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缙绅录》是清代记载京城及外地官员履历的书。“清”别解清代,原意为清廉的官。
16.以船为家(打剧名一)舟配
注:“家”别解成年婚后住所。
17.陛下(打鸟名)叫天子
18.木欣欣以向荣(打剧名一)快活林
19.来舞魏宫前(三国人名二)乐进、曹宇
注:魏宫系曹氏屋宇。
20.斑衣舞缲(打剧名一)说亲
注:谜面指老莱子娱双亲事,“说”古通“悦”。
21.落英缤纷(中成药名)红花散
注:谜面陶渊明《桃花源记》句。英,花也。
22.卒守边疆局势成(中草药名)车前子
注:谜面指中国象棋边卒所处位置,“子”原意为车前草的籽,别解作棋子。
23.圆荷浮小叶(唐诗人名)钱起
注:小荷叶浮状形似圆铜钱。
24.嚼蜡(《老子》一句)味无味
25.张仪说六国(打五言唐诗句)款款话归秦
26.生地(打汉代人名)程不识
27.福晋(打《红楼梦》人名)王夫人
28.爱种芭蕉听雨声(中草药名)落得打
29.管理驿传事务(古官名)督邮
注:驿传即古传书之驿馆。
30.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打剧名一)埋怨
注:谜面系林黛玉葬花词。谜底别解为埋下了哀怨。
31.贾兰(打《聊斋》目录二)珠儿、李生
注:谜面系《红楼梦》中贾珠、李纨之子。
32.猛见了可憎模样(打剧名一)惊丑
33.莲步(打古诗目)君子行
注:“莲”为君子之称。
34.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打剧名一)戏凤
注:谜面系《红楼梦》回目,凤,指王熙凤。
35.外(打昆曲目)夜课
注:“外”字分开为夕一夜;卜一占卦(课)。
36.九百九十七(文)(打京剧名)三上吊
注:三加上谜面的钱数,为一吊钱。
37.孟尝君传(书名一)说文
注:孟尝君姓田名文。
38.墨(刑)(打京剧名一)刺字
注:古代墨刑指在犯人脸上刺字。
39.幼儿无父(打果品名)瓜子
注:谜面之意为“孤”,拆而得谜底。
40.冬至夜(打七言唐诗句)卧后清宵细细长
41.种牛痘(打俗语一句)好肉上做疮
42.马革裹尸乃吾愿也(打“六才”一句)将欲从军死
注:谜目“六才”指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43.坑儒(打“六才”一句)闷煞读书客
注:谜面指秦始皇坑儒。
44.炙(打“六才”一句)斜月残灯
注:此谜依灯谜之规则,拆字结果应在谜底,拆字手段在谜面,谓之谜弊——“倒葫芦”。将面底对调,则是标准的拆字组合谜。
45.欲雨(打“六才”句)愿天下
注:雨从天上落下的。谜面改“盼雨”更切。
46.晚晴(打“六才”句)十二月
注:“晴”晚,去日字,余“青”可析为“十二月”。
47.亭以雨名志喜也(打词牌名)天下乐
48.阅后付丙(打成语一)一目了然
注:丙,丙丁火;然,古通燃。
49.春冷秋寒草不萌(打水泊梁山人名)秦明
注:前二字无日为“夫”,“秋寒”去火余“禾”;“草不萌”为“明”,合成“秦明”二字。谜为减笔画(部首)组合体。
50.春分秋分不宜出行(宋代人名)秦少游
51.借问酒家何处有(《红楼梦》人名)探春
注:酒猜“春”。如五粮春、剑南春。
52.一言难尽(水泊梁山入名)安道全
53.处暑(三国人名)伏完
注:处暑节至,三伏毕。
54.称为佳友(京剧演员)言菊朋
注:佳友为菊花别名。
55.固一世之雄也(国名)英吉利
注:“雄”猜英,“吉利”为曹操之乳名。谜面指曹。
56.外孙(中草药名)千金子
