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9平方千米以内。规划指出要以主城区为核心,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对沿海地区开发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功能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岸线。加快公路、港口、机场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逐步把海口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3.海口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海口市规划到2020年建设4条市内轨道交通线。1号线起点为海口火车站,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终点为美兰机场,全长45km,其中火车站至新埠桥段,已列入海口“十二五”规划启动和加快建设。2号线起点为海口火车站,终点为东寨港,将穿越龙昆路高架桥,全长39km。3号线即东环铁路海口段,充分利用东环铁路的剩余运力,为海口市及周边城镇服务,线路在海口市境内全长26km。4号线为市内轻轨交通,起点为新埠岛滨海公园,终点为秀英公交南站,全长20km。
2011年10月,《海口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立项。该项目起点为火车站,终点为新埠桥,途经粤海大道、滨海大道、长堤路,线路总里程约24km,线路编号为轨道1号线,平均站距686m,设站35个,初期设置18个,远期设置17个,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线路、桥梁、车辆、车辆基地、供电、信号等,预计总投资为28亿元,项目计划2012年6月底开始施工,2014年12月底竣工。
4.22保定
4.22.1保定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7月,保定市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保定市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2011-2030)》通过专家评审。
4.22.2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保定市城市概况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40°00′。辖5区、4市、18县,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市中心距北京140km,天津145km,石家庄125km,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河北省第一大市,全国第三大人口城市,总面积2.21万km2,市区建成区面积380km2,总人口近1100万,市区人口近240万。
2011年,保定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65.9亿元,同比增长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41.3%。此外,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32.1亿元,增长23.5%。
2.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
保定市是京津冀地区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确定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2109km2。规划区范围为“一城三星”(含保定市区、清苑、徐水、满城县域范围),面积3127km2。《总规》确定保定市域“一主三次”的城镇发展轴结构:一主是保定核心都市区,三次分别是涿州、定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一主三次的城镇空间结构是对保定市域宏观经济布局与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的落实。中心城区规划布局为“两带两区三组团”的城市结构,其城市路网骨架由“井”字形快速路和“九纵九横”主干路构成。
围绕着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的核心,保定市主城区以加快推进“大水系、大交通、大城市”建设和统筹“一城三星一淀”区域同城化管理为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和精品工程,实现“规划体系基本健全、规划水平显着提高、规划执法力明显增强”。
规划期内空间发展战略为北跨、南进、东拓、西优、中提。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1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7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7%,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180平方千米。
3.保定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保定市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2011-2030)》确定规划范围包括市区及“三星一淀”,即为“一城三星一淀”。市区内规划了4条轨道线路,与各卫星城市之间规划了地面轨道线,并对线路及站场周边用地提出了控制要求,为保定市发展轨道交通,确保低碳和公交优先城市的实施提供了规划支撑。
4.23柳州
4.23.1柳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柳州市轨道交通还处在规划阶段。
4.23.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柳州市城市概况
柳州市位于东经108°32′~110°28′和北纬23°54′~26°03′,全市辖四区六县。柳州是多民族杂散居地区,民族总数为48个,其中少数民族47个。在全市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98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以上。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壮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仫佬族。目前全市总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人员150万人。
柳州市下辖4区6县2新区和3个开发区。4区为柳南区、鱼峰区、城中区、柳北区。6县包括:柳城县、柳江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新区和开发区为柳东新区、柳州市区和工业新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旧机场开发区、基隆开发区。全地区有街道34个,乡镇47个,居委会400个,村委会959个。
全地区总面积为18707.25km2,其中市区面积为658.31km2.境内实有耕地面积186.86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
