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几乎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谁背上它都会被巨大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奥运会的主办者来说,似乎只意味着光荣,经济上必定亏损。1984年,洛杉矶迎来了第23届奥运会的举办权。美国政府早就宣布不予经济援助,洛杉矶市政府也声称,不反对主办奥运会,但不能耗费一分一厘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尤伯罗斯出任组委会主席。没有资金怎么办?奥运会举世瞩目,尤伯罗斯就在这个“举世瞩目”上大做文章,巧妙地为奥运会筹集资金。
美国是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额。于是,尤伯罗斯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赞助者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等。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为了拼抢那“惟一”的赞助权,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
结果,尤伯罗斯仅靠赞助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做法的几百倍。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借他们的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尤伯罗斯第三个“借”招,是利用各个环节挑起竞争,让各界人士争先恐后地抢着掏腰包。
奥运会开幕前,火炬的传送需要通过全程1.5万公里的接力,最后才能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尤伯罗斯心想:以前只有名人才拥有的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于是,他就宣传:只要交纳3000美金,就能获得举火炬跑一公里的资格。人们排着队去交钱!仅这一项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此外,组委会还制作各种纪念品、纪念币等,高价出售。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使奥运会总收人达到8.19亿美元,总支出为5.69亿美元,净盈利为2.5亿美元。此外,洛杉矶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机构额外收入高达35亿美元。尤伯罗斯本人获红利47.5万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尤伯罗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将竞争杠杆变成了魔杖,巧妙地施展“借术”,使全世界的大亨们都争着掏腰包。可以说,这是20世纪巧用“借”字发大财最成功的事例。
分门别类:把繁琐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做大事的人,一般都要做好多事,工作繁忙就在所难免。但善于分门别类、合理安排自己工作的人,却总能把一般人难以理清头绪、看似繁琐不堪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法,坚持一定的原则。
玛丽·普尔对付琐事的方式就是分门别类,她的办公桌上有成千上万的便条、信件、推销函,当记者问她如何处理,她回答:“分类。”每一张纸,普尔尽量只要处理一次就好,如果她拿起一张纸,不论是信件、便条还是报告,她都会随手把它处理好,不会什么都不做又放回去。
普尔将文件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需要立刻处理的项目;第二类则是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文件;第三类则是可以在空闲时候阅读的文件。所以事实上,有些文件她还是处理了两次,一次是看它们属于哪一类,第二次则是实际处理文件的时候。不过她不会像许多人那样,将那些文件一再的拿进拿出。
三项式的分类方式说明了你做事情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你的工作不是随心所欲、随随便便或是听天由命。
凯·柯波洛维兹将文件归入6个色彩鲜明的档案中,她的作法是:“我把收到的所有资料都分配到不同颜色的档案中。公司内部的便条、外来的信件等,都各自放在同一个颜色的档案中。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颜色档案,我们都知道那些颜色所代表的优先顺序是什么。所以,如果我的时间不够,我就直接找重要的资料的档案,就是那些‘今天必看’的资料档案。”
凯·柯波洛维兹所用的分类方法显示他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的系统,建立优先顺序并遵循这些顺序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塞在信箱或放在桌面上的信件杂志、便条的重要性并不相同,如果你不能区别对待,就需要非常努力工作,但是如此一来,琐碎和重要的东西受到的注意力就变得一样,没有主次之分了。
只要从桌上拿起文件――如果它是非常重要的,就立刻处理是一个很好的原则,你可以从中节省点点滴滴的时间,这是一种节约的方式。
大多数人都会注意到,浪费我们很多时间的事情,往往就是那些使我们一不小心就损失一大段时间的事情;然而,生命也会因为成千上万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流逝。看一封信,然后什么也不做地把它放回去,只会花几秒钟,最多大概是一分钟的时间,时间并不多。但是如果你一天重复10次,一年下来你就花了很多时间在翻动这些文件上。
一个漏水而没被发现的水龙头会让你的水费大幅度增加,就好像水管破裂了一样,为什么?因为你会紧急修理破裂的水管,但是漏水的水龙头则是一滴又一滴,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地浪费资源,而你可能完全没有发现。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重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在这由分分秒秒累积起来的时间中,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让时间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这种做法是在变相地延长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值得去做的事情。学会了这些,我们也就变相地拥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只有做大事的人才有的旺盛精力。
与人为善:使我们活得更轻松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并没有过人的聪明之处,政治手腕也不够高明,但他后来却成为了美国驻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我只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一切长处。”
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交往的对象是充满感情的人物,是充满“骄傲”、“偏见”与“虚伪”的人物。也正因为如此,一切成功人士,大都因善待别人而凸现他们自己的伟大胸襟。
1865年4月15日,林肯遭人暗算后,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戏院对面一家旅馆的卧室里,他瘦长的身体使床显得稍微有些短。在床的上方挂着一张罗莎波南的名画“马市”的复制品,旁边是一盏亮着昏黄光晕的煤气灯。就在林肯静静地躺着的时候,战争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间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生前是一位争强好斗的人,因此也树立了许多敌人。但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的美誉呢?因为他从批评、取笑别人的经历中,在做人的艺术方面学到了许多无价的教诲——始终要与人为善。
一次,林肯取笑了一位争胜好强的爱尔兰人。林肯在《春田时报》上刊登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讥讽了对方一番,让所有的读者都大笑不止。这位爱尔兰人非常敏感,他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他要查出写信的人到底是谁。当他得知这封信的作者就是林肯时,便骑上马找到林肯,要求与他决斗,并给林肯选择武器的自由。因为林肯的双臂很长,所以就选择了一把长剑,并与一名西点军校的学生学习剑术。决斗的那天,他们相约来到一个沙滩上,准备在此决出胜负,但是在最后一分钟,他们的助手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难忘,也是让他感到最恐怖的事件。从那次痛苦的经历中,他得知任何尖刻的批评与斥责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决定从此不再写一些讽刺他人的信件,也不再取笑任何人了。
在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任命的几位将军在战场一次次失利。那时,全国有一半的人都斥责那些将军无能,但林肯却一声不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当身边的一些人开始对南方的敌人有所非议时,林肯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们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跟他们一样。”
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时,每当遇到不愉快的人际问题,他就会向椅背一靠,抬头望着挂在办公室墙上的林肯画像,问自己:“如果林肯在我这种情况下,他将会怎么做呢?”
与人为善,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要想做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你就需要与下属友善地进行沟通。曾经有一位出色的老板告诉富兰克林:“我的管理方式是极为放任的,我让员工做自己的事,从不强迫他们做什么,但问题是我的工作效率很低,所以我决定用与我平日风格相反的方法来做一些事。一次,我让一些员工去完成一件事,这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都喝彩般地回答:‘好的,老板!’这是我们公司里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一天。”这位老板之所以会欣喜不已,是因为他从员工那里体验到了友善待人的力量。
富兰克林说,对人友善远比你所受的教育、你的信誉、金钱更重要。友善地待人,好的修养与温顺的性格比聪明伶俐更有益。
任何对人嫉恨与不友善的态度和行为都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果想表现你的伟大,你的风度,你必须要学会与人为善,学会了解、谅解别人,学会改变自己纯粹自私的观点,这样你才会活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