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总是不忘我们,给家人再三叮咛,不要忘记给我和众花姐妹们浇水和施肥;他出差回来,放下行囊,第一件事就是赶到我们栖身的阳台上,看视我们是否安好……当我们花好叶茂笑迎,他则像个孩子般地笑个不停。有时那位女主人调笑道:“你这样在乎花姑娘,就跟你的宝贝花姑娘结婚去吧!”我听了颇为不服气。说真的,有时候她们母女俩工作学习忙,忘了给我们浇水,有些姐妹耐不住饥渴,或枯竭、或亡去……我却以坚忍不拔和对生命的珍爱的信念挺过来。
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她们,以后她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间隙,给我浇水施肥,打开窗户通风,让我们众花姐妹们,感受到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清新恬淡之息。为了回报他们一家人对我的关爱之情,每年待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都是花开花落他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我开花后孕育生命果实时,王先生则是小心翼翼地从我的籽宫里取出黄豆般大小的“籽”孙们,种植在早已发酵好的沃土里。住一段时间,给它们疏松土壤,浇水。当“籽”孙们破土而出的时候,王先生更是悉心加耐心,像侍弄婴儿一样照看它们。有几次,午夜钟声已敲过,万物俱寂,王先生却起身披衣悄悄地来到我们居房,看望小苗们,在那里静静地坐上一会儿。我和我的姐妹们感动极了。
第二件事。1997年某日,王先生为了做好对他所主管的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总结。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王先生只得回家加班写材料。他动员一直支持他工作的爱人帮忙。他们二人配合默契,一个写材料,一个核对数据……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午夜2点,他们竟没有一点停止的迹象。倒让一旁的我着急了、心疼了。于是我施展了特有的魔法和恶作剧,拼命地释放使人欲睡的二氧化碳。这方法有点“损”,但只要能阻止他们不顾命的工作,我愿意背“损”的骂名。可能是我的恶作剧生效,只听得王先生发声喊:“终于完成了!”我抬头看钟表,时针已指向凌晨3点钟了……
18年来,我和王先生一家同呼吸共命运,和睦相处,真诚相待。
虽然王先生几次搬家,我都是一直相随;我拼命地开花结果,花儿越开越艳丽。我愿意伴随王先生一家人到永远。
姻缘
“嚓、嚓、嚓”,一声紧一声的镰刀割麦子声音,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晚上空响起……
作者夫妇一九七七年人常说,姑娘的心思难捉摸。
毛娟香用这割麦子镰刀发出的响声,不断驱散对这黝黑阴冷的夜晚带来的恐惧,更是排泄压抑在内心的烦闷。
毛娟香一米六二的个头,身材苗条,皮肤白皙。长相虽非沉鱼落雁之姿,却端庄秀丽。她是一位下乡知识青年。自小受到父母亲纯朴、耐劳和爽直等优秀品质和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熏陶,她政治思想要求进步,勤奋好学,劳动踏实。经过下乡锻炼,她各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被评选为出席全市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代表,担任生产大队共青团团支部书记。公社正培养她入党,准备在国家招收干部时,将她安排在公社妇女主任岗位上。
三年前下乡插队,她18岁。虽然她不十分刻意打扮自己,但掩饰不了青春少女的秀美。有不少男孩追慕要和她交朋友。她都以年龄小,条件不允许为由,宛然推辞。据说有一位叫“尿盆”的男孩曾在向她求爱时被拒绝,那男孩说过一句话:“你不和我好,会后悔的!”
果然时隔不久,这位父亲在某油矿当领导的男孩,下乡“镀金”数月后,就被选调离开农村去玉门油矿某机关。临行前,他曾对毛娟香说,如果你同意和我交朋友,我爸说,不出半年咱们就可以在一起。
看不惯这纨绔子弟的傲慢,更不愿意将自己的人格当作筹码,换取离开农村的毛娟香,硬是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她不后悔。她深知如果答应了那男孩的条件,糊里糊涂同意跟他好,将来不会有幸福,甚至会丢掉和丧失了自己的自尊和人格。
时光荏苒,三年过去了。当初一块下乡插队的同学们,一批又一批离开了农村。昔日热闹的知青点,如今只剩下了她和一位叫冯玲的女同学与绰号“眼镜”的男知青。此时的毛娟香身边倒是不乏追求者。这些追求者有些特殊,而且特殊得让她为难。为此,一直活泼浪漫的她,话语少了,借口秋收割麦子,为完成收割任务,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收割庄稼。其实另一目的是在排散心中的烦闷和彷徨。
一个身影由远而近,朝麦田走来。毛娟香不由得浑身激灵,不由自主地将手中的镰刀握紧,紧张地将心提到嗓门眼,只差喊出“谁”。
倒是那来的黑影(人)似乎觉察到对方的害怕,轻轻呼唤:“小毛同志,是我。我来帮助你。”听到这熟悉的呼唤声,毛娟香知道是谁了,反而加快了收割麦子的速度。心里暗思忖:这冤家!
