取其精华作为自己的目标或榜样,从点滴小事做起,锲而不舍,经过长期艰辛的锻炼,终能实现自己确定的健全人格的目标。
(五)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众所周知,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个体社交的影响很大。一个开朗热情、为人诚恳、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的学生,大多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社会交往,能比较容易得到群体和他人的接纳。相反,具有为人虚伪、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猜疑、报复、固执等不良性格倾向的人,会使他人在与之交往中产生不安全、紧张、不信任等不良反应。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在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也会给予你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饱满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
2.彼此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他人,他人才对你重视。”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或虚情假意。
3.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在人际交往中乐于接受对方的态度、观点。高职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在业余爱好活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历史上,那些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的科学家们也并非整天埋在书堆里,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居里夫人爱好旅行、游泳、骑自行车;苏步青爱好写诗,喜欢音乐、戏曲和舞蹈。可见,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不仅不会妨碍人们的事业,相反,业余爱好可以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大学生而言,在保证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应该去发展健康、高尚、有益于知识的增进和性格培养的兴趣。例如,可以选择音乐、舞蹈等业余爱好,培养自己开朗活泼的性格;也可以选择游泳、足球、武术等运动项目,培养自己勇敢坚韧的性格;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棋类、绘画、书法等活动,培养自己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
(七)防止“过犹不及”
凡事都有“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人格塑造过程中应掌握好“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具体说来,应该是: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犹豫,谨慎而不怯懦,豪放而不粗俗,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忠厚而不愚昧,干练而不世故等。
人格“度”的把握还表现在不同的人格特质要协调发展,做到“刚柔兼济”,对于“刚”者应多发展些“柔”,对于“柔”者应多发展些“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和谐的人格结构。此外,还要因人、因时、因地的表现人格特征,有时表现“刚”比表现“柔”好,有时表现“柔”比表现“刚”好;有时应多表现自信,有时应多谦恭,即所塑造出的人格应有韧性,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
思考与练习
1.分析你自己的人格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
2.阐述气质和性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学习,你对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
3.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有哪些?如何矫正?
4.你打算怎样塑造自己的人格?
案例分析
孤僻让他离群索居
张林是某高校大二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小时候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直到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张林的父亲忠厚老实,少言寡语,父子在一起几乎无话可说。母亲是一个性情耿直,很有能力的女性,在外面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回到家常嫌丈夫太老实窝囊。张林和母亲在一起时,看到的是她的能干,听到的是她对父亲的数落和不满。由于从小不在父母身边,张林从感情和生活习惯上都不太适应父母。在这个家里,他很少能感觉到快乐和温暖,友善和亲情。他喜欢把自己关在属于他的那个小屋子里,做完功课就蒙头睡觉。在学校,同学们说说笑笑,他却郁郁寡欢。尤其当看到同学谈起父母和家庭那种幸福的神情时,他会感到深深地自卑与无奈。他很少与别人说话,木讷的表情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使同学们纷纷敬而远之,这更使他觉得孤独无助,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接受自己。
点评:上述案例中的张林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孤僻”的人格状态,是一种人格缺陷。对大学生来说,孤独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暂时的独处,以便回味过去的言行,自我反省,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从暂时的孤独中寻找到快乐,享受这份心灵的宁静,塑造良好的人格,因而适当的孤独是有益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经常被孤独感笼罩,会变得情绪抑郁、精神委靡、寂寞忧愁、寡言少语。由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卑和戒备心理,会使自己陷入更强烈的不良情绪体验之中。这些内心的体验逐渐固定下来之后,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张林就是由于孤僻性格,使他离群索居,孤独无助。这种性格不仅会引起各种心理障碍,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感染各种生理疾病。性格孤僻,对人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性格孤僻者,都希望能摆脱孤僻性格。因此,具有孤僻性格的人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