2011年柳州地区生产总值15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GDP超过4.1万元,折合近6500美元;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13%,达229.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45亿元,同比增长19.9%;工业总产值达到3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5721元,增长15.9%。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2.柳州城市总体规划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概要》中指出,柳州市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发挥铁路交通枢纽及工业基础的优势进行发展和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柳州市市区及市区外围紧密相连的邻县的部分区域,分别为拉堡镇、进德镇的部分用地、雒容镇的部分用地和古亭山开发区,总面积约为882.2平方千米。规划期内城市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序拓展、延伸,紧凑发展,形成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城市整体结构格局。
3.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十二五”规划建议利用闲置铁路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届时可形成柳江-柳州-鹿寨的城市轻轨交通系统。该轻轨将贯穿市中心和连接未来柳州两个中心市区(即现市中心区和柳东新区),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多种出行选择。
规划第一期,利用目前运营率很低的柳江县城-柳州火车站铁路;第二期,在新湘桂铁路建成通车后,利用柳州火车站-鹿寨县城闲置铁路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两期的运营路径为:柳江县城-柳州火车东站-柳州火车站(一期)-鹧鸪江-雒容(官塘)-鹿寨县城(二期),并在途中的雒容连接拟规划的柳东新区轻轨线,从而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十二五”规划还建议,轻轨营运列车,可选用类似加拿大渥太华轨道交通每列3节车厢内燃机动力车组,因为100万人口的渥太华与柳州城市规模相近,因此该内燃机动力车组较适合柳州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并可利用柳州火车东站、柳州火车站、柳州火车北站等现有车站,作为上下客和双向会车车站。
4.24大理
4.24.1大理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大理轨道交通概念规划》出炉。
4.24.2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大理城市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m,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自治州总面积29459km2。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超过320km,南北最大纵距超过270km。
201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8493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增长14.2%,较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
2.大理城市总体规划
大理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努力将大理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我国着名的文化、旅游特色浓郁的现代城市,世界上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两保护、两开发”的思路框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打造云南省“三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两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滇西经济中心。规划市域村镇空间结构为“一海(洱海)、两线(洱海西线和东线)、一城(中心城区,大理、下关、凤仪、海东4个组团)、七镇(喜洲、银桥、湾桥、上关、双廊、挖色、太邑7个镇乡)”,大理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空间结构为“一主、一次、两轴、四组团”的组团式布局。
按照《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大理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方向,即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强力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构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中心。按规划,滇西中心城市范围为“1+6”,即以大理市为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周边的祥云、宾川、弥渡、巍山、漾濞、洱源为副城。从发展构想来看,6个副城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然明确,按规划,祥云县是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副中心,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机械制造业等;宾川县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房地产业、太阳能发电等;弥渡县重点发展生态民族旅游业、房地产业、生态农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等;巍山重点发展房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漾濞重点发展生态林业、物流业、食品加工工业;洱源重点发展房地产业、温泉度假休闲、商务休闲等。到2015年,滇西中心城市群总人口将达260万人,城镇人口达130万人,城镇化率达50%以上。
发展“1+6”滇西中心城市,交通被摆在了发展首位,大理市与6个副城之间,以构建半小时城市经济圈为目标,实现大理市与祥云、宾川等6个副城隧道、轨道相连接的快速交通网,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
到2020年,滇西中心城市的规模将由大理市目前的39平方千米,扩展至152平方千米,国土面积达到1.5万平方千米。届时,大理将建成独具特色、辐射广泛的区域性中心。
3.大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大理轨道交通概念规划》,从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需求出发,确定了洱海旅游观光客车线、主城轨道交通以及连接6个副城市和鸡足山佛教文化旅游胜地的市域轨道交通8条线,共10条轨道交通线。
规划中的环洱海旅游观光客车线,起点为大理古城东侧,途经大丽路、南经庄、洱滨村、环湖公路(着点有下关、满江、海东、挖色、双廊),再经大丽路后回返大理古城东侧原点,全长109.5km,设车站42座,均为地面站,平均站距为2.5km。
主城轨道交通起点为新世纪中学,途经人民北路、美登大桥、苍山路、红山大道、环湖路。线路全长14.7km,全为地下线,设车站13座。该线支线接轨站龙山东站,平行换乘,后沿苍山路、祥龙大道、滇源大道、大凤路,终点在白桥地附近,全长9.7km,共设车站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