这位来者,正是众多对毛娟香爱慕追求者之一——黄金树。这位黄金树大哥,年龄长毛娟香5岁。他是一位被社员群众称为“大学生”,来自大都市的老三届66级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使他来到偏僻落后的乡村接受再教育,又首批被推荐当了一名国家正式职工——人民教师。在农村教学5年了。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学史地,他的文章经常在当地农村文化广播站播放。在大队办的—春耕快报》任主编,表彰农村生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和生产进度等,成为佳话。
毛娟香和她的插友们总爱去大队学校,听黄老师讲的那些从来没听过的故事和奇闻趣事,在那个样板戏为文艺生活的唯一乐趣的环境里,无疑增添了不少的新意。最让毛娟香等同伴吃惊和津津乐道的是,这位大龄哥哥,每年担纲农闲季节,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的组织和导演工作。他因人而异,发挥每个同志的特长,演出令社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正是黄老师慧眼识真,将善歌善舞、嗓音清澈洪亮的毛娟香等同志,演出的文艺节目推荐给观众,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人都说,找对象要找年岁大些、知冷知热会体贴人的人。毛娟香虽说不完全懂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但这位知青出身的黄老师,所做的许多事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出身知青的黄老师,有着和知识青年同样的喜怒哀乐。对知识青年生活关心照顾,在这气候寒冷,不能种植蔬菜的农村,他经常拿出工资去公社或外地购买猪肉、蔬菜和果品,给知青们改善生活。有一次,毛娟香和插友们收割庄稼,天色已晚,她们回到知青点后,无心做饭,便和衣睡去。到知青点看望她们的黄老师,二话没说,挑水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当知青们端上黄老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揪面片,令毛娟香和她的插友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然,黄老师关心照顾我们的故事多了,让我一时哪能说得完呢!唉,这人就是年龄大了些,我该怎么办?毛娟香常常扪心自问。
苦苦思索,又得不出答案的毛娟香,只得写信给父母亲求助。粗识字,精明过人的父亲,虽给女儿的回信中字句不多,但有一句:“只要人心好,就行”,足使毛娟香的重重心事放下了许多。这不,已完成了收割任务的她,又跑到地里收割麦子来了。见到来人是黄金树,她心里猛地一热。故意没好气地说:“你来干什么?吓人一跳。”当听到黄金树说是到生产队里看望她们时,知毛娟香还在地里收割庄稼,不放心就直奔这里来,准备帮她干些活,早些收工回知青点。毛娟香转“怒”为嗔:“别说的好听,有时间就帮我将割好的麦子捆起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移动了30多年。毛娟香看着与自己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已成为自己丈夫的黄金树,一股甜蜜的情愫涌上心头。暗暗思忖:年龄是大了些,但知道疼人。我这辈子选择了他,若是有来世,我还和他做夫妻。
洪怀宝的故事
洪怀宝是我交往的朋友中,命运对她最不公的一位。她自幼父母双亡,是姐姐将她和弟弟妹妹们拉扯养大。从小受尽欺凌,看着别人的白眼,犹如一棵倔犟的小草,在艰难曲折的生活夹隙中长大成人。真可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对自己的亲人们关心备至,宁肯自己受屈受累,也不让她的亲人们潦倒受窘。待等她长大,到了成亲的年龄,有人给她介绍了对象,是位国家机关干部。照说对于吃尽千难万苦的洪怀宝,应该是金玉良缘的美满婚姻。结婚以后,她生了儿子,但她仍对自己娘家的亲人们关怀不减,这也为以后的婚姻危机造成了隐患,这是其一;其二,洪怀宝天资睿智,从小就对不幸的命运进行抗争,待参加工作以后,结了婚成了家有了孩子,仍心比天高,要在自己的学识方面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她一面带孩子,一面坚持财经大学学科的学习。种种原因,使他们夫妻关系失和。性情多疑的丈夫,怀疑洪怀宝有外遇,跟梢追踪,使洪怀宝大为恼火,经调解无效,只好离婚,并将她相依为命的儿子判给那位狠心前夫,而洪怀宝落了个形单影孤,还要遭到一些饶舌的人们对她的非议,这是我为洪怀宝抱不平的原因之一。感到欣慰的是,洪怀宝用自己刻苦的学习精神,经过数载的辛勤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任务,成为人生道路上努力进取,不畏艰难,做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自尊自立的新女性。
洪怀宝,对自己的亲人关怀的故事很多,她给我讲述记忆深刻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事是单位上给她分了一套住房。她为了解决因房屋拆迁无房住的弟弟一家人的困难,主动将自己并不宽绰的住房的大间房子让给弟弟全家人居住,自己住小间房,一住就是三载;她还将自己的工资周济单位上下岗的弟弟和弟媳妇,解决生活困难。
第二件事。她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表现了伟大的母爱情结。儿子在继母的白眼中长大后,一气之下,报名当了兵。后来从部队转业回来,有家不能归。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娘怎能袖手旁观不管。洪怀宝千方百计将儿子要到自己身边,又找人托关系将儿子安排了工作,并给儿子成了家。为了亲人和儿子,她谢绝了再嫁人的劝告。她的理由,怕受伤的心灵再受打击。为了亲人,为了孩子,她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
人常说,祸不单行,福无双降。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和坎坷的命运压不倒洪怀宝,但疾病却把她几乎打倒。2001年某月某日,对洪怀宝来说,是一个灰色的日子。那一天,她照常上班。却不知病魔在昌马下窖石窟外景悄悄地向她袭来。正当她全神贯注地在起草一个文件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晕眼花,接着就昏倒在地,人事不省。当人们将她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由于沉重的思想压力和繁重的工作节奏,终于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据医生说,庆幸送医院及时,若不然再晚些时候,按她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很可能变成植物人。当时在场的我们大家都哭了。我为命运对洪怀宝的不公抱不平,却又无万全之法而助之……
本文的写作,是我对不幸遭遇的洪怀宝的同情。而我目前仅仅只能做到这些了。我是有其心,而无回天之术啊!