57.十个小孩(中草药名)五倍子
58.念日(蔬菜名)筍
注:谜底解作两个旬。
59.洞庭始波(纺织品)湖绉
60.雁过无人汉影斜(打一字)瘫
注:这是一则减笔画,移动字的标准增损离合体字谜,与今之谜例丝毫不差,字谜珍品。
61.两口不分家(打一字)砧
注:两口,“不”字分开为“丆卜”合成谜底。
上列清代中晚期灯谜,谜材广泛,基本上是以会意为主,少几则为增损离合法,而且技法纯熟。灯谜盛于清,可见一斑。
晚清的灯谜,成谜手法更加成熟。好谜者上至朝廷官员,下至百姓,相继成立谜社,定期雅集,谜刊相继面世,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喜爱之文雅的娱乐活动。
村姑巧破“鱼羊”谜
乾隆南巡,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船至杭州,乾隆、和珅、纪晓岚微服下船,漫步直奔灵隐寺走去。行至一桥上,乾隆对和、纪二人说:“两位爱卿,朕偶得一谜,你们猜猜看。”
半边有毛半边光,
半边美味半边香。
半边吃得山上草,
半边还在水中藏。(打一字)
和珅听了琢磨:“这是个什么字啊?”纪晓岚早已猜中了,可他没有明说,给皇上留点面子。这时候,桥下边洗衣服的村姑,咯咯地笑了:“那位老先生,这有什么难猜的!那不是个‘鲜’字吗!”
乾隆听了很高兴,对和、纪二人说:“看来你们俩人还不如村姑哪!”纪晓岚在一边捂着嘴笑了。
纪晓岚舌辩十个字谜
前文说的一至十的减笔画谜。有人传说是乾隆的大作,谜面与前略有不同。
这天早朝已散,乾隆在东暖阁来回踱步,心绪不宁,面色阴沉。走回书案后,提笔在纸上写下一首句子长短不齐的诗: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奴的人儿落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压,
论交情不差。
染皂难讲清白话,
分明一对鸳鸯反被刀割下。
抛得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诈。
乾隆写罢,歪身躺在榻上闭目养神。一个太监走进门,来到乾隆面前:“启禀皇上,大学士纪晓岚求见。”乾隆随口说:“叫他进来吧!”太监出门唱道:“万岁爷有旨,传纪晓岚进见!”
纪晓岚双手下垂,半躬着身,走进东暖阁,躬身见礼:“臣,纪晓岚见驾吾主万岁,万万岁!”
乾隆没睁眼,只是用手摆了一下。纪晓岚站起,侍立在书案旁边。门口的太监直向纪晓岚示意,下颏指点书案。
纪晓岚斜着身子,扭着脖子往书案上看。看罢,一捂嘴差点没笑出声来。要说纪晓岚本事太大啦,就这么看了一遍,书案上那首诗,可就一字不落全背下来了。
乾隆此时睁开眼,说:“纪爱卿,朕今日心绪不宁,有什么事,快说。”纪晓岚把筹办皇太后寿辰的事说了。乾隆说:“你到慈宁宫请示皇太后,听听她老人家怎么说。”
纪晓岚奉旨来到慈宁宫阶下,向当值的太监说:“请公公禀告圣母皇太后,纪晓岚求见。”得到恩准后,纪晓岚进宫,跪见皇太后。
纪晓岚把太后寿辰的事说完之后,说:“禀太后,皇上在东暖阁榻上躺着,看来有什么心事,书案上有一首诗,诗文很是蹊跷。”皇太后问:“他写的是什么诗啊?”纪晓岚忙起身说:“臣先向太后请个罪。”皇太后一听,说:“这是从哪儿说起呀?”“臣,偷看了皇上的诗,请太后恕罪。”“什么罪不罪的,快说!皇上写的什么诗?”
纪晓岚把乾隆那首诗一字不差地背给皇太后听。皇太后听了,沉思片刻说:“我瞧皇上又想起那个西域妃子啦?”纪晓岚没吭声。“我问你话哪!你说是不是啊?”
