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王总的野心这么大,我觉得韦小宝的七个老婆已经很厉害了,你居然还想着13金钗呢。”梵冰冰笑着说道。
“十三金钗还好吧,咱们的胡大帅哥,可是想着皇后、贵妃、妃子、答应之类的。”王韬指着胡戈说道。
“我说的是戏好不好,你不要和我本人扯上关系啊。”胡戈见王韬这么说,立刻说道。
“不要解释,这有什么好解释的,男子汉大丈夫,哪个不想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王韬摇着头说道。
“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说的可真好。可惜这个时代不容易实现了。”席薇听了居然有些向往。
“你知道这话是形容谁的么?”王韬突然问道。
席薇听了一愣,随即说道:“大作家,你给大家科普一下呗。”
“这是后人形容大汉将军,霍去病的。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剑,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权,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王韬说道。
“大汉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时代,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胡戈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说道。
“这话流传最广,却不知道,其实有个典故。当时北匈奴郅支单于不断侵扰西域各国,窃居了康居国的政权。”
“又派遣使者命令阖苏、大宛等国每年向他们进贡,势力逐渐强大,控制了西域各国。汉元帝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心有韬略,而且希望自己能建立功勋。得知这些事情之后,他便私自将“出使西域”改为“出征西域”,率领四万精兵攻打郅支单于。
”
“这一次仗,陈汤大胜而归,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权威,确保了丝路贸易畅通。胜利后,陈汤向汉朝天子上书,并在奏折中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与这道奏折一起送往长安的,还有北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因此这不是吹牛的话,而是干完了之后,才说出来的话,堪称时代强音。”王韬将这两句话的典故说了一遍。
“这陈汤这么霸气,怎么历史上名声不显呢?”胡戈奇怪的问道。
“他虽然干的霸气,可是为人贪财,与朝中大臣不合。后来因罪下狱,又有私改圣旨的事情在前。皇帝忌惮他在西域的名声,后来虽然启用,但是没有把他放到边塞,因此以后也就没有太多的功劳了。”王韬笑着解释道。
“难怪,不过他的两句话流传至今,也算是流芳百世了。”胡戈点了点头说道。
“你们男的是不是都喜欢舞刀弄枪?”梵冰冰问道。
“这很正常啊,从基因上来说就是如此,就和女人喜欢美一样。有一句话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王韬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什么话?”梵冰冰问道。
“这个世界上,按照消费能力排行,第一名是女人,第二名是小孩,第三名是老人,第四名是猫狗,第五名是男人。”王韬说道。
“哈哈哈,你这话说的,仔细想想好像挺有道理的。”梵冰冰闻言大笑,点头说道。
“这没有办法,是现实的悲哀。”王韬说道。
“得了吧,你这个大老板还能知道普通人家的悲哀。再说你也没有结婚,哪里来的这么深的感触。”胡戈瞥了王韬一眼说道。
“我没有结婚,不代表我没有生活经验啊。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朋友、同学的身上,查人观己,看看他们现在什么情况,不难猜出自己结婚之后的命运。”王韬说道。
“这就不对了,你说的是普通人家,男人需要养家糊口,还车贷房贷。可是你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压力,再说你就算真的娶了老婆,又有几个人能管得住你。谁还能掌握你的经济命脉不成?”席薇说道。
“你这就属于抬杠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不冲突,并不能因为特殊性,而否定普遍性。”王韬转而以哲学反驳道。
“成了,你一车什么普遍性,特殊性,我就知道你赢了。小女子甘拜下风。”席薇双手抱拳,向王韬说道。
“就你这一抱拳,我也知道你不是小女子,倒是我该说多谢女侠手下留情才对。”王韬做出了席薇抱拳的动作说道。
“不对啊,咱们一开始说的是,王总什么时候拍一部女人戏,怎么扯到这里来了,还好我反应的过,否则还不得被你绕了进去。”梵冰冰笑了笑,随即说道。
“现在大女主的戏很多啊,冰冰姐上半年的媚娘传奇不是才刚刚上映么。这两年,芈月、甄嬛、媚娘,武瞾都演了个遍。除了慈禧名声不大好,几乎历史上罪名的女强人都演了。”王韬说道。
“除了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女强人了么?”刘菲菲问道。
“有啊,其实中国古代历史上公认的女强人有五位,芈月反而是知道的人最少的。”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皇后吕雉,吕太后是第一位。第二位是,唐朝登基称帝的皇帝武则天。”
“第三位是宋朝被称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宋真宗赵恒皇后刘娥。她甚至穿着皇帝的服饰,临朝称制。就差自己称帝了,不过最后她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称帝。”
“最后那位就是慈禧了,从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到1911年,自己身亡,掌握朝政50年左右。就算是在历代皇帝当中,也是数得着的。”王韬侃侃而谈道。
“宋朝居然也有这样的女性,真是厉害,好像很多朝代都有皇后干涉朝政,明朝反而很少。”席薇显然也知道一些历史,感慨的说道。
“这很正常,明朝是权利高度集中的时候,再说皇帝年幼登基的不是没有,但是最年轻的也是十五六岁,最起码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皇太后没办法直接走上前台。”
“清朝顺治六岁继位,康熙八岁,同治皇帝五岁,光绪皇帝四岁,皇太后很容易就能垂帘听政。”
“况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有内阁制度,内阁的权利很大,甚至可以驳回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圣旨。没有内阁的署名的圣旨,被称为中旨,皇帝虽然可以直接利用中旨任命官员,但是这种官员是被众多大臣看不起的。”王韬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