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证券承销业务风险有哪些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证券承销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承销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经营活动中,由于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完成承销发行任务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影响证券承销业务风险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而言,涉及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发行公司所处产业的发展前景。一般而言,证券公司对拟发新股、配股及发行公司债券、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方向的公司的承销活动,其风险相对较小。IT产业、通信、生物工程被誉为21世纪的三大朝阳产业,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大量传统产业的资本存量正逐步向三大朝阳产业流动。产业资本与风险资本的融合是当今世界资本运作的趋势。行业的选择是证券公司首先要把握的大方向。
发行价格的确定。影响发行价格的因素包括公司赢利水平、证券市场状态、行业和地区特点、发行数量等。相同条件下,价格越高,风险越大。
证券发行时机的选择。证券公司在证券承销时,需同相关人员商讨股票发行方式和发行时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股市低迷时发行股票,证券公司将承担较大的风险,若选择包销方式承销则风险更大。
证券承销方式的选择。证券承销包括代销、余额包销和全额包销三种方式。在代销情况下,发行结束后未售出的证券可以退还给发行人,证券公司不承担发行风险;余额包销的风险次之;全额包销因为承销商在发行前需先将拟发行证券全额认购,故风险最大。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处理方法有几种
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重要来源,贷款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从风险的回避、分散、转嫁、抑制和补偿方面来简单地说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
贷款风险的回避策略。贷款风险的回避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不予贷款。这里的回避是指对于风险较大的借款人不予贷款。因此,在贷款之前,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等级作出正确的评价。只有在信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回避才不是盲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比较普遍地开展了项目评估以及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在信用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评级方法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贷款风险的分散策略。分散策略是银行管理贷款的一种常用有效的策略。贷款分散化分散了贷款风险,最终能达到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贷款越分散,每一笔贷款的金额就越小,即使某一笔贷款成为呆账,对银行业也不会形成太大的冲击。相反,如果贷款非常集中,一旦借款人发生信用危机,一笔大金额的贷款就有可能使银行陷入极大的困境,甚至倒闭。
贷款分散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贷款分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资产多样化。通过降低贷款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增加非贷款资产的种类和比重,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我国银行资产比较单一,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过大,因此银行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资产多样化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减少我国银行的风险,就必须降低贷款在我国银行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提高非贷款资产的比重,特别是要增加国库券和金融债券的持有量。
(2)单个贷款比例。通常是规定银行对单个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余额的一定比例来使贷款分散化。过去,我国对大额贷款没有进行有效控制,贷款比较集中,致使有的银行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大额借款人紧密相关。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监控指标中,就设有单个贷款比例,要求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余额与其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5%,对最大10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50%。另外,还可以与借款人的资本、资产、信用等级或其他相关指标挂钩,给每一个借款人一个最高贷款限额。
(3)贷款方的分散。贷款分散主要包括借款方的分散和贷款方的分散。一笔贷款由多个银行共同提供,该笔贷款的风险就由多家银行共同承担,对其中的每一个银行而言都实现了贷款风险的有效分散。
贷款风险的转嫁策略有哪些
贷款风险的转嫁策略是指银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将贷款信用风险转嫁给其他人承担的策略,包括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两种方式。其中,非保险转嫁主要是将贷款风险转嫁给除保险人之外的第三者。这里主要介绍保险转嫁。
保险转嫁是指银行通过直接或间接投保的方式将贷款信用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这种通过保险公司开办贷款信用保险转嫁风险的方式对银行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所有贷款都由保险公司进行信用保险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保险公司没有全面承保贷款信用风险的能力;二是因为银行从来都是而且应该是贷款风险的管理者和保险者。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贷款信用风险的保险转嫁就不可能。从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来看,贷款信用风险的保险转嫁途径有两条:一是对有些贷款的信用风险可由借款人或银行以向保险人投保的方式转嫁给保险人;二是借款人将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可保风险都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使银行面临的贷款信用风险间接地转嫁给保险公司,因为贷款信用风险是借款人面临的风险转嫁而来的。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投保,或以投保作为先决条件,特别是借款人的财产,包括抵押财产和非抵押财产,都应在保险公司投保财产保险。
贷款风险的抑制策略有几种
贷款风险的抑制策略是指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贷款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抑制的手段主要有:
(1)健全审贷分离制度,提高贷款决策水平。过去我国银行一笔贷款从贷前调查到贷后检查基本上由信贷员一个人负责,从而容易出现贷款失误和以贷谋私。为提高贷款决策水平,我国银行开始实施审贷分离制度。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是银行业加强贷款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2)推广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提高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比重还不够大,有效性和安全性还不够高,仍然存在不少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逾期后无法收回的情况,甚至转化为呆账。所以,银行在提高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比重的同时,应该注意提高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加强贷后检查工作,积极清收不良贷款。通过贷后检查,对贷款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保证贷款按规定用途使用,及时发现并帮助借款人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还款资金来源,确保贷款按期收回。银行必要时可向借款企业派驻财务专家,帮助借款企业搞清财务恶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如果发现借款企业财务出现困难,银行应立即停止对该客户的新增放款,并尽一切努力尽早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本息,或对贷款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追加资产抵押。
