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的分布天祝地表径流总量约10.24亿立方米(不计大通河的过境流量28.13亿立方米)。径流的分布基本上和降水量的分布趋势一致。表现于西北部大于东南部,山区大于川区。
西北部气候湿润,地表径流丰富;东南部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少。主要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海拔4000米以上、年降水500毫米以上的高山区,径流年内的分配特点是:春汛紧接夏洪,汛期多在5~9月,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发生在6~9个月或7~10月,分别占年径流量的70%和60%,最大为7月或8月,最小为1月或2月。
河流泥沙天祝的河流主要在山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含沙量不大。如哈溪河每立方米含沙0.57公斤,年输沙量6.7万吨;金强河每立方米含沙1.75公斤,年输沙量28.6万吨。
(二)地下水
天祝地下水比较丰富,补给量4.2亿立方米。目前开采利用的只有0.01亿立方米,占1/420,开发前途较大。地下水包括基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3大类。
三、矿藏
天祝地域辽阔,地层齐全,加之复杂的地质构造体系及频繁的岩浆活动,对多种矿产的形成和贮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初步掌握,全县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34个,矿种22个,其中属大型工业矿床的10个,中型的5个,小型的90个,其余84个矿点虽不具规模,但某些富集部分仍不失有局部开采的价值,并为进一步找矿探矿提供着线索,矿种利用率很低,开采的仅有石膏、煤炭、少量的萤石、重晶石、沙金、锰、石灰石等,只占已知矿种的22.7%,还有77.3%的矿种没有开发利用。
(一)金属矿产
铁矿天祝的铁矿类型多、分布广。至1986年发现铁矿点19处,储量约70万吨。
锰、镍矿拦门石的铁锰矿为中晚奥陶统喷发变质矿床,含锰21%,储量4.8万吨。祁材郎、雪马沟的镍矿点生于加里东晚期的超基生岩中,含镍量为0.2~0.5%。
金矿沙金在天祝分布广泛,大多数河流的河谷中和山前冲积洪积沙砾层中多有埋藏。
此外,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在天祝储量为1.2万吨。初探估计,旦马乡上寺村的稀土矿,很可能是一处中型矿床。在赛什斯镇大滩等地发现了钛锌矿。
(二)非金属矿
石膏金强河畔的鲁家沟、马营坡、尖山岭、石板湾、胜利城的石炭系岩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石膏,属滨海——泻湖沉积矿床,石膏品位较好。储量为11730.68万吨。
磷主要分布在赛什斯镇先明峡等地,总储量为212万吨。
重晶石祁连乡储量为12万吨。
石灰石在安远镇总储量为23225万吨。属大型矿床。
此外,东坪乡的石英石、白云石,松山乡的大理石,乌鞘岭的粘土,哈溪镇玉石沟的玉石等都可开采利用。
(三)能源矿产
煤天祝煤炭储量较大,品种较多,分布广泛。探明储量约42206万吨,有烟煤、无烟煤、褐煤。烟煤中有立焦煤、气煤。煤的分布大致可划为3个区域,即西南部煤区、西北部煤区、中部煤区。以侏罗纪煤为主,兼有石炭、二迭、三迭纪。西南部产煤区主要在西南部高山峡谷区,以炭山岭煤田、大滩煤田为主;西北部产煤区,主要在西北高原区的旦玛盆地、毛藏盆地和双龙;中部山麓产煤区,乌鞘岭——毛毛山周围海拔2200~3300米的山麓地带。
油页岩天祝油页岩的储量为24590万吨,含油率达8~10%,最高达15%,主要分布在炭山岭、大滩等地。
(四)成矿远景
天祝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壳活动性大,断裂活动强烈,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特别是几条大构造带展布于县境,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了多次的成矿过程,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在天祝县矿藏的多种类和矿床的多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运用,矿产的开发加工将成为天祝的经济优势。
四、气候
(一)基本特征
大陆性高原季气候,是天祝县气候的特征。天祝县气候的季风性不仅表现显著,而且结构复杂,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区。主要表现在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西南部的大通河谷地年较差为25.3℃,中部的乌鞘岭为23.5℃,北部的皇娘娘台为24.6℃;乌鞘岭平均日较差为10.5℃,松山为12.4℃。降水集中在下半年,以乌鞘岭为例,7、8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7%。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乌鞘岭降水量多的年份可达555.2毫米,最少的年份只有231.3毫米。
