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父皇要你们去洛阳查一查李世民的事,记得不要太添油加醋,但也不能什么假话都不说,这个尺度就把握在你们的手里。”
李元吉看着面前的三部尚书,后者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们应该知道谁是太子谁是秦王吧?有的时候我知道你们很难做,但一旦这个时候你们做好了,太子上位,什么太子少保太子太傅,你们肯定少不了。
想想吧,一品啊!这可是你们本来得不到的东西,但如果你们做好了,你们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支持太子,还是支持秦王。”
李元吉为三部尚书各自添上了一杯酒,他们依旧面面相觑,仿佛想从各自的表情上找到内心深处不可揭露的想法。
“齐王殿下,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尚书,这件事不是我能够决定的。而且陛下说了——这件事不允许任何人来干涉,齐王殿下这么做,是在抗旨啊!”
礼部尚书向李元吉执手行礼,李元吉则摇了摇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抗旨不抗旨,我有让你们一股脑地说假话吗?没有吧?只是要你们尽可能理解我们,毕竟我知道你们还有些顾忌,但还是别忘了——太子依旧还是太子,还是未来的皇帝。
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们敢做出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太子一旦上位,我不说你们也应该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元吉看着面前的三人,笑着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了山脊之中,黑暗笼罩了每一个角落。四个人仿佛消失了,又仿佛被隔离在了独立的空间。
“齐王殿下,臣会做好臣该做的事情,至于什么太子什么齐王,臣没有见过,也没有说过话,臣先告退了,请齐王殿下照顾好自己的身子,不要生病了才好。”
吏部尚书第一个站了起来,向李元吉坐着的方向鞠了一躬,而后消失在了房间里。随后两名尚书同样离开,但并没有任何地表示。
“李世民——这一次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逃得掉了!”
李元吉看着面前的黑暗,一道道若有似无的各色光芒逐渐展现眼前,而在各道光芒中间,他仿佛看见了跪在自己面前求饶的李世民。
.......
“陛下,这是六部各自交来的报告,是现在就看看,还是说先休息休息?”
宦官总管将六本奏本整整齐齐地放在了桌子上,李渊看着面前的奏本,双手忽然间产生了肉眼不可见的颤抖,让面前的宦官总管念出来。
“本部遣一十六人前往洛阳勘探,化身平民与百姓交流,得知众多,结合成册,交于陛下,望陛下得以知真相,明是非,得结论,晓人心。”
宦官总管刚刚念完第一段,李渊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前者随即跳过所有的内容,找到了最后的结论。
“吏部一十六人,假一月于洛阳之工,得尽公平公正之结论,述之于陛下,望陛下勿再烦恼:
秦王李世民于洛阳尽得人心,毫无反抗厌恶之徒,可谓众星捧月,人心所向。
百姓皆言秦王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而本朝东宫之位竟给予一毫无勇气智慧之人,可见天子不过又是一昏君尔。
秦王李世民当有天下,而洛阳可成其龙兴之地,建都之城。洛阳百万人民当以秦王李世民为尊,秦王振臂一呼,百万人民便将揭竿而起,助秦王成就千秋霸业。”
宦官总管几乎是在颤抖中读完了结论,而李渊却没有任何表示,宦官总管于是找到了另外一部的奏本,跳过所有的内容,找到了结论。
“礼部遣三十二人前往洛阳,以公平公正之心寻求真相,而今耗时三十有二,终得结论:
洛阳确以秦王李世民为尊,而不以天子为天子,不以东宫为东宫。
洛阳以东三十二城皆是如此,天子之威信不在,太子之声望无存,唯有秦王李世民之声名赫赫,略有将天子取而代之之迹象,将太子废而除之之痕迹。
洛阳与三十二城百万男儿皆已做好准备,毫无惧色,秦王李世民若振臂一呼,即有百万大军陈兵洛阳,得长安易如反掌,恐到时东宫不再东宫,天子不再天子。”
李渊略有疲惫的双眸稍稍睁大了一些,但并没有任何表示,宦官总管于是放下了手中的奏本,拿起了第三本,内心希望结论能够有所不同。
“户部遣一十三人往洛阳,以公平公正之态度,尊天子真龙之成命,勘探洛阳以东三十二城,如今十三有二,不负圣恩,得以结果。
秦王李世民得人心,洛阳三十二城百万平民皆以秦王为尊,望其成天子,变真龙。若长此以往,恐启之事再度发生,真龙之位恐为易主,望陛下多加思虑,盼未来无忧。”
宦官总管的双手剧烈颤抖了起来,奏本不经意间竟摔在了地上,李渊忽然睁大双眼,宦官总管在同时跪了下去。
“再给我看看,剩下来的三部是不是也是同样的结论?”
李渊指着面前剩下来的三本奏本,宦官总管终于抬起了头,看着天子伸直的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头,随后将面前的三本奏本拿了起来,看着其中的结论,冷汗忽然湿透了全身。
“禀告陛下,的的确确是同样的结论,这一次六部都是独立办案,独立查案,所以我想——我想——我想秦王应该的的确确是得了人心。
洛阳那么多人,如果秦王真的有不轨之心的话,那恐怕太子一旦即位,那整个大唐——可能就真的要天翻地覆了。”
宦官总管感受着李渊越发沉重的呼吸,忽然之间,一声咆哮传荡在整座寝宫。
“李世民就算没有这个心,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也不会安分守己,我真的是选了个好地方!看来的的确确不能够让他去洛阳,否则后患无穷!”
李渊让宦官总管将手中的奏本全都递给自己,他开始一本一本地看,可无论再怎么仔细,再怎么从字里行间寻找,却还是没有一句对李世民有利的话语。
“陛下,现在秦王殿下正在长安,这件事还不会发生,但如果太子一旦上位,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会知道,人要脸树要皮,咱们大唐不该有什么遗臭万年的事情。”
宦官总管跪在原地,李渊长叹一声,轻轻地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奏本扔在桌上,无力地捏了捏鼻梁。
“遗臭万年?呵呵,我大唐才立了多少年,就要有遗臭万年的事情?世民和建成到底会不会发生那种事,我和你都不知道。
未来,其实没有那么早来,我现在还很健康,至于洛阳的那帮子事情,敲打敲打也就罢了——把赋税调多五分,然后每年征兵的时候侧重一点洛阳就好。
这样来个五年十年,那些人怎么可能还想着去帮世民呢?就这么做吧,让三省六部尽快落实,能有多快有多快。”
李渊摇了摇头,宦官总管将他的话记入脑中之后,慢步离开了寝宫,可他刚刚走出宫门,却遇到了匆匆赶来的李元吉,脸上的笑意还没有消失。
“齐王殿下,您这是为了什么,竟然这么急躁啊?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儿发生了?”
宦官总管向李元吉鞠了一躬,后者小心翼翼地从腰间掏出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一行字——秦王李世民亲启。
宦官总管看着面前的这封信,疑惑地皱起了眉,但李元吉却故作神秘地将信放了回去,快步走入寝宫。
......
“世民想要谋反?怎么可能?照他的性子,如果想要谋反,早就可以谋反了,何必要到这个时候?”
李渊无奈地笑了一声,面前的三子正虔敬地跪在原地,从腰间掏出了那封信,放在李渊的书桌上。天子瞥了一眼,眉头忽然紧锁了起来。
“父皇,儿臣的确一开始也不相信,但这封信可以证明这一点。至于世民是不是会谋反,还请父皇读完这封信之后自己来判断吧。”
李元吉看着李渊拆开了信,仔细阅读起信上的内容,脸上忽然扬起了一抹笑容。
‘秦王李世民亲启:
感事态多艰,苍生涂炭,朝内昏庸,佞臣当道,无清明之晨,无炽热之日。本百姓之夙愿,承名臣之抱负,特成此信。
洛阳以东三十二城,共三百二十二万人,其中一百五十八万为男壮丁,平日种田养鱼为生。近一年来承秦王之名,暗中征用五十万人用于训练。
现已全部训练妥当,外人并无知晓,无计划暴露之可能。五十万壮丁依旧正常生活,而秦王只需振臂一呼,便可拥有五十万大军陈兵洛阳,剑指长安。
长安不过十万兵力,且同时防备疏松,精兵良将不再,秦王可趁此回洛阳之际,整装待发,夺得龙位,重振大唐雄风!’
李渊的双手忽然颤抖了起来,双眼之中满是不可思议,看见父亲如此失态,李元吉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改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与《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