贷款风险的补偿策略有哪些
对银行来说,贷款风险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银行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损失。所谓风险补偿,就是指银行以自身的财力来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风险补偿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担风险,即银行在风险和损失发生时将损失直接摊入成本或冲减资本金;另一种是自保风险,即银行通过对一定时期风险和损失的测算,通过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以补偿贷款呆账造成的损失。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的策略是什么
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运用资产的一种重要方式。证券是一种风险性资产,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
(1)建立健全证券评级制度,选择级别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证券评级是将证券的信用程度用简单的记号或说明展示给投资者。它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于向投资者提供证券信用的风险情报。证券评级的主要对象是债券。银行作为证券投资者,在资信评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银行在利用专业证券评级机构的风险情报的同时,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对拟投资证券进行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尽力回避风险较大的证券,而选择风险较小的证券进行投资。
(2)通过有效证券组合,分散证券投资风险。由于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只与个别证券有关,是个别证券发行公司引起的,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银行如果能够买进多种证券,个别证券的风险损失就会被别的证券的收益所抵消,从而降低证券投资的总风险。所以,银行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进行防范。
(3)掌握证券投资技巧,正确进行证券投资操作。掌握证券投资技巧,正确进行证券投资操作,这是增加证券投资收益、减少证券投资风险损失的重要方法。比如,证券投资风险最终要通过证券价格变动才能影响到投资者,而从投资风险暴露到证券价格变动有一段时间,银行作为机构投资者如能及时发现所投资企业的风险暴露,在其证券价格下跌之前抛售所持证券,就可以避免风险损失。
(4)利用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证券保值。证券投资的风险会引起证券价格变动,最终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证券保值是投资者为避免证券价格变动带来的损失而进行的证券交易活动。可以用来进行保值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证券期货、证券期权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
(5)设立投资风险准备金,弥补证券投资风险损失。银行一般都设有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用于弥补贷款呆账损失和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同样,银行有必要对其证券投资业务设立投资风险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门用于弥补投资损失。
债券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几大分类
债券是指由筹资者(即债务人)向投资者(即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它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对债券发行人来说,它是一种债务,是按照约定条件(包括期限、利率、本息偿还方式等)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书面承诺;对债券持有人来说,它是一种债权,是按照约定条件要求发行人付息还本的权利。债券按其发行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三大类。
(1)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其中,由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称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按有无抵押品担保,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按收益方式,分为零息债券和非零息债券(后者又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按偿还期的不同,分为定期偿还债券、随时偿还债券、可赎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按清偿本息的形式,分为货币清偿债券和产品清偿债券;按发行目的,分为购价债券、合并债券、偿馈债券等。作为长期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企业债券与股票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债券到期必须偿还,股票则无须偿还本金;企业债券到期如数还本付息而不论企业是否获利,普通股股票的收益则取决于企业赢利状况,购买债券只能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购买股票可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2)政府债券,是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举借债务的借款凭证。政府债券分为国债和市政债券。国债,又称“国家债券”、“国家公债”,是由中央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国债按发行期限,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收益方式,可分为固定利率(不变利率)国债、可变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和逆向浮动利率国债;按本金偿还方式,可分为分次付息债券、一次性付息债券和永久债券。市政债券,又称“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市政债券按偿还债务的资金保证来源的不同,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3)金融债券,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人发行的债券。其目的是保证其中长期贷款有充足的资金。
何为债券市场,它的种类有哪些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债券市场可分为债券发行市场和债券流通市场两种。债券发行市场是指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各种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体。发行市场是整个债券市场的源头,是债券流通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发达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重要支撑,流通市场的发达是发行市场扩大的必要条件。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柜台市场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债券买卖。在柜台交易市场中,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组织者,又是交易的参与者。此外,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银行间的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信手段形成的市场等。
目前,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国内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同属一个国家,而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不属于同一个国家。
国债有几大种类
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在我国,国债以其券面形式可分为三大种类: