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世纪末,东汉王朝即将迈向终焉,以民众风起的黄巾之乱为开端,战乱之世揭开了序幕,其中,在天下诸侯里最突出,且充分展示其力量的,是为董卓。
董卓在京师洛阳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挟天子,压诸侯,戮公卿,荼毒百姓。董卓的这种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共愤。东郡太守桥瑁“有志讨逆,但恐势孤力弱,不足济事,乃假称三公密杖”,移文众诸侯。首先起兵响应的是“日夕募兵,有图卓意”的勃海太守袁绍,继之是韩馥、袁术、袁遗、刘岱、张邈、张超、鲍信、王匡及曹操,梢后,接到檄文的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守也加入了反阜同盟。在他的旗下,则有一个美貌的俊才.周瑜。
一向勇烈过人的长沙太守孙坚,也被徐荣将了一军,损兵折将,退居阳人。但孙坚并非平庸之辈。
当徐孙两部再战于阳人时,一个少年手持长戟,站在两军的阵前,虽然头盔没了,脸上还有些泥,头发里插了两根杂草,看起来有点狼狈,但怒目圆睁,杀气腾腾。
少年一边奋力杀敌,一边对着身边的将士大声喊道:“上啊!用我们的双手讨伐董卓老贼!”
正在少年奋勇向前冲杀时,他背后却有两名装死徐荣的士兵突然暴起,想要偷袭孙策。
砰~砰~
那两名士兵同时被一美貌的年轻将领所斩杀。
“原来如此,背后真是破绽百出啊!”
孙策一回头,大声喝道:“什么?!”
周瑜从士兵的尸体中抽出长枪,不再不以为意的说道:“不必在意。刚才孙坚大人,他拜托我要保护好你的背后。我只是......终于明白他的意思了。”
孙策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切,也就是说在老爹眼中我还不够成熟啊……。”
周瑜看着眼前有些生闷气的孙策,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但他也夸奖你说,你有着不论来者何人都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的勇气。”
孙策又有些开心的说道:“是吗?嘿嘿嘿......你,叫什么名字?”
“周瑜,字公瑾,今后要跟随你,保护你的人。”
此战中孙坚听用了周瑜父亲的策略出奇兵,射死了徐荣的先锋大将华雄,使所向无敌的徐荣,锐气挫尽,大败而归。
董卓派陈郡太守胡轸、中郎将吕布统率大军后援徐荣,终因胡轸自恃资深历厚,不屑与吕布为伍,使吕布大动肝火,乘机作乱。
当部队刚在阳人附近扎下营寨,天色已晚时,吕布大喊:孙坚来劫寨了!胡轸不战先逃。引起一片混乱,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当胡轸收拢残部,察看敌情,并未发现有追军时,为时已晚了,他觉察到是吕布在兴风作浪后,使不战而退。
孙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使董卓大惊。而此役的胜利,迫使董卓退守长安,把一座空城-洛阳让给了孙坚。
夜晚,洛阳城中。
“公瑾,你博览群书,文武双全,我问你......。”孙策打起精神,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如今董卓迁都,眼看着天下大乱已经难以避免,我辈虽然年幼,却不能因位卑而忘国。你想想看,如果父亲要争霸天下,应该从哪里着手为好?”
见孙策说得认真,周瑜也收起玩笑之心,认真思考了一会儿。
“如果就天下形势而言,我觉得当立足南阳,进据河北,就像光武皇帝当年一样。不过……”他又瞅了孙策一眼,眼中带笑。“袁本初恐怕不同意。”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这还用说?当然是暂时依附袁氏了。”周瑜笑了起来,只是笑得有些狡黠。
“伯符,令尊现在做的就是最好的选择。袁氏四世三公,负天下之望,如今袁公路据南阳,袁本初据河北,天下豪杰争相附从,山东几乎都是袁家的天下,用不了几年……”
周瑜正色道:“但是袁绍多谋寡断,袁术有勇无谋,又加上兄弟阋墙,纵使学得光武皇帝皮毛也难得其精妙。只是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却也不可小觑。”
孙策好奇的问道:“你都说了,董卓未灭,兄弟已然阋墙,这等人有什么好指望的。”
周瑜释然,赞了一声:“见微知著,知错能改,伯符可谓明智。”
周瑜继续自己的分析道:“天下混战,令尊若想分一杯羹,有两个选择:要么暂时依附袁氏,借机壮大自己;要么另辟蹊径,求一偏僻州郡,养精蓄锐,待机而动。”
孙策思考着说道:“公瑾,你想说的......是江东诸郡吧?”
“正是丹阳出精兵,进可越江而攻,退可凭江而守,掠取吴会。且丹阳太守周昕不谙兵事,正可一鼓而下,据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