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我也不知道上周的练习完成了没有?”女人一进到咨询室就对咨询师说道。
“怎么讲呢?”咨询师静静的等待着女人的描述。
“回去后,我和儿子发生了冲突,但是我们最后找到了共同可以接受的沟通方式。”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咨询师启发女人思考这个重要的问题。
“额——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没关系,现在想一想,这对你很重要。”
“好像也没做什么?我想想,额——对了!好像是儿子说的两个字点醒了我。”
“是两个什么字呢?”
“觉察。”
咨询师笑了笑,接着说道:“它对你很重要。”
“是啊,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字是从儿子嘴里说出来的,他比我懂的还早。”
“听你刚才说话的语气,能感受到你对这件事很骄傲。”
“因为这件事,我还真的没想到,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到的。”
“也许是他自己从其它途径学到的,也许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也许是当你学到以后,他也学会了。都有可能。”
“我突然会觉得,他像是我的老师。”
“有时候孩子也会借助他的资源来向我们呈现一些可能性。”[1]
“看来这三十年来,我浪费了一面这么好的镜子。”女人伤感的说道。
“你现在看到了,这就很好。”
“我总是这么要求自己,一直在追求完美,有时候又觉得很累,都觉得自己有强迫症了。”
“这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别人做一点就可以了,而我做就要做好。可是,当下能力是有限的,这就会让我错失很多做事的机会。”
“做不好,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会让我觉得也许我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你认为做好一件事的要求是什么呢?”
“不出任何差错,像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完成这件事。”
“嗯嗯,你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件艺术品吗?”
“不是。”女人摇了摇头。
“你觉得它会影响你对这些事情的评价吗?”
“好像也没有。”女人回忆着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一件物品。
“关于强迫症,我们只是比别人更追求完美,更认真而已。”[2]
“这其实是我们的优点。”
咨询师笑了笑,说道:“你好棒,你再次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
“听你这么说,‘强迫症’对我的负面影响已经好了很多。”
“关于这个追求完美的行为,让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女人想了想,说道:“您刚才问我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妈妈对我的要求。她总是希望我做好,但又觉得我做不好,我好像也总是希望自己做好后证明给她看。”
“有一个严厉的妈妈,时刻控制着我们做一些事。”
“嗯嗯,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如果做不好,会怎样呢?”
“做不好,她会指责我。”
“指责你后,你会担心什么呢?”
“会担心她不爱我,不喜欢我,会担心她抛弃我。”
女人一边说着,眼圈渐渐变红。
“那是一个受伤的小孩,在表达着想要过来抱抱自己的想法。”
“我很害怕她不喜欢我。”
“你一直很努力的做好,来证明自己很棒。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有时候会用力过猛。我们太用力证明自己,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其实每次谈起这个话题,都让我很难受,但是经过和你这么久的聊天,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让我联想到我的父母。可是每次聊到这里的时候,我大脑就自动空白,好像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能再想下去。”
“回忆小时候的经历是困难的。”[3]
“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
“是的。”咨询师点点头。
“父母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咨询师嘴角微微上扬,接着说道:“你觉得父母的哪些行为对孩子很重要?”
女人想了想,说道:“比如父母的情绪状态对孩子就很重要。我看到很多脾气暴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很暴躁。”
“就像你刚才说的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一样。”
“怪不得我儿子就总跟我吵架呢,我其实也不太会管理我的情绪,可我也是受害者啊。”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自己,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孩子的原生家庭,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4]
女人摇了摇头。
“我们要以一个谦卑的心态原谅过去,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和解,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疗愈的过程。现在,你意识到了,慢慢就走进来了。”
“希望吧。对了,你不是说沟通有三个步骤吗?快点给我讲讲第三个吧。”女人猛的转换话题。
“哈哈,我们先从行为开始,一点点的改变,再逐渐的深入。”
女人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咨询师。
“前面我们说到了沟通三部曲中的前两步,先用中立的语言描述这件事,再表达自己和对方的情绪,这两步是为第三步做铺垫的。第三步是表达我们的诉求。”
“表达诉求。”女人重复了这四个字。
“通常表达诉求的句式是:‘我希望你如何如何’,比如:我希望你能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我希望你能吃完饭后把碗筷收拾干净。”
“这样听起来像是一种诉求。”
“是的,它和我们常说的‘你能不能把作业写完再看电视,你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不同,前者是一种协商,后者是一种控制。而我们每个人天然的对他人的控制都有敌对情绪,我们都不喜欢被控制,喜欢自己做主。所以,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言语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No!’如果继续这么僵持下去,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冲突。”
女人频频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现在你对这三步法都有所了解了。”
“差不多吧,不知道用起来会不会遇到困难。”
“可能会,我现在告诉你的是公式,但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不一样,就像上次说感受的时候,你也发现,说着说着就说不通了。”
“看来还需要多加练习。”
“也许开始的时候会碰壁,而且当你突然这么表达的时候,也不见得会立竿见影,对方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阶段。但是,这个方法从长远来看有好的可能性,它可以帮助你处理沟通中的关系问题。”
“要想改变就要迈出这一步。我又想到了灰姑娘的故事。”
咨询师看着女人,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表,说道:“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周的这个时间,我还在这里等你。”
“这周,我要试着用用这个沟通方法,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女人心里想着。
回去的路上,女人一直重复着沟通的三个步骤,想象着通过老师教的这个方法,可以顺利的解决沟通中的问题,甚至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都被女人脑补出来了。
[1]很多时候孩子的降生是来平衡家庭关系的。很多孩子自身的特性是父母双方都没有的,是来弥补这个家庭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一个理性的家庭通常都会有一个情感的孩子。而这往往也会让孩子受伤,因为理性的父母不容易照顾到孩子情感的部分,久而久之便压抑了孩子情感的表达。
[2]如果只是符合一个症状的一点点就给他强行的贴上这个症状的标签,就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符合任何一个症状中的一点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有这个症状。
[3]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尤其是创伤,会让我们再次进入到受伤的情景。于是,我们便会自动的打开防御系统来保护自己。这就像催眠一样,有时候很难进入,又或者进到某个部分突然惊醒。
[4]如果原生家庭是一个过去的世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生活在“地狱”里。同时,我们也在另外一个“地狱”里不自知的成为了“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