过渡性明显。乌鞘岭以南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较温和湿润。乌鞘岭以北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偏南岭北气候各异,乌鞘岭地区则为高原季风气候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
垂直分布显著。天祝地势,最低的先明峡峡口(海拔2040米)到最高的大雪山(海拔4874米)高差达2834米,高山峡谷间形成低处花红柳绿,高处白雪皑皑的特有景观,反映出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
类型复杂多样。天祝县以大陆性高原气候为主,有冷温半干旱、冷凉半干旱、寒冷半干旱、高寒半湿润、高寒湿润等气候类型。
从温度指标划分四季,并不适合天祝农事活动和群众的习惯,为了使方便按习惯划分,12、1、2月为冬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
春季天气多变,多寒潮大风。春分后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开始耕种。由于北方冷空气逐渐减弱,南来的温暖气流向北推进,冷暖空气退时进,频繁活动,形成春秋冷暖无常,晴阴不定,风大雪猛的气候特征。松山一带春季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7.4%,瞬间最大风速达28米/秒。乌鞘岭一带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8.8%,曾山现过36米/秒的极大风速。24小时内气温可骤降10~20℃,最大积雪厚度达24厘米(1954年)。冷暖多变的春季气候给农牧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一场大风雪往往造成大批牲畜春乏死亡,大风使土壤水分蒸发过猛,常出现春旱。
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增多,年际变化大,多冰雹,常发生伏旱。全县各地平均温度大多在10℃以上。降水量以8月份为最多,超过了解冬春两季的总降水量。高山地区地形雨丰富,在乌鞘岭地区几乎每天下午都有对流云发展,大多形成降雨,并伴有暴雨或冰雹。乌鞘岭7月份雷暴天气多达21天。部分地区由于降水集中,且阵性降水强度大,常引起山洪暴发,造成灾害。
秋季前秋潮温多雨,后和为降温迅速,降水锐减。入秋后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加之青藏高原热低压影响,致使9月份阴雨连绵,月平均相对温度达70%左右,往往使已收割的农作物生芽、霉烂,或因降霜过早使农作物青秕而减产。进入10月,气温急剧下降,从0℃以下,降值达5~7℃。
冬季干燥寒冷多晴天。由于受蒙古高原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气压高,温度低,其特点为干冷。最冷的1月温度大都在-10℃以下,寒冷期(日最低≤-10℃)长达3个月以上。土壤冻结深度120~170厘米,阴坡可达200厘米以上。冬季降水只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乌鞘岭的极端最低温度达-30℃,寒冷期长达145天。
(二)光照
天祝县全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30千卡左右,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每平方厘米14.3~14.9千卡;最小值出现在12月,每平方厘米为8.1~8.2千卡。全年实日照时数可达4434小时,作物生长季节(5~8月)日照时数在1750小时左右,日平均日照时数14小时上下,年实照率为58~60%,光能利用率只有0.1~0.5%,最高可达6%。
(三)气温
天祝县气温各地差异很大。海拔递减率为每降低100米,温度升高0.5℃。位于大通河谷的天堂寺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4℃;西北部的皇娘娘台海拔2790米,年平均气温为1.8℃;东部松山滩海拔2727米,年平均气温为1.3℃;中部乌鞘岭海拔3045米,年平均气温-0.2℃。
气温的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1月最冷,乌鞘岭为-12.2℃。天堂寺为-9.8;7月最热,乌鞘岭为11.3℃,天堂寺为15.5℃。气温年际变化比较明显,以乌鞘岭30年记录看,年平均气温最高值是1953年,为0.8℃,最低值是1967年,为-11℃,最大差值为1.9℃。