有关昌马石窟往事忆思
一个一同下乡插队的姓薛朋友来电话,告诉我,他前一段时间和一位同学去了当年我们下乡插队的昌马公社(镇),去看望乡亲和同志们。并去我们下乡插队邻近的昌马石窟一游。他的话,勾起了我对昌马石窟种种往事的回忆。
昌马下窖石窟第一窟后室窟顶“飞天”(西夏)凡是到过昌马的同志,都会知道古人在昌马(公社)水峡(大队)西端的昌马河西岸崖壁之上开凿有几孔石窟。那里保存有从“北凉”时代开始,历朝历代开凿绘制和雕塑的佛教壁画和塑像。
初到农村,趁生产队给的3天假,我们同队的几名知青相约去昌马石窟游玩。在高出地面40~50多米的悬崖上开凿几个洞窟。我们沿着阶梯进入基本保存完好的洞穴。洞窟大门两侧有两个呲牙咧嘴、面目狰狞模样的泥塑,我们想可能是佛教里所说的护法神吧,它的作用是向人间宣示,佛国天堂的神圣不可侵犯。也许因为有了它,才使人们对神灵更加崇拜;也正是它,同石窟里的瑰宝一起被毁落难。我们用带来的手电筒,相互搀扶和鼓励,慢慢向洞窟深处走去。
洞窟有10米多长,5米宽。神龛里有佛像造型,神龛外面两侧各塑有“胁侍”菩萨。东西两墙壁上绘制有图案,虽然色彩不甚清晰,但能影绰看出来是身着盛装的男女(后来才知道这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和数名供养天女)……在另一个洞窟里,除了上述所见之外,在门内两侧分别画有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其窟顶上绘有团花和飞天图案。这些在我上学时就留意的飞天等图案,乃令我如痴如醉,反复看个不停……
正当我这个自幼喜欢历史,爱好考古的书呆子陶醉在艺术的殿堂上而不能自拔,和我同去的同学常某喊道:“别看了,洞里阴得很,别把咱们冻出病来!”随着他不断地催促声,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未曾想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昌马石窟聚首又言别了。
过了一周时间,我的插友章某和刘某二人参加生产大队举办的文艺宣传队活动回来,告诉我,几天前我们游览的昌马石窟被人破坏了,将里面的护法菩萨和一些神龛里面的佛像,砸毁的面目全非。
这个消息,使我们大家犹如五雷轰顶,继而神情黯淡,尤其我,曾幻想有一日,再去石窟里将绘画复制下来,以作日后欣赏和研究用,看来随着石窟的落难,我的这一夙愿是难以实现了。
现在朋友薛某,来电话告诉昌马石窟的消息,无疑给我向往的艺术殿堂的心注入了新的希望。我决定在今后适当的时间去玉门市,那里不仅有待我如亲生子的岳父岳母亲,还有我十分想念的昌马(公社)众乡亲及文化艺术瑰宝——昌马石窟群。
我的高中同学们
我的高中学生时代是在兰州度过的。回忆那段学习时间的许多往事,至今仍刻骨铭心。在那段学习期间对于我们今后人生道路有决定意义,且又是我们情感真挚的岁月。我搜肠刮肚地寻找出那些自以为妥切的辞藻或字句堆砌成文字“方块”,为的是将那些感人至深的事迹叙述出来。追溯同学们相处的情节,活现大家相亲相爱、朴实憨厚的情感,刻画出人间真情的故事,是我经久所想办的事情。今天我拿起手中的笔,将我记忆最深的人和事奉献给读者,了却我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