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着名演说家曲啸被时人评为“天生的好口才”,但他却笑着说:“哪来的天才呀?不敢当。我小时性格内向,说话还口吃,越急越结巴,有时涨得脸通红也说不出话来……”为训练心理素质,他常常早晨迎着寒风跑到沙滩高声背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他也不放过一切“说”的机会,积极参加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会、话剧演出,终于有一次在“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纪念会”上,他拿着一份简单的提纲,一口气竟作了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那时,他还是一名高中生。
萧伯纳和曲啸的经历值得大家借鉴。事实上,具有严重怯场心理的往往是一些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擅辞令的人。他们缺乏必胜的信心,登台前就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在看到排在自己前面的演讲者有较好的发挥后,内心压力就会更大,影响自己的发挥。但实践证明,只要积极投入实践,怯场感是能够减弱甚至消退的。
不过,有关研究表明,轻度怯场对演讲反而有帮助,因为轻度怯场使人对外来的刺激保持了某种警觉性,应变能力更强,表达更流畅。
3.自大
自大是形容个体妄自尊大、自负的心态,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
自大者往往自以为了不起,习惯于过高地估计自己,只顾自己的感受,妄自尊大。无论是日常交际和工作,还是演讲比赛,自大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在日常交际和工作中,自大容易使人孤傲离群,恶化人际关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在演讲时,自大的人容易轻视竞争对手,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乐观,自我满足,从而招致失败。
小邓一直自诩为“高级人才”,他总觉得自己的思维与众不同,能力也高人一等。在学校的时候他就整日幻想着毕业后能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平日他经常不去上课,拿着一个本子说是要搞文学创作,可是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连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成绩却有几门不及格。而他仍然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素质很高、能力很强。结果在招聘的时候,几乎所有用人单位的考官看了他的简历都摇头,这让小邓感到十分苦恼,觉得自己总是遇不到伯乐,才华无处施展。(摘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5期)
【简评】
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感觉都很好,认为自己是很有能力的。像小邓这样盲目自大、过高地预测自己水平的人也不在少数。其实,越是有学识的人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学识的浅薄,而越是没有多少真本事的人才会越自以为是。
4.嫉妒
嫉妒就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情绪,由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组成。有嫉妒心的人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和满足常常会对被嫉妒的人做一些破坏性事情,如散布对其不利的言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嫉妒往往发生在相同职业,或者年龄相近、身份相似的人身上,通常由于两者在利害关系上有着某种联系,或者是竞争者的关系。在演讲比赛时,竞争对手的优势常会招致嫉妒,从而引发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或者影响自己的发挥。
有一位男青年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部门经理。经过3轮应试,只剩下包括这位青年在内的5人进入最后“5分钟演讲”阶段。演讲中的5个人发挥得都很出色。最后,还是这位青年应聘成功了。可让他胜出的原因却令人难以想像:据说他在听到一位竞争对手演讲到精彩之处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喝彩。这一无意间的举动,被担任主考官的老总认为是“善于欣赏和吸取别人的优点,是富有团队精神的体现”。男青年乐于为他人喝彩,无形中为自己赢得了“附加分”,增加了制胜的砝码。
【简评】
作一个假设,如果这位男青年在看到对手的精彩表现时心生嫉妒,忍不住作出一些陷对方于不利境地的举动,而这些举动又落在招聘方的眼里,那么毫无疑问,最后胜出的人绝对不会是他。由此可见,嫉妒不仅对他人不利,对自己也无益。
2.1.3克服演讲心理障碍的方法
1.克服自卑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其次也要采用一些方法,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克服自卑感。
1)摆正心态
要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要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看待他人,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对待评价。
在与他人比较时,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要看到人有所长也有所短,己有所短也有所长,不需要为自己的短处而自卑自怜,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同别人的长处去比较;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选择比较对象,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立足点,不要以强者为标准,否则可能加重自卑心理。另外,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要冷静客观地对待,不能不在意,也不能过于在意。
合理的比较方式是多作纵向比较,少作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拿自己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例如,在口才表达上,自己这个月比起上个月有了进步。又如,自己的演讲水平今年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等。纵向比较更容易树立自信心。
2)自我强化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强化得到提高的,演讲能力同样如此。在进行训练和强化时,要制订合理的计划,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自暴自弃。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将目标定得小一些,这样可以使自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从而在内心累积愉悦感,逐渐增强自信心。在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之后,适当提高难度,要保证能在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挑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初次发言或演讲,可以选择在熟人面前(如宿舍同学)进行训练,人少一点,场地小一点,环境熟悉一点,氛围轻松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太拘谨和紧张,有利于正常发挥;有了成功的体验、获得一定的自信之后,要考虑改变环境,扩大场地,增加人数,允许有陌生人和师长的出席,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接下来也是以此类推。这种“小步前进”的训练方式比较容易积累自信心,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有效提高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的途径。不过,在训练中难免会有失败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切忌气馁和放弃,要冷静回顾,及时总结,改进不利因素,重新开始。
3)自我暗示
实践证明,在演讲之前进行自我暗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自我暗示的话语有很多。例如,“我一定行!”
“我准备得很充分,肯定可以成功!”
“我不会比别人差!”
“昨晚我休息得很好,现在我精力充沛、记忆良好,我一定能发挥到最好!”
“再坏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了,这一次,我一定没问题的!”
