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大学2005年世界排名
(说明:各项排名数据依次为:排名/大学名称/标准化总得分/世界总排名)
一、大中华区大学总排名
1/国立台湾大学/17.2/183
2/清华大学/16.90/187
3/香港大学/15.58/222
4/香港科技大学/15.32/230
5/香港中文大学/14.97/241
6/北京大学/14.83/244
7/浙江大学/12.80/300
8/中国科技大学/12.15/317
9/南京大学/11.87/328
10/香港城市大学/11.57/333
11/上海交通大学/11.48/337
12/香港理工大学/11.45/340
13/复旦大学/11.25/349
14/国立清华大学/11.20/351
15/国立成功大学/10.01/393
16/吉林大学/8.85/466
17/国立交通大学/8.83/468
18/国立阳明大学/8.79/471
二、大陆大学排名
1清华大学
2/北京大学
3/浙江大学
4/中国科技大学
5/南京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
7/复旦大学
8/吉林大学
三、台湾大学排名
1/国立台湾大学
2/国立清华大学
3/国立成功大学
4/国立交通大学
5/国立阳明大学
四、香港大学排名
1/香港大学
2/香港科技大学
3/香港中文大学
4/香港城市大学
5/香港理工大学
(注评:本名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5年9月14日统计数据,作者略有整理。由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已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该校的得分与排名还得适当往前移动。这个名单应该说基本上还是挺权威、合理的。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精确”的“标准化总得分”具体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有各所大学在世界的总排名又是根据什么标准确定的。)
“武书连版”中国大学2005年100强排名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浙江大学4、复旦大学5、南京大学6、华中科技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武汉大学9、吉林大学10、中山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四川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14、西安交通大学15、山东大学16、天津大学17、中南大学18、南开大学19、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北京师范大学21、东南大学22、厦门大学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4、同济大学25、华南理工大学26、中国人民大学27、大连理工大学28、西北工业大学29、东北大学30、重庆大学31、中国农业大学32、兰州大学33、华东师范大学3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35、中国矿业大学36、华东理工大学37、北京理工大学38、北京科技大学39、苏州大学40、中国石油大学41、中国地质大学42、武汉理工大学43、湖南大学44、郑州大学4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6、南京理工大学4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8、电子科技大学49、南京农业大学50、西北大学51、南京师范大学52、上海大学53、暨南大学5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5、西南交通大学56、华中农业大学57、扬州大学58、华中师范大学59、东北师范大学60、中国海洋大学61、首都医科大学62、华南师范大学63、中国医科大学64、山西大学65、华南农业大学66、湖南师范大学67、南京工业大学68、北京工业大学69、北京化工大学70、福建农林大学71、河海大学72、云南大学73、北京交通大学7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5、陕西师范大学76、山东农业大学77、江苏大学78、哈尔滨工程大学79、西南师范大学80、太原理工大学81、燕山大学82、青岛大学83、福州大学84、东华大学85、上海财经大学86、河北大学87、合肥工业大学88、南昌大学89、湘潭大学90、昆明理工大学91、浙江工业大学92、北京邮电大学93、河南大学94、山东师范大学95、广西大学96、广东工业大学97、上海师范大学98、安徽大学99、北京林业大学100、河北师范大学
(注一:本名单来自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等人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统计数据,作者略有整理。因为其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已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的缘故,这两所重组大学的综合排名肯定又要往前移动位次了。)
(注二:武书连等人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建于1992年,至今已经13年。其大学排行榜排名标准,包括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两大部分,以及学校类型、学校参考类型。1993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表了《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首次将人文社会科学列入大学排名体系。1993年之前,我国所有的大学排行榜都不包含人文社会科学。)
(评一:如今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有多家,武书连等人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是做的时间最早、最久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唯其如此,该课题组最有经验,最规范,做得也最细致、深入,所以相对而言排名也是最标准、条理。但是,他们尽管说他们是“首次将人文社会科学列入大学排名体系”,其重理工轻人文的现成分仍甚明显。另外,注重大学规模,忽略真正实力也是其一大不足。还有,他们的评分标准里虽然含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方面,但是仍以科研活动,尤其科研成果为主,而教学活动、校园人文,学生的素质与成材被他们放在了次要地位。)