季节变化不甚明显,气温反复多变。冬季各月平均气温都在-5℃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各地均低于-9℃,极端最低气温乌鞘岭为-30.6℃,海拔低于3000米的地区则高于-30℃。夏季平均气温多在10~-10℃之间(仅指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7℃,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西南部河谷区,可达30℃以上,其余各地则低于30℃。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松山地区3月份平均气温为-3.9℃。4月份升到2.4℃,5月份达7.4℃,月回升幅度达5~6℃。但气温并非直线上升,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回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有时在24小时内可骤降10~20℃,冷暖突变的气温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秋季降温迅速,有一场雨变成冬的特点,松山地区9月份平均气温为7.2℃,10月份为1.7℃,11月份至-5.6℃,降值达6~7℃。9月下旬各地先后出现霜冻。
天祝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土壤解冻,草木萌发,农作物开始播种;气温稳定通过5℃,牧草和农作物开始生长;气温稳定通过10℃时,牧草和农作物生长活跃。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起止日期,各地差异较大。河谷区(海拔2600米以下)开始于3月26日,止于10月31日;中山丘陵区始于4月15日,止于10月22日;高山区始于4月28日,止于10月12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植物生长期,河谷区始于4月22日,止10月14日,为176天;中山丘陵区(海拔2600~3600米)始于5月15日,止于9月23日,为132天;高山区(海拔3600~4200米)始于5月28日,止于9月14日,为110天。河谷区始于5月21日,为70天;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只有50天左右。
活跃积温的分布,河谷区为1740.3℃,中山丘陵区为912.8℃,高山区为331.9℃。
天祝的实际气候特征,四季不甚分明。绝大部分地方冬长无夏,春、秋短暂。乌鞘岭山区的冬季长达312天,春、秋连在一起仅有53天。松山浅山区冬季长达279天,春、夏连在一起仅有86天。全县除大通河沿岸一带有十多天夏季外,其余各地均无夏季。
地温地表面温度受云雨的影响很大,且变化剧烈。地面极端最高温度,松山为59.4℃,乌鞘岭为58.9℃;地面极端最低温度,松山为-31.5℃,乌鞘岭为-34.4℃。年均地面温度松山为3.9℃,乌鞘岭为1.4℃。月平均地面温度7月最高,1月最低。松山分别为16.6℃和-10.6℃,乌鞘岭分别为13.1℃和-11.8℃。
冻土天祝县冻土期长,各地差异大,部分地方为永久性冻土区。松山平均初冻日为10月4日,最早始于9月15日,最晚始于10月26日,平均解冻日期为翌年4月30日,最早为4月14日,最晚5月24日;平均冻土期为210天,最长的年份可达243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73厘米。乌鞘岭初冻日期为10月13日,最早在9月26日,最晚11月4日;平均解冻日期为8月4日,最早6月25日,最晚8月30日;平均冻土期为297天,最长年份可达327天,最短年份也有256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49厘米。
(四)降水
天祝因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降水量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均匀性,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年际间的不稳定性。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天祝年降水量大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北部的哈溪一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是全县的多雨区,皇娘娘台一带是最大的降水中心,为632.3毫米;大红沟、寨子滩以北降水较少,不足400毫米;中部乌鞘岭山区和东北部朵什、西大滩为400毫米左右;毛毛山北坡林区则为500毫米;西南部的赛什斯、朱岔为400~500毫米;东坪一带则降至约300毫米;东南部的松山是全县的少雨区,松山城周围降水只有256.5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多寡悬殊。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冬季降水少,仅占1~2%;春季降水稍多,占17~25%;前秋多雨,晚秋稀少,占21~27%。8月为降水高峰期,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0%;12月降水量少,大部分地方不足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