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来说,郑庄的才学并不高,但是他却喜欢卖弄,他常对别人夸口说:“现在是太平盛世,我的才学没有用处。如果不是生不逢时,我的职位是绝不会这样低的。”
郑庄只叹怀才不遇,便不再精研学问,人们在背后都讥笑他。一次,郑庄的朋友带他参加一个宴会,座上都是高才大儒。郑庄在旁听他们谈论学问,很多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他一下惊呆了。
郑庄越听越惊,他向朋友说:“这些人其貌不扬,想不到有如此才能,他们都是高官吗?”朋友神秘道:“他们是朝中大儒,平日难得一见,我们只管多听多看好了。”
郑庄参加完宴会,神情一下严峻起来。他对朋友说:“想起我从前自夸己能,真是太无知了。和那些人相比,我不过是个孩童罢了。”
朋友安慰他说:“那些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你不必自卑了。你我都还年轻,以后未必不及他们。”
郑庄认真道:“同样为人,我不能和他们差距太大,我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郑庄从此发奋苦学,一有时间便拜访名儒,虚心地请教学问。他常常通宵达旦地接待有才能的人。
一次,郑庄招待宾客,宾客夸他年纪轻轻便学问了得。郑庄苦笑说:“在下从前不知天高地厚,以至耽误修习,虚度不少时光,今日想来犹有愧疚,先生就不要夸我了。”宾客感叹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不要太过自责,有些事还需自我安慰才是。”
郑庄送走宾客,自语道:“明知自己不足,就该迎头赶上,否则就是终生遗憾了。”
郑庄如此求进,学问和声望都日渐提高。汉武帝即位后,有人便推荐他说:“郑庄求学不止,从没有满足的时候,他这样的人是不可久居下位的,否则便埋没了人才,对国家也是损失。”
汉武帝曾当面考问郑庄的学问,郑庄一一作答,没有一点错处。汉武帝夸赞他,郑庄急忙道:“臣的学问浅陋,不值得陛下夸奖,陛下所问恰是臣所知道的,臣能回答无误不过是侥幸而已。”
汉武帝欢喜道:“你能如此谦虚,足见你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朕对你十分期待。”
郑庄先后担任了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直至升任了九卿之一的右内史。
郑庄位居显官,也是谦恭如常,他对家人告诫说:“有些人一旦有了权势,便要飞扬跋扈,结果招来大祸,这是因为他们太自满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啊。我虽为高官,但比我强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不可高傲示人,更不可做出违法的事来。”
郑庄从不直呼小吏之名,和下属谈话,他也用词谨慎,害怕伤了人家的自尊心。他赞誉士人和属下官吏时,总是说:“我不如他们,也许我命好的缘故,才有今日的高位。”人们一致称赞郑庄,把他视为自己学习的典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陷并不可怕,也不丢人,关键是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不足、迎头赶上。
努力正视不足,不断地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才能完善自己。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典】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释义】
从出生到死亡,生存的机遇大约占三成,死亡的机遇也大约占三成。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早死的,也有三成。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这些人生活过得太丰厚,太过于享受、娇生惯养了。
老子 认为,导致许多人早死的原因主要因为这些人生活得太丰厚、太娇生惯养了。此后的孟子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孟子?告子下》)。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安逸。
人们都知道,在温室里长成的花是经不起风吹日晒的。人也是如此。安逸的生活环境,很难培养出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只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这也是“富家多败儿”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说“生于忧患”,就是让人们在平时要养成一种生活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断进取的力量。
人们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成为霸主的故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勾践为什么之前被夫差打败并为奴三年。,其实夫差的一生也是与生于忧患有关。
夫差是吴王阖闾的儿子,春秋末吴国国君(公元前497—前473)。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李(今浙江嘉兴南)。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杀,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偷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闾,吴军败退,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为报父仇,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不敢忘!”终于在公元前497年,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越军,迫使越国臣服,并让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