这些自我暗示可以是在内心默默自语,也可以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大声说出来,最好是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然后用微笑的表情、自信的口吻大声说几遍。这些做法,尤其是后者看来十分可笑,但其实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会在潜意识里帮助自己克服自卑和胆怯,增强自信。
2.克服怯场心理
怯场心理通过调节是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的。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演讲实践是消除怯场心理的唯一途径。
1)准备工作充分
演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有效提高自信心,缓解怯场心理。
林肯曾说过:“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的准备,也无法做到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林肯当年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仪式上所作的演讲就是一个准备充分而获巨大成功的典范。他用了两周时间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删减,多次试讲排练,并虚心听取意见,最后仅以简洁凝练的十句话作了这次符合身份、切合场景地点又满足听讲双方感情愿望的名垂青史的演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极容易由心虚而引起怯场感。一个人要想在台上或与人交谈时充满自信、滔滔不绝,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在正式演讲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精心撰写演讲稿,熟练掌握演讲内容,精心设计和纯熟地掌握表现这些内容的艺术形式,熟悉听众的素质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其他选手的优缺点,预想到可能出现的如听众骚乱、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最好对演讲的场地、布局也能事先有所了解,消除陌生感等。准备工作充分周全,能够极大地增强自信,有利于在演讲中自如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在熟悉掌握演讲内容这一环节中,很多人尤其是初学者,把能够背诵演讲稿作为准备充分的标志,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机械式的记忆不仅会形成单调的“背诵节奏”,使演讲的魅力大打折扣,而且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往往会使演讲者卡壳、停顿,导致冷场或笑场的情况。
着名政治家、演讲家丘吉尔在他年轻时也常常依靠背诵演讲稿而后发表演讲,但在一次国会会议的演讲中,丘吉尔突然忘记了下面的一句话,他不断重复最后一句话仍然无济于事,只得面红耳赤地回到座位上。从此,丘吉尔放弃了背诵演讲稿的准备方式。
从接受美学来说,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那么你演讲的效果就越好。而背诵或念稿子,无疑会使演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采用提纲记忆法,也称要点记忆法。就是按照演讲思路用小卡片记录各部分的要点:论点、数据、人名、地名及关键词等,然后反复思考和熟悉这些提纲要点,演讲时只要将提纲要点作为提示记忆的依据即可。
2)反复试讲演练
大量的试讲演练不仅可以帮助演讲者反复熟悉演讲内容和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演讲者建立充分的自信,避免因准备不充分或不适应演讲环境而引起惊慌失措。
试讲演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目的的演练;另一种是有目的的演练。前者是一种积累,演讲者平时要多留意名家的演讲,不断模仿,对镜练习,纠正自己的语音,锻炼遣词造句能力,改掉多余的小动作,训练规范的体态语。林肯在青年时代就经常模仿律师、传教士的演讲,独自一人对着森林或在玉米地里反复练习。后者往往是为了参加正式的演讲比赛,或者在某些会议上需要发表演讲。
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可以找些同学、同事或亲朋好友,找个场地进行试讲,既可以感受现场气氛,还能够听取意见加以改进。
3)临场前积极自我暗示,用深呼吸排解压力
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讲巨匠德莫西尼在成功之前有过一段灰暗的时光,尽管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各种演讲技巧,但仍屡遭惨败。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败于怯场。现在看来,你要设法越过心理障碍。我想,可以助你达此目的的办法只能是:你应该在讲台上目中无人,权且把你的听众都当作驴!”
当然,这位朋友的比喻是不雅的,但他植入德莫西尼心中的暗示却发生了奇效,使德莫西尼很快就跨过了心理障碍,一跃而成为大演讲家。
在演讲之前,有些人看到同台竞技者自信的神情和出色的表现难免会打退堂鼓,有的人还会联想到自己从前失败的经历,从而主观地下消极定论:“我一定比不过他们。”也有些人看到台下场面较大,或看到权威人士的出现而心生恐惧:“我肯定会被人笑的。”这些消极暗示会加重胆怯、紧张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克服,最后难免会导致演讲失败。
现代心理实验已证明: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学习中的心理动力,一般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即便有时自我暗示是假定的,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而在演讲之前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准备是充分有效的,自己是有能力演讲好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演讲上;另一方面要放下思想包袱,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心态要平和,可以自我暗示:“他今天一定花了不少精力,只要我肯努力,有朝一日,我定会超过他!”或者:“只要我扬长避短,我也能超过他!”遇到台下有权威人士或名人,可以这么暗示:“大家都是人,有什么好紧张的!”听到他人的种种议论,不必太介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让自己洒脱地进行演讲。
另外,在自我暗示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深呼吸进行减压。适度的深呼吸可助人缓解紧张、焦虑、烦闷等情绪。演讲者可在背人处放松身体,目视远方或闭上双眼,像闻花香一样将空气吸入,然后缓缓呼出,同时心中默念积极的暗示语言或仅仅默数数字。反复几次,可以有效地放松心情。
4)演讲过程中可采用“目中无人”或“视而不见”的方法
在演讲时,初登讲台的人由于不敢与观众作眼神交流而不由自主地目光闪烁、表情异样,甚至出现低头、侧身、背身等不正确姿态。初学者不妨试试采用“目中无人”或“视而不见”等目光回避法,看似同观众目光对视,实际上并没有聚焦,并且目光要来回流动,让观众感觉到演讲者是在同自己作交流的。这种方法既避免了演讲者直接和听众目光对视所产生的紧张局促,又能给听众留下落落大方的印象。
5)积极锻炼胆量,加强实践练习,培养当众说话的勇气
胆量和能力一样都是通过锻炼能够得到提高的。如果知道自己是个胆小害羞的人,平时就要积极锻炼胆量。例如,走路时要抬头挺胸,主动和人打招呼;上课或开会时坐到显眼的位置,并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组织经常性的即兴演讲;主动和陌生人讲话;与人说话正视对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