(评二:我们现在的各类大学榜是如何确定的?他们不是把各大学的办学规模、科技威望,各种硬件指标、数据、成果或奖励进行累加,甚至不知是依照从哪里来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字;就是调查并统计一些着名学者、教授或社会人士、中学校长、家长的意见。这样当然也是对的。但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综合因素都放到一起来考虑?好像大家还做得不够细致、深入、全面,因而也不够合理、准确、科学。再者,全国各地、各大中学校数以千百万的大中学生,对各大学的综合动态与目前情况,他们是真正的个中人,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有最具体、真实、深入的接触与了解,故最有切身感受,其看法也最为准确,为什么不参考他们的意见?本部分有一篇《北京高中生心目中的10所中国名校》,就反映了这种声音。有一定的道理,有可行性,其名单也颇有其清新之处。但是,毕竟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中学、少数几个班级的有限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其名单显然还不够全面、准确。而且也只排了10所大学。要是多调查全国各地一些省份、城市、大中学校的数量更可观的在校学生,再统计出这么一个名单来,并且名单上的大学再多一些(如50强、100强),估计那个名单就是最接近科学、真理的一份“排行榜”了。不知谁愿意来做这件事?)
(评三:我们国家现在有好多种大学排行榜了,这是件好事。人家西方就有很多,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排?有些人反对,认为中国的各种大学,情况各不相同,没法比出谁高谁低来;另外,学校排名的重要性,不如专业排名的重要性;还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成材,不一定非要与学校排名的高低、学校的好坏牵扯到一起,重点大学也不见得个个学生是人才,一般大学也能培养人才(当然,许多人还没进过大学门,是自学成材呢)——这些道理都不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有这么些排行榜,我们不是也可以参考参考吗?给各大学排排名,对他们也有压力、督促,同时也有动力、鼓励嘛!问题关键是,大学排行榜非常不好做,复杂、烦琐、综合统计难、标准无处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如今的大学排行榜做得很乱,问题很多,错误百出;还有,据说有不规范的人为因素在其中起干扰作用,如关系分、金钱交易等。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那将来的排行榜就更值得做、更值得看了。)
“网大版”中国大学2005年100强排名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南京大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复旦大学6、浙江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南开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10、中国人民大学11、中山大学12、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16、大连理工大学1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8、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1、东南大学22、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25、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27、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9、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32、东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34、华中师范大学35、中国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37、西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兰州大学41、南京理工大学42、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44、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48、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56、外交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62、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9、首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75、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83、山西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8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天津中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汕头大学、大连海事大学97、福州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注一:本名单来自网大网站统计数据,作者略有整理。因为其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已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的缘故,这两所重组大学的综合排名肯定又要往前移动位次了。)
(注二:“网大版”大学排行榜,其排名标准依据声誉得分、学术资源得分、学术成果得分、学生情况得分、教师资源得分、物资资源得分6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而确定。)
(评:此榜是我个人最看好的一种排行榜,便于操作、思路清晰,也是最接近我脑海中的中国大学排名情况。因为它把评分指标分成了6项来累加,所以注重规模、重理轻文、重科研轻学生的现象并不那么明显。此榜最大的特点是,它把许多实力相当的学校,按领域、地域,做成了大量的并列名次;这也是它的高明、科学之处。但也有不尽完善之处,唯其采取排列、组合的方式,造成有些学校虽在某些方面有可比性,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是办学性质不同,但毕竟其综合规模、科研成就相差过于悬殊,却放到了一起,如中央音乐学院怎能与西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并列37名?外交学院怎能与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并列56名?也是同样的原因,使得有些规模、科研更强的到了后面,弱一些的却到了前面。我们虽然认为太过注重规模与科技也不好,但综合实力还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