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王朝衰退,世间也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正当乱世之中的才子谋士和智帅猛将都在相互竞争较量,辅佐明君建功立业之时。却有一个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先生,不为任何人出仕,日复一日的过着务农的生活。
深夜,南阳卧龙岗草庐中...
诸葛亮手持羽扇,夜观天象,长叹一声:“难道这大汉江山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唉…”
此时突然见天空西南方向有一颗小星,正在左右乱窜,隐隐有化龙之势。
诸葛亮见此情景皱了皱眉头,掐指一算,又叹一声:“徐庶!你呀你呀!唉,老师也是......此人虽有人君之相,可惜晚了一步……得其势,不得其时啊!”
诸葛亮沉吟半晌,对着草庐之外喊了一声。
“...阿平”
一童子从远处赶来,深施一礼,恭敬的说道:“先生”
“今后再有人来此处拜访,就说我云游去了,不知何时能回,你可知晓!”
“敢问先生,这是为何呀?”
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无需多言,照此说即可。”
“诺…。”
两个月后的深夜......
“先生,之前来过一次的那个大耳朵,红脸和黑汉子又来了,我还是照先生之前的吩咐打发他们走了,只不过这次他们留书一封,以呈先生。”
诸葛亮拍了拍童子的头,笑着说道:“不可无礼。把书拿过来,我看。”
童子揉了揉脑袋,从怀中掏出一卷书简,恭敬的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打开竹简一看,发现上面写着:备久慕卧龙先生高明,两次拜谒不遇空回,深为遗憾。备乃汉室宗亲,目睹朝纲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扶汉室之志,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然展吕望之才,施子房之鸿略,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备斋戒沐浴,三月之后,再来拜见,面倾教诲。
诸葛亮手持书简,在草庐中静坐了整整一夜……
三月之后的夜晚天降大雪,次日清晨方停。
清晨,诸葛亮看着草庐之外,一掌之深的大雪,喃喃自语地说道:“希望这场雪能阻拦你吧!唉……”
一个时辰之后,小童子走进草庐,对着诸葛亮禀报道:“先生,先生,那三个人又来了。”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眼珠一转对着童子吩咐道:“就说我昨日宴请宾朋,大醉未醒,让他们改日再来吧!”
童子点头称诺。
不一会儿,童子又走了进来。
诸葛亮又是期待又是遗憾的问道:“怎么他们...回去了吗?”
童子摇了摇头,对着诸葛亮说道:“那个大耳朵说无妨,他们可以站在院中等待,等先生醒来再行拜见。”
诸葛亮闻言,翻身躺在榻上,背对门外一动不动。
庭院中的三人这一等,就从上午的旭日东升一直等到了夜晚的月挂树枝。
这时,诸葛亮悄悄的起来,走到了窗户处。推开一条缝隙,拿眼向外看去。
只见庭院中的三人,一人坐在石凳之上正在手持春秋,手抚长须,借着月光默默观看。一人坐在台阶上喝着自己手中葫芦里的酒,满脸的怨气。还有一人相貌忠厚,有长者之姿,安静地立于庭院之中等待。
诸葛亮关上窗户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既然躲不过,那就在这天下乱世走一遭吧!……”
言罢便让童子请三人进草庐一叙,智慧高超的诸葛亮为刘备阐述了心中的天下三分之计,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刘备可占人和。
刘关张三人对此心悦诚服,再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早晚恭听教诲。”说完刘关张三人皆跪下施礼真诚的看着诸葛亮。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这里有西川54州郡地图一份,赠予将军,望将军早成大业,匡扶汉室!”
左边跪着的关羽深施一礼问道:“先生真的不肯出山相助?”
“唉,实难从命也。”
右边跪着的张飞对着诸葛亮乞求道:“俺老张一混人,不知什么天下大事,但是请求诸葛先生看我大哥三次来请的份儿上,出山帮帮我大哥吧!”
诸葛亮看着面前跪着的三人深受感动,深施一礼也跪了下来,眼含热泪的看着为首的刘备大声说道:“亮明白了……草民诸葛亮蒙将军不弃,三次来请,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为主公匡扶汉室,竭尽毕生所能。”
刘备连忙扶起面前的诸葛亮,接着扶起了身边的二位义弟。
“诸葛先生,吾……”
“但是要请主公您也要做好觉悟了。现在开始等待在主公前方的,是更多的历练和考验。亮希望就算处在这样的漩涡中,也请别忘了主公您那高尚的大志!最后能完成大业的并非亮的计谋,而是主公您的内心啊!”
“备今夜向天立誓,此生绝不辜负先生!违背此誓,人神共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