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的调节性。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多的“强制性”和“自我节制”的特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解决矛盾不仅靠法律的手段,而且主要是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调节。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良好的同事关系,使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取长补短。良好的部属关系使领导与教师之间互相支持,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依靠职业道德的调节,可以建立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协调好各方关系。
2.重大的责任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关键在教师。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责任的重大。其一,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教师的言行对青少年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基本道德信念的初步形成,乃至道德境界的升华,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描绘学生幸福的未来,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其二,教师是各类人才的造就者。现代社会的主要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对具体的一个人来说,是否成才与他接受的教育和教师对他的培养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在受教育阶段,能遇到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班主任的培养,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相反,则是人生中最大的憾事。这里我们说的优秀,除了教师的业务、学识水平上乘外,高尚的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3.独特的表率性。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比其他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表率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率性。班主任的道德对学生来说,是耀眼的旗帜,是崇敬的榜样,是效仿的楷模,是鼓舞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在书写、服饰、发型、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等各方面都容易被学生奉为楷模,同时,教师的表率作用对社会也有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4.鲜明的献身性。教师的劳动是艰苦复杂的,职责是光荣神圣的,需要教师为之献身。献身精神是教师稳定、持久的情感和鲜明的意向选择,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崇高表现。教师献身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怕艰苦,以苦为荣。教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吃透”教材,查阅资料,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具图表,选用恰当方法,苦苦求索。年复一年,含辛茹苦,以苦为荣。其二,埋头苦干,不计得失。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其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教师是铺路石,教师是人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下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献身精神,正是教师道德高尚、形象伟大之所在。
那个周日下午,是大雪后的第二天,天气晴朗,和风拂面。班主任王老师呆在学校没有回家,便到教室转了转,发觉小杰同学是几个早到的学生之一。
晚上,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小杰去过游戏机厅,是另一位学生看到的。王老师刚在上周五强调过禁止玩电子游戏,小杰竟对三令五申的事项当耳旁风,当时王老师很生气,心想非狠狠批评不可。
到了就寝时,王老师去男生宿舍查夜,走进小杰所在的寝室(他是寝室长),王老师故意说:“听说镇上新开了一个游戏机店,你们知不知道?”“知道!知道!……”霎时,寝室里议论纷纷,像水在油锅里沸腾。王老师问:“你们有没有去过?”“没去!没去!”……王老师故意看了小杰一眼,他一脸无辜的样子。王老师笑了笑,就走开了。王老师心想:“明天他会不会来承认?等一等吧。”
第二天上午,讲课结束后下课铃还没有响。王老师在教室后面徘徊,突然有学生走来,一看是小杰。“王老师,昨天我骗了你,游戏……”“我知道的。”王老师打断了他的话,“你和谁一起去的?”“是七(四)班的小刚叫我去的,只打了一个铜板,他给我的。”王老师笑了笑,说:“以后不要去了,要注意,先回到座位上去。”然后,王老师走到门口,望着门外的花坛,心里泛起一阵喜悦,宽容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当天中午的读报写字课,王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小杰同学,因为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莫大的勇气,何况是自尊心极强的七年级学生。
宽容的力量不可低估,难怪鲍尔吉·原野说:“当一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人的想法也变了,与其说人们怕‘罚’,不如说怕‘礼’。”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班主任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师德建设,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就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纠正教师的行为和指导教师实践活动能力,促使教师的行为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引导和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节好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社会舆论是影响和调节教师行为的外在力量。内心信念是教师道德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对班主任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调节自身的言行,这种调节具有灵活、迅速、及时等特征;其二,调节各种矛盾,使班主任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指导班主任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其三,调节班主任与学校的关系,维护学校利益,爱护学校声誉,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
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教师正确认识从事教育职业的意义,进而进行敬业教育、乐业教育、勤业教育、精业教育,以端正职业态度,加强职业责任,严肃职业纪律。教师道德的教育功能是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道德调节中实现的。发挥师德教育功能的重大意义在于唤起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师按照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来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它是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得以实现的思想基础。
2.教师道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教师道德不仅是班主任自己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班主任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表率、榜样和楷模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带动作用包括自己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班主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感化学生,班主任坚定的道德意志能感染学生,班主任崇高的道德风尚能感召学生,班主任的专业志趣能够影响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埋头钻研的科学精神。班主任道德对学生来说,永远是一面旗帜,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始终起带动作用。
3.教师道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教师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属于思想建设的内容。教师道德对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这个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其一,教师道德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良好的教师道德必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其二,教师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率作用而影响社会道德,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环境的强化和社会道德的进步;其三,教师道德可以通过教师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上普遍公认的教师子女的道德修养相对较高,就是教师道德对社会起积极影响的一个有力证明。
教师道德对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众所周知,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着教育和教师道德的性质,教育和教师道德能够促使产生它的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形成和巩固。首先,教师道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其次,教师道德既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又对社会生产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巩固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
三、加强师德修养的指导思想
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班主任教师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师德修养中,我们要坚持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和师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也一贯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在广大教师中加强师德修养,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这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可分割。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对于帮助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比重要,因而应当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其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党和全国人民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再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更应当努力学好、用好。
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不能做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首位,这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败。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分清理论是非,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江泽民同志一直强调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为了使大家提高政治水平,全面正确地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等重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就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少年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教师首先自身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师德修养,不负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新时期加强师德教育和修养有许多工作要做,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教师则是最根本的一环。必须自觉地自始至终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师德修养的首位,自觉地自始至终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坚持“三个代表”,始终当好“三个代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工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每个青少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中断或遭受损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更大的愿望,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民教师,当然对自己在各方面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