公元前485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击败晋而成为霸主。
“死于安乐”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从下面一则寓言中不难发现“死于安乐”的真谛。
在一个奇冷的冬夜,富有的赵员外和有学问的陈老夫子正在家中赏乐,忽有一乞丐来行乞,而且自称不怕冷,只是饿了。赵员外给他吃饱之后,想弄清楚乞丐为何不怕冷。于是二人商定打赌:乞丐只要在员外院里的歪脖树下待上一夜而不被冻死,就可赢得五百亩良田、一套豪宅和一家当铺。当晚,乞丐不停地打太极、练武术,最终挨到了东方现出一缕红色的曙光,他赌赢了。乞丐因此发了财,娶了娇妻,也成了一位员外。
三年后,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乞丐员外”夫妇来赵员外家做客,陈老夫子作陪。赵员外说:“你现在也是员外了,不过还不如我富,你敢不敢再赌一次,赌注还是和原来一样:你若是再赢了,就比我富了,而且是全城首富。想不想再赌一回?“乞丐员外”本来不想再赌,但“乞丐员外”的娇妻受不了“全城首富”的诱惑,对他撒娇不止,终于双方签下生死文书再赌一回。
“乞丐员外”还想像三年前那样打太极练武术,但发现自己步伐已乱,四肢不灵,全没了天人合一的能力,最后被冻死。陈老夫子对赵员外总结说:“他以前能赢你,是因为他原本就饥寒交迫,所以抗冻能力强;现在他和你一样了,吃好的、穿好的,抗冻能力自然就降低了,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被冻死的!”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骁勇剽悍的,但成了统治阶层后,不过几代,八旗子弟就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清朝的灭亡也随之来临。
遵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智慧,我们便不难找到一种生活之道、成功之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不仅会磨练敲打出许多美好的品性,也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扩展了视野,掌握了很多技能。3好高骛远终是梦【原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释义】
抬起脚跟站得高,是站不稳的。两步半作一步走,是无法走路的。
老子认为,抬起脚跟站得高,是站不稳的(企者不立);两步并作一步走,是无法走路的(跨者不行)。这一论断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忠告——人可以拥有梦想,但这个梦想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正确的定位之上,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以致贻害终生。
在水生动物中,螃蟹是横着走路的,河虾倒退着走路。它们怪异的行走方式引来了不少嘲笑和讥讽。一天,敏捷矫健的银鱼嘲笑说:“螃蟹你真笨!横着走路!如果旁边有障碍物你怎么走啊?”聪明的章鱼也插嘴讥讽道:“河虾更傻,向前走多顺啊,可你偏偏倒着走,何时才能到头啊?”螃蟹和河虾听见了,只是淡淡一笑。它们心里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行走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的。只要自己把握好方向和目标,给自己定好位,横着走或者倒着走,都是一种前进的姿态。
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是人们常犯的大错,由此而导致的后患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弱者,如果盲目自恃,势必会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事来。正如,杯子是杯子,打火机是打火机一样:打火机的功能就是打出火来,杯子的功能就是装水、茶等。它们的自身条件不同,使用功能也不同。杯子若是想做打火机,或者打火机想做杯子,那将是它们噩梦的开始。
隋朝建国之初,功臣梁士彦被隋高祖杨坚冷落,没有受到封赏。梁士彦牢骚满腹,他对家人说:“我追随皇上多年,屡建奇功,如今皇上这样待我,太让人寒心了,我要和皇上理论—番。”
梁士彦的家人怕他惹祸,忙道:“你的功劳太大了,皇上不封赏你,分明是防范你啊!这个时候,你岂能还去找皇上说理呢?”
梁士彦不听,向杨坚哭诉了一番,杨坚表面上安慰他,事后却解除了他的实职,只让他在京赋闲。梁士彦又感委屈,整天喝酒消愁。他的一位好友规劝他,说:“所谓功高盖主,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我们做臣子的,在君主面前始终是弱者,如果你认不清这一点,非要和君主争个高下,岂不糊涂之至?你还是安心认命吧。”
梁士彦行伍出身,做事鲁莽,他认为自己无错,便四处大吐苦水。对地位比他高的人,他不仅不敬,反而多有讥笑,朝中上下对他顿生嫌恶。他的家人担心地对他说:“此一时彼—时也,你不要再活在从前了。现在皇上疏远你,你又无官无权,做事说话不能不收敛些吗?你现在只求无祸,便是最紧要的事。”梁士彦也因为家人的奉劝而痛骂家人,并谢绝了所有人的劝告。他和不得志的宇文忻、刘昉等人勾结在一起,竟想杀掉杨坚,率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