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2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
从财务的角度对质量体系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质量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质量损失法。
(1)质量成本法
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它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质量成本一般可分为由内部运行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和由外部活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根据预防、鉴定、故障成本模型,又可将质量成本分为以下几类:
a.预防成本:预防故障的费用;
b.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包括零件、材料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的费用;
c.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例如重新加工、报废、重新试验等);
d.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例如产品维护、修理、退货、责任赔偿费等)。
(2)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法是指对任一过程分析其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方法。
a.符合性成本:为了满足顾客需要,现有过程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费用;
b.非符合性成本:由于现有过程的故障而发生的费用。
(3)质量损失法
质量损失法强调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部、外部、有形和无形的损失。无形损失分为外部无形损失和内部无形损失。外部无形损失包括由于顾客不满意引起今后市场占有率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内部无形损失包括由于返工、工作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在考虑质量体系的财务问题时,重要的内容是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即力求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了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必须了解质量成本的特性曲线。
4.5.3.3营销和市场调研
准确地确定市场和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是企业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企业能否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以营销和市场调研为基础。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营销和市场调研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和顾客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信息。
(2)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提出产品建议书,在产品建议书中从技术、经济、经营销售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的性能包括可靠性、维护性等提出具体要求。
(3)建立顾客反馈系统,及时了解顾客使用产品的情况。
4.5.3.4生产组织的质量要素
(1)产品设计和开发
把握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a.总体设计方案阶段:为了保证质量应做好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和评审工作。论证和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原理是否正确、性能指标是否适当、制造是否可行、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等。
b.技术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为了保证产品设计的质量,应该严格进行各种评审,其主要内容有性能评审、工作图审查、计算审查、可制造性审查、检验性审查、安全性审查、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审查等。
c.样机试制阶段:通过制造一定数量的主要部件和整机进行试验和考核,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验证详细设计的完善性。当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对设计进行更改时,企业应对设计更改进行充分论证并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设计更改合理可行。质量体系应规定设计基础文件的发放、更改和使用的控制程序,以及实施更改工作的审定程序。
d.小批量生产和设计定型阶段:样机通过鉴定后,应对新产品的设计质量和试制质量进行全面审查及考核。同时,还应对检验、包装、发运、安装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审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批量生产之前。
(2)采购
质量体系中有关采购的内容包括:制定采购计划,在对供应商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和制造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验证方法协议、处理质量事端的规定等,制定进货检验计划和进货控制办法,保存进货质量记录。
(3)技术准备
根据产品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考虑到企业现有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生产控制规划、工序能力分析和现场保证能力的研究,以保证生产作业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质量要素中的生产控制规划是在编制工艺文件中考虑工序检验计划和最终产品检验计划,对所用的检验方法、检验或试验用设备及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做出规定。
(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成品入库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它是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职能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制造过程计划,控制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要素,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着重控制如下环节:物料质量控制及其可追溯性,设备状况的控制、维护、保养计划,关键工序的控制和检验,过程更改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等。
(5)产品验证
产品验证包括外购材料验证和外购件验证、工序验证、成品验证。根据给定的质量标准,按照一定的验证方法和程序,对验证对象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将分析和测量的结果与给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对其质量特性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6)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为了保证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应该对产品的开发、制造、安装和维修中的全部测量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所使用的量具、仪器、专用试验设备、计算机软件以及对产品质量特性有影响的夹具、工装、设备和工序所使用的检测仪器等也应加以适当控制,制定和实施测量控制的监督程序,使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7)不合格品的控制
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顾客手中,同时避免对已经发现的不合格材料、零部件或已完工的产品进行加工而消耗不必要的费用。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包括标识、隔离、评审、处理、采取措施及防止再发生。
(8)纠正措施
任何企业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一个比较健全的质量体系应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排除问题再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纠正措施也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纠正中应解决如下问题:明确职责部门、严重性评价、质量问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预防措施等。
(9)生产后活动
生产后活动是指搬运、存储、标识、包装、安装、售后服务等。它们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个环节对产品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10)人员
企业必须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1)产品安全性
产品的安全性不仅涉及企业所要承担的产品责任,而且还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及生命财产的安全。产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既会给使用者和社会带来危害,也会损坏企业形象,降低企业信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把安全性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实施。
(12)统计方法的应用
统计方法在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4.5.4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我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缺乏竞争力,除了先进性、实用性等原因之外,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在企业信息化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实现质量系统自动化,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无疑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巨大意义。
4.5.4.1CAQ对企业的作用
不同企业的质量目标不同,关注的质量体系要素不同,质量活动的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适合于各类企业的万能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系统是不存在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CAQ对企业的主要作用应该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效管理企业不断增长的质量数据;
(2)高质量和及时地提供国际合作所需的各类报告、报表和文件;
(3)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质量数据;
(4)支持先进的质量控制手段,减少质量事故和相应的损失。
4.5.4.2CAQ开发的基础
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是企业开发CAQ系统的基础。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质量目标,以GB/T19000(ISO9000)为指导进行CAQ系统规划;根据GB/T19001(ISO9001)~GB/T19003(ISO9003)选择质量保证模式,确定CAQ的范围;在GB/T19004(ISO9004)提供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中,确定CAQ系统的组成单元。
但是,目前的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基本上是一套静态的管理规范,对信息通信和信息集成考虑较少,质量信息在该国际标准中主要用来验证已经达到的质量,而没有把质量信息作为质量改进和决策支持的源泉。CAQ系统应以ISO9000系列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