纪晓岚说:“皇太后把皇上请来,一问不就知道啦!”皇太后打发人去请皇上。“纪晓岚,你把刚才背的那首诗,给我写下来,待会儿皇上来了我好当面问他。”纪晓岚奉命,把那十句诗写在纸上交到太后手里。
没多大工夫,乾隆来到慈宁宫,太监高喊:“皇上驾到!”乾隆进宫,参见皇太后。
落坐之后,皇太后问:“皇上,这几天身体如何?看你的面色,可是缺觉吗?”乾隆回话:“多谢额娘挂念,近日身体还好。”皇太后说:“我这儿有一首诗,看不懂,请皇上给我讲讲吧!”
乾隆接过那张纸一看,就是一愣:“额娘,您这是从哪儿弄来的这首诗?”“皇上知道这首诗的内情?”“这是孩儿刚刚写过的一首灯谜诗。”皇太后瞧了纪晓岚一眼。乾隆当下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急忙说:孩儿这首诗是个谜,纪爱卿对谜有研究,让他讲讲吧!”
纪晓岚一听,皇上要下台阶,心想“得,就给他个台阶下不结啦!”忙从皇太后手里接过那张纸。
“启禀皇太后,微臣说的不对,请皇太后、皇上示下。”乾隆说:“别啰唆啦,快说吧!”
“皇上这十句诗,每句打一个字,十句所打的字,就是一到十这十个数儿。”
第一句,“下”字去掉“卜”是“一”字;
第二句,“天”字去掉“人”是“二”字;
第三句,“王”字去掉“|”是“三”字;
第四句,“罷”字去掉“能”是“四”字;
第五句,“吾”字去掉“口”是“五”字;
第六句,“交”字不要“差”(×)是“六”字;
第七句,“皂”字去掉“白”是“七”字;
第八句,“分”字去掉“刀”是“八”字;
第九句,“抛”字去掉“力”与“手”是“九”字;
第十句,“思”字去掉“口”与“心”是“十”字。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皇太后说:“原来是这么个闷儿啊!纪晓岚大学士,你可真是个能人!依我看,应该给他加个衔儿,叫‘舌辩学士’,倒挺合适的。”
“高山响鼓”和“八窍通七窍”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自幼刻苦奋读,学识渊博,因屡试不第,只好以教书为生,他写的《聊斋》驰名文坛。
当时淄川乡下有个土财主,一心想让儿子做高官,发大财,闻蒲松龄大名,便请他到家来教家馆。蒲松龄教了三个月。这天蒲松龄向财主告辞,财主设宴为先生饯行。
席上,蒲松龄对财主说:“令郎学业有成,老夫另有去处。望员外体谅。”
财主忙还礼,问道:“吾儿文章如何?”
蒲松龄说:“高山响鼓,声闻百里。”
财主听了很高兴。又问:“小儿在易、礼诸家想必通了?”蒲松龄,勉强笑了笑说:“八窍已通七窍。”说罢离席而去。
蒲松龄走后,那财主便急忙赶到做县衙师爷的弟弟家中,让他为孩子报名参加乡试,先捞个秀才、举人什么的。
师爷听过哥哥说的蒲松龄临行的话语,哭笑不得,气愤地说:“你让那穷教书匠戏耍了一番,大哥,你反而自鸣得意!”
财主说:“兄弟,你且说说其中缘由。”
师爷解释道:“那教书匠说的‘高山响鼓,声闻百里’,那是笑咱那孩子‘不通!不通!’那‘八窍已通七窍’,只剩一窍,那不是‘一窍不通’吗?”
财主听了,气得两手发抖。
这则故事中含两个谜:一个是“不通”。另一个是一则别解谜,这“一窍不通”原意为全部不明白,也就是没有一窍通的。而故事中将这个成语中的“一”落到了实处,这就是灯谜中的别解。只是没有适应的谜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