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职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高职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暄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也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绝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5.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第三节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与途径
一、人际交往心理的基本原则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世界,都希望多一些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真挚的友谊。但是,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交往动机,要求与期望不尽相同,个性也不相同,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规范交往行为,这样才能拥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一般的,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一方只索取不给予,交往就会中断。互利性越高,交往双方关系就稳定、密切;互利性越低,交往的双方关系就疏远。人际间的互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作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作出相应的友好姿态。否则,自己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尤其是隐私的尊重。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天走在街上,一个年迈体弱的乞丐向他伸出发抖的双手,大作家找遍所有的衣袋,分文没有,感到惶恐不安,只好上前握住乞丐那双脏手,深情地说道:“对不起,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兄弟!”哪知大作家这一声声“兄弟”,却超过于钱币的作用,立刻使老乞丐为之动容,泪眼盈盈地说:“哪儿的话,这已经很感恩了,这也是恩惠啊!”无论什么人,无论地位高低,渴求得到尊重的心情是一样的。
(三)真诚原则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列出555个描写人品的形容词,让学生说出最喜欢哪些、最不喜欢哪些,结果学生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在8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即真诚、诚实、忠诚、真实、信赖和可靠。而评价最低的品质中,虚伪居首位。古人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那种“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交往信条,侵蚀着健康的交往关系。
(四)宽容原则
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要学会宽容,学会克制和忍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心胸要宽,姿态要高,气量要大,遇事要权衡利弊。切不可事事斤斤计较,苛求他人,固执己见,要尽量团结那些与自己有分歧见解的人,营造宽松的交际环境。学会原谅别人是美德,学会宽容别人是高尚。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每一天都快乐。
(五)理解原则
所谓知己,即是能够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人。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理解不等于知道和了解。就人际交往而言,你不仅要细心了解他人的处境、心情、特性、好恶、需求等等,还要根据彼此的情况,主动调整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给他人以关心、帮助和方便,多为他人着想,处处体恤别人,自己不爱听的话别说给他人,自己反感的行为别强加于人。古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交往中善解人意,处处理解和关心他人,相信别人也不会亏待你。
(六)信用原则
人际交往要讲究一个“信”字。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言必信,即说真话,不说假话。如果一个人满嘴胡言,尽说假话骗人,到头来连真话都不能使人相信了。二是行必果,即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言而无信非君子”,如果一个人到处许愿而不去做,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唾弃。要取信于人,首先要守信,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其次要信任,不仅要信任别人,而且要争取赢得别人的信任。第三不要轻易许诺,即不说大话,不做毫无把握的许诺。第四要诚实,即自己能办到的事一定要答应别人去办,办不到的事要讲清楚,以赢得对方的理解。第五要自信,即要有一种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的技巧
1.握手的技巧。握手是在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通常,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一般情况下,年龄、性别、职务、地位差不多的人握手可以顺其自然,随便一些,只要用右手握,不要戴手套,手要干净就行了。但在有明显差别的人之间却需要讲究一点先后顺序和握姿、时间及力度。在较正式的场合,握手的正确顺序是:男女之间,待女士先伸手;老少之间,等长者先伸手;上下级之间,待上级先伸手。切不可抢先,也不可等对方已经伸出手来了,你还没有反应。在家里待客,客人来时,一般是主人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而当客人告辞时,主人应等客人先伸手说“再见”,然后相握,而不可自己先伸出手来。握手的力度应该是不轻不重用手掌和手指握住对方的手,接着再稍微上下摇晃几下。握手的时间长短特别是异性之间的握手,不宜时间过长,通常不超过三四秒钟;也不可很短促,触碰一下就作罢,那样,别人就会觉得你一点热情也没有。2.称呼的技巧。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因此在交往中对称呼不能随便乱用。首先,称呼其身份。直呼其名对上级或长辈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对平辈也不够尊敬。其次,使称呼家庭化。中国人多认为家庭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在社交场合,人们要拉近双方的关系,增加情感成分时,可以使称呼家庭化,即借用家庭称呼来显示双方的关系亲密。再次,注意使用对称敬辞和自称谦辞。如称自己为“鄙人”,称自己的著作为“拙著”,称自己的见解看法为“愚见”等。
3.寒暄的技巧。寒暄是社交中双方见面时互相问候的应酬话。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达自己的敬意。寒暄的方式:第一,问候式。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形式。交往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进行不同的问候。比如,对少年儿童可问“几岁了”或“上几年级了”;对老年人可问“您身体好吗”;对成年人可问“工作忙吗”;从职业上考虑,对老师可以问“今天有课吗”。第二,言他式。这也是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一种寒暄方式。“今天天气真好啊”“这里的环境很幽雅”,类似的问候对双方来说都是可取的。第三,触景生情式。这是针对具体的交谈场景临时产生的问候语,譬如“上班去啊”“下班啦”“您在洗衣服啊”,这种寒暄,随口而来,自然得体。双方初次见面时,上述寒暄方式无疑是最常用的。但是,如果一时实在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则可从对方最熟悉的事情、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或当时当地最吸引人的新闻谈起。
4.礼貌用语的技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很多,如:您好、谢谢、请、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等。在社会交往中,除了上述礼貌用语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解答说“请教”,托人办事说“拜托”,向人祝贺说“恭喜”,赞人见解说“高见”,求人方便说“借光”,求人谅解说“包涵”,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到来说“光临”,看望别人说“拜访”,起身走时说“告辞”,赠送物品说“惠存”,物归原主说“奉还”。在平常社交时,要注意尽量不说口语化的语言。例如,问别人姓名要说:“您贵姓?”“怎么称呼?”而不说:“您叫什么名字?”
5.微笑的技巧。与人初次见面,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马上就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消除双方的拘束感。标准的微笑为“三米六齿”,就是别人在离你三米的时就可以看到你标准迷人的微笑。微笑时面容祥和,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上齿的六颗牙齿。注意要保持牙齿的清洁以表示尊重。微笑的作用:与朋友见面打个招呼,点头微笑显得和谐、融洽;老师对学生报以微笑可以使他们消除紧张感,同时,敬畏感就会被信任感和亲切感所代替;上级给下级一个微笑,会让人感到领导的平易近人,并会对其工作积极性产生正面的影响;服务人员面带微笑,顾客就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顾客对服务人员报以微笑,则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与理解。
(二)人际关系的技巧
1.赞美对方。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潜意识,对这件事“别人会怎么认为”或“别人会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赞许的期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表扬。如果你说几句得体的恭维